第一章保持快樂的秘訣(1 / 2)

加入書籤

每個人都有煩惱,但並非人人都不快樂。快樂也不依賴財寶,有些人隻有很少的錢,但一樣快樂。也有些人身家豐厚,但也不見得終日笑口常開。人們能否一生都保持快樂,愉快地生活呢?

快樂不是垂手可得的。它既非一份禮物,也不是一項權利;你得主動尋覓努力追求,才能得到。當你領悟出自己不能呆坐在那兒等候快樂降臨的時候,你就已經在追求快樂的路途上跨出了一大步了。

珍視每一天

成功金言:

生命正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飛快地溜過。今天的每一刻都具有唯一性,都是值得我們珍視的。

指揮美國海軍的海軍上將耐斯特金恩曾說過:「我把最好的裝備都提供給最優秀的人員,再交給他們一些看似艱難的任務,我能做的僅此而已。」

他的另一段名言是:「如果一條船沉了,我無法把它撈起來,如果它注定要沉到海底,我也無力阻擋。對我來說,與其為昨天的失敗懊惱,還不如把時間用在解決明天的問題上,後者要重要得多。況且,如果我總是沉浸在悔恨中,我將支撐不了多久。」

無論戰時還是平時,好主意和壞點子之間的區別就在於:好主意能兼顧前因後果,從而籌劃出最合乎邏輯且具有建設性的計劃;壞點子則會讓一個人緊張至精神崩潰。

最近,我很榮幸地拜訪了蘇茲柏格,他是世界聞名的《紐約時報》的發行人。蘇茲柏格先生告訴我,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蔓延歐洲時,對前途的憂慮常使他徹夜難眠,某一天,他半夜從床上爬起來,取出畫布和顏料,對照鏡子,決心畫一張自畫像。實際上,他對繪畫一無所知,但為了沖淡自己的焦慮之情,他還是畫著。而最終,繪畫消除了他的憂慮,安撫了他的內心。在談話的末尾,他給我念了他的座右銘,那是一首贊美詞中的7個字,就是這7個字令他的心靈得到了撫慰。這7個字就是:「隻要一步就好了。」以下是這首贊美詞:

指引我,仁慈的燈光……

讓你常在我腳旁。

我並不想看到遠方的風景。

隻要一步就好了。

大約在同一時期,有位當兵的年輕人他身在歐洲的某地,也同樣學到了這一點。這位年輕人的名字是泰德,住在馬裡蘭州的巴鐵摩爾城紐霍姆路5716號。他曾經憂慮得寢食難安,差點喪失了生活的勇氣。

後來,他在筆記中這樣描述道:

1945年4月,因為過度憂慮,我患了一種被醫生稱之為結腸痙攣的疾病。這種病讓我極其痛苦,我當時認為,如果戰爭再不結束的話,我就要垮了。

當時我在步兵師擔任士官職務,工作是記載戰時的傷亡和失蹤狀況,此外,我還得幫助挖掘那些被草草掩埋的士兵的屍體,並把他們的遺物送還給他們的親友。

這些工作讓我筋疲力盡,我開始懷疑自己也會出事,懷疑自己是否能熬過這段時間,懷疑自己還能否活著回去抱抱我那尚未見過麵的16個月大的兒子。我憂愁且疲憊不堪,短短幾周內就瘦了34磅,還差點發瘋。我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雙手變成皮包骨頭,一想到我最終不得不拖著這副殘破的身體回家,我就悲從中來。我終於崩潰了,常常一個人哭得全身發抖。那是德軍最後大反攻開始不久,哭泣帶來的悲傷讓我放棄了回到普通生活中去的希望。

最後,我住進了醫院,一位軍醫給予我的忠告,改變了我的生活。在一次全麵的身體檢查之後,他告訴我,我的問題純粹是精神上的,他說:我希望你把生活想象為一個盛著沙子的漏鬥。在漏鬥的上半部,有成千上萬顆沙礫,它們緩慢均勻地通過漏鬥中部的細縫,那細縫是如此之窄,以至於無法讓兩顆以上的沙礫同時通過。我們每個人就像這個漏鬥,當新的一天開始的時候,腦海裡總是浮現出很多亟待完成的事情,但我們隻能一件件去做,讓工作像漏鬥裡的沙礫一般,緩慢均勻地通過。否則,漏鬥將被毀壞,我們的身體和精神就要受到損害。

那是值得紀念的一天,從軍醫告誡我的那一天起,我就一直奉行這種哲學。「一次隻能通過一顆沙礫,一次隻能做一件事。」這條忠告最終拯救了我。不僅如此,戰後,我在印刷工廠工作,我發現它對我所從事的公共關係及廣告工作也有莫大的幫助。我發現在職場上,也有類似戰場一般的問題,即同時擺在你麵前的有好幾件事,但時間卻有限。材料要補充新的表格要處理,要安排新的資料,地址有變動,分公司開張或關閉,但我不再慌亂不安。我一再從心裡默念這條忠告,因此我也就能更有效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戰時那種幾乎擊垮我的困惑已消逝的無影無蹤。」

當今的社會中,醫院裡半數的床位都留給了精神或是心理上有問題的人。他們是被昨天的憂慮和對明天的擔憂這兩種重擔所壓垮的。如果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人能牢記這句話:「不要為明天憂慮」,或者是那句話:「著眼於今天」(耶穌的),那他們就能無憂無慮地在街上散步,過著愉快的生活了。

生命就在每天每時每刻中

你和我,在眼前的這一剎那,都站在兩個永恆的交匯點上,即永遠逝去的往日和永無盡頭的未來的交匯點,我們不可能生活在兩個永恆之中,哪怕是一秒鍾也辦不到,因為它們會摧毀我們的身心。既然如此,就讓我們生活在這一刻,並為之驕傲吧。有位名人說:「不論擔子有多重,每個人都能堅持到夜晚的來臨。不管工作有多苦,每個人都能完成今天的任務,都能認真耐心平和愉快地活到太陽下山,這才是生命的真諦。」

不錯,生活對我們的要求也隻有這些。可是,住在密歇根州沙支那城法院街815號的傑爾德太太,在學到「隻生活到上床為止」這一信條之前,為自己的落迫,幾乎到了要自殺的地步。她這樣講道:

「1937年我的丈夫死了,我覺得非常沮喪,幾乎一蹶不振。我寫信給我過去的老板奧羅西先生,他是堪薩斯城羅浮公司的老板,我請求他讓我回去做我的老工作。我從前是向學校推銷世界百科全書的。兩年前,我的丈夫生病時,我把汽車賣了。為了新的工作,我勉強湊足錢,分期付款買了一部舊車,開車出去賣書。

「我原以為,重新工作或許可以幫助我從沮喪中解脫出來。但是,單獨駕車,單獨吃飯的生活讓我幾乎無法承受。同時,推銷的工作也並不順利,我沒賣出過幾本書,即使這小數目的分期付款賬單,也讓我頭疼不已。

「1938年春,我到了密蘇裡州維沙裡市推銷書。那裡的學校很窮,路也不好走。我一個人既孤單又煩悶,以至於有一次我甚至想自殺。我不再抱有成功的希望,也品味不出生活的樂趣。每天早上起床時,我都為不得不麵對現實而恐懼。我什麼都怕:怕付不出分期付款的車錢,怕付不起房租,怕東西不夠吃,怕身體搞垮沒有錢看病。而唯一使我沒有自殺的原因是,我擔心我的姐姐會因此而悲傷,況且她又沒有足夠的錢來付我的喪葬費用。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讀到了一篇文章,是它使我擺脫了低落的情緒,鼓足勇氣繼續生活下去。我永遠不會忘記那文章中的一句話,它是那麼使人振奮:『對一個聰明人來說,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開始。』我用打字機把這句話打了下來,貼在汽車的擋風玻璃上,這樣我開車時隻要一抬頭就能看見它。我發現原來活一天並不困難,慢慢地,我學會了忘記過去,並不為將來而煩憂。每天清晨我都對自己說:『今天又是一個新的開始』。

「我成功克服了自己對寂寞的恐懼。整個人都輕鬆起來,事業上也明顯有了起色。現在的我對生命充滿了熱情,我知道,不論在生活中遇到什麼問題,我都不會再害怕。是的,我不必懼怕未來,因為我知道,我每一次隻要活一天,對一個聰明人來說,每一天就是一個新的開始」。

猜猜下麵幾行詩是誰寫的:

這個人很快樂,也隻有他才能快樂。

因為他能把今天,稱之為自己的一天;

他在今天感到安全,能夠說:

無論明天會多麼糟糕,我已經過了今天。

這幾句詩似乎很具有現代意味,但它們卻是古羅馬的一位著名詩人在基督降生的39年前寫下的。

我認為作為人最悲慘的一件事就是,幾乎所有的人都拖延著不去積極地投入到生活中去。我們向往著天邊出現一座奇妙的玫瑰園,卻從不去欣賞今天開放在我們窗口的玫瑰。

那麼,我們怎麼會變成這種愚蠢的人這種可憐的人呢?

「我們生命的小小歷程是多麼奇特啊?」史蒂芬裡高克寫道:「小孩子常說:『等我是個大孩子之後,』等他成了大孩子,則說:『等我長大成人以後,』等到他長大成人,他又這樣說:『等我結婚以後,』可是,即便結婚後又能怎麼樣呢?估計他的口頭禪又變成了:『等我退休後。』當他一生將盡,真的退休之後時,回首往事,似乎隻是一陣冷風吹過,他的一生就這麼被錯過了,一切終於無法重來。我們總是不能提早領悟:生命就在生活裡,就在每天每時每刻中。」

底特律城已故的伊文斯先生,在學會「生命就在生活裡,就在每天和每時每刻中」之前,曾因憂鬱症幾乎自殺。伊文斯生長在貧苦的家庭裡,最初靠賣報為生,後來轉換到雜貨店做店員。不久,他又成了一位助理圖書管理員。因為家中7口人靠他一人養活,所以盡管圖書管理員的薪金微薄,他也不敢辭職。直至8年之後,才鼓起勇氣開創自己的事業,沒想到時來運轉,僅用借來的50美元發展到了一年淨賺20000美元。可惜好景不長,幾年後,他存錢的銀行倒閉,他不僅損失了全部財產,還負債16000美元,突如其來的打擊讓他無法承受,「我吃不下,睡不著,」他說,「不久,我全身都生起奇怪的病來,病因純粹是因為憂鬱過度。病情持續惡化,沒幾天我就在外出時暈倒在了路上,回家後便臥床不起,全身都開始潰爛,僅是躺著都讓我痛苦不堪。醫生告訴我,我大約隻能活兩個星期了。我大為震驚,無奈之下,連遺囑都立好了,躺在床上等死。可是這樣一來,反而減輕了我無謂的憂慮,我每日什麼也不想,精神漸漸放鬆下來,雖然每天的睡眠仍然不足兩個小時,卻很安穩。閉目休養幾個星期後,那些令人疲倦的憂慮感慢慢消失了,胃口也好了起來,體重隨之增加。

「又過了幾星期,我能拄拐杖走路了。臥床6個星期後,我已經能回去工作了。過去我的年薪曾達到20000美元,現在我能找到每周30美元的工作就已經很高興了。如今,我的工作是推銷一種擋板,我不再為過去後悔,也不再害怕將來,而是將全部時間精力熱情都放在推銷工作上。」

伊文斯的事業發展迅速,沒幾年,他已是伊文斯工業公司的董事長,並在不久之後,他的公司長期雄霸紐約股票市場。如果你去格陵蘭,很可能會降落在伊文斯機場,這是為紀念他而命名的。要知道,如果他不懂得「著眼於今天」這個道理,他絕不會得到這樣的成功。

也許你還記得白雪公主的話:「這裡的規矩是,昨天可以吃果醬,明天可以吃果醬,但今天不準吃果醬。」我們大多數人就是如此為了明天的果醬和昨天的果醬發愁,卻不肯在今天的麵包上厚厚地塗上一層果醬。

付出也是一種快樂

成功金言:

聰明的人會享受助人所帶來的快樂。要追求真正的快樂,就要忘記計較別人是否感恩,隻單純地享受付出所帶來的快樂。

我最近就遇到了一個義憤填膺的人。遇到他的每個人都知道,在十五分鍾之內他一定會提起一件事情,果不其然,盡管那事情發生在十一個月之前,可到了今天提起這件事情他依舊餘怒未盡。

在上一個聖誕節的時候他為自己公司34名員工分發了10000美元的聖誕節獎金,每個人差不多能得到300美元「可是讓我氣憤的是他們卻沒有一個人表示出對我的感謝!我甚至後悔給他們發這筆獎金。」他抱怨道。我衷心地同情他。正如聖人所說的那樣,一個憤怒的人,渾身都是毒。而在我麵前這位渾身是毒的老兄,他已經60歲了人壽保險公司統計我們還能活著的年數是現在歲數和80歲之間差值的三分之二也就是說,他不過還剩下十四五年的生命而已。而他卻奢侈地利用了這餘生之中將近一年的寶貴時間為已經過去的事情憤憤不平,我實在覺得非常同情他。

為什麼在憤怒和自憐之外不去問一問員工們的理由呢?或許是因為平時工作的時間太長而待遇又太低呢?又或許員工們認為這些聖誕獎金是自己應得的份額呢?或許他們感覺到自己的老板是一個過於挑剔的人使得大家都不敢去感謝他呢?又或許,大家感覺大部分的利潤都要繳稅,還不如當作獎金……

退一萬步來講,或許員工們真的是自私卑鄙沒有禮貌,不懂感恩。反正我不會比他更了解整個情況了。我倒是還記得英國約翰遜博士說過的名言:「感恩是有教養的產物,你不可能從一般人身上輕易得到。」

而我想說的重點是:他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這也許是因為他不夠了解人性才去指望別人感恩吧。

人之間的事情就是這樣,人性就是如此,你也無法指望有所改變。那麼,為什麼不乾脆接受呢?正如位充滿智慧的羅馬帝王馬庫斯阿列留斯所說的那樣:「我今天會遇到多言的人自私的人自我中心的人忘恩負義的人。但我並不會為此而驚訝或者感到困擾。因為我無法想像個沒有這些人存在的世界。」

他說的不是很有道理嗎?在我們身邊這樣的事情層出不窮。

安德魯卡耐基曾經送給自己的親戚100萬美元多麼值得感謝的數額啊!可是,如果安德魯卡耐基能夠從墳墓中醒來,他會很震驚地發現這100萬美元為他換來的是詛咒和詆毀。而這一切隻是因為卡耐基遺留了3億多美元的慈善基金,而「僅僅」遺留給他100萬美金。

一談到錢,這樣的事情就層出不窮。查爾斯舒瓦博就對此深有體會。他曾經幫助一位銀行出納,把他因挪用去做股票而虧損的銀行資金補足以使他免受牢獄之苦。結局如何呢?在短暫的一陣感謝之後,那出納員就忘記了這件事情,不僅如此,他還曾經與查爾斯這位曾經把他從數年監禁之中拯救出來的人作對。

那麼,把幫助的方麵換成生命是不是能好一些呢?也許吧,我們往往會慶幸地想。可是塞繆爾這位前任的著名刑事律師的遭遇可以再清楚不過地作了反證他幫助78個罪犯逃脫了死刑,可是一個人都不曾前來登門感謝,甚至連一張卡片都不曾寄來。

還記得偉大的耶穌嗎?他曾經在一個下午使10個癱子起立行走,可是隻有一個還記得回來道謝其餘九個頭也不回跑得無影無蹤。

既然這麼大的恩惠都不能得到感謝,我們為別人所做的小事又怎麼能夠期望感恩呢?我們天天在抱怨別人不會知恩圖報,可這就是人性。不要再指望別人的感恩了如果你曾經得到過,把它當作一個驚喜吧。這樣在沒有的時候也不會難過。

忘記感謝是人類最真實的天性,所以停止期望別人記得感恩吧,除非你想自尋煩惱。

但是並非所有人都明白這樣的道理,我認識一位家住倫敦的婦人,每次遇見她的時候她都在和一旁的人喋喋不休地抱怨自己的孤獨。她講述自己是如何照顧自己的侄子們,在他們還小的時候,如何辛苦地看護他們;他們在患麻疹腮腺炎百日咳的時候,都是她在看護著他們,在她結婚之前,他們曾經都和她住在一起,甚至於她還資助了一個侄子去上商業學校。可是現在,他們卻不願意接近她。他們很少來看她,隻是在受到良心責備的時候才在她麵前出現。

可是我卻並不想去責備那些侄子們。因為他們都害怕那位老婦人!每當想起要坐在那裡聽幾個小時的陳詞濫調,她沒完沒了地埋怨自憐,想想吧,你是不是也會退縮呢?但當她發現已經無法強迫這些侄子們回來探望她的時候,她隻剩下惟一的絕招心髒病發作。

她並非裝病。就連醫生都說她的心髒官能症相當嚴重,她常常會出現心悸的症狀。可是醫生對於這種病人束手無策,因為她的問題並非由身體導致,而是源於情緒。

或許有人會認為這位可憐的婦人需要的是關愛與注意,但我覺得倒不如說她需要侄子們的「感恩」,但是大概她永遠也得不到這些吧,因為她已經視這些為應得的,所以她要求別人都給她這些。

許多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是這樣!他們渴望被愛,因為別人的忘恩負義,因為別人的冷漠,因為別人的疏忽,他們感覺到孤獨。可是這個世界上惟一能夠被愛的,是那些不求索取不求回報還樂於付出的人。

乍一聽上去很理想化不是嗎?其實不然!這是獲得幸福最有效的方法了。我之所以知道,也是因為我的父母。

那時候我還很小,家境貧寒,常常欠債。但即使是那樣的情況之下,我的父母仍然堅持每年擠出一點錢寄給孤兒院以作資助。那所孤兒院他們從來沒有去過,在我的印象之中,除了回信他們也沒有再收到什麼感謝。

當我外出工作之後,每年聖誕節我都會寄張支票給父母作為禮物。他們從未用這些錢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每一次我回家過聖誕節的時候,父親就會,快樂地告訴我他們用這些錢又買了生活必需晶送給那些貧窮的人們。這種單純付出而不求回報的快樂已經成為他們一生之中追求的最大快樂。

亞裡士多德曾經說過:「聰明的人會享受助人所帶來的快樂。」而我想我的父親應該深諳這個道理。要追求真正的快樂,就要忘記計較別人是否感恩,隻單純地享受付出所帶來的快樂。

或許你的身邊就有著這樣的事情,父母向別人抱怨著自己的子女不知道感恩。

這種事情可以說是隨處都在,就連莎士比亞的《李爾王》之中,那年邁的國王也在喊著:「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齒咬噬更令人痛心。」

可是,這真的僅僅是兒女們的錯誤嗎?如果你從來未曾教導過他去練習感激他人,你又如何指望能夠得到他的感恩?正如草地一樣,遺忘是隨處可見的野草,是人類的天性;而感恩,正如草叢之中盛放的玫瑰,需要園丁精心嗬護。

我的一位芝加哥的朋友就遇到了這個麻煩。他是一個紙盒廠的工人,工作辛苦但是收入卻很少,一個月還不到200美元。他的妻子帶來了和前夫所生的兩個兒子,她說服他向別人借錢讓自己的兒子上了大學。他像牛馬一樣苦乾了四年,從未埋怨。他所賺的每分錢都要用來支付食物房租燃料衣服以及還掉所欠的錢。

可是,從沒有人認為他這樣做值得感激。他的太太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而那兩個兒子呢?他們一點都不覺得虧欠了這位繼父,他們甚至從未對自己的繼父說過一聲謝謝。

應該去責怪這兩個兒子麼?也許吧。可是,他們母親的態度不是更應該被責怪嗎?出於母性的本能她想要使自己的兒子過得幸福,她想要免除自己兒子所承受的一切負擔,她不願意使他們覺得人生一開始的時候就已經債務累累。因此她從來不曾對自己的兒子們提起他們的繼父為了負擔這個家庭有多麼辛苦,而這個男人資助他們上大學是多麼善良,與此相反,她隻是讓孩子們認為這是這個男人的本分。

最後呢?一位孩子因為這個而進了監獄。由於母親的教育,他們產生了「整個世界都應該支持我幫助我」的危險想法,他向老板「借」了一些錢,於是換來了並不短的監禁。

請記住下麵這句話吧!孩子是自己造就的。想要有感恩的子女,自己就要作出感恩的模樣。

我的姑母就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她使得自己的子女從小就生活在充滿關愛的氛圍之中。她曾經同時照顧自己的母親和婆婆,對她們悉心照顧噓寒問暖,而這個時候她自己還有六個兒女需要精心照顧。不過她從來沒有抱怨過這麼做的艱難;也未曾誇耀過自己的偉大,她隻是把這當成自然而然的事情,並且以發自內心的熱情去做。

現在,她也老了,她會抱怨自己的兒女不懂得感恩麼?當然不會!她的六個兒女爭搶著要她去自己家中居住,他們很愛她,也從來未曾覺得厭煩。這是單純的感恩嗎?當然不是!這隻是因為她從小就使兒女們生活在充滿愛的環境之中,使他們覺得用愛回報自己的媽媽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不要在自己的子女麵前詆毀別人的善意吧。對於孩子來說,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學習的方向,試著多去贊賞和感激,這樣的話你的孩子們也會在無意之中學到贊賞和感恩了。

付出而不去期望感恩,單純地享受施與的快樂吧。

寬恕讓你得到快樂

成功金言:

如果有一個自私的人占了你的便宜,遠離他,但是千萬不要想著去報復。一旦你心存報復,這一切帶給你的傷害要遠遠大於他的。

我還記得幾年前遊覽黃石公園的經歷。那個晚上我和許多遊客坐在露天座位上,充滿好奇和期待地等待著「森林殺手」灰熊現身。這種動物喜歡到森林旅館丟棄的垃圾堆裡尋找食物。騎著馬巡邏的森林管理員告訴我們,在美國西部,灰熊被稱為森林殺手。它們在美國西部可以說是所向無敵,大概也隻有美國野牛和阿拉斯加熊可以和它們一較高下。隻有……種動物會跟著灰熊一同走出森林,大搖大擺地和它一同進餐這種動物就是臭鼬。它的體型很小,灰熊一掌就可以把它擊得粉碎。可是灰熊並不這麼做,為什麼呢?是因為在森林之中長期生活的經驗告訴它這完全犯不著。

事實上,我也有著同樣的經驗。小時候在農場生活的時候我曾經在籬笆旁捉到一隻臭鼬,而當我到了紐約,也曾經在街上遇到過幾個兩條腿的臭鼬,慘痛的經驗告訴我,這兩種生物都不值得碰。

當我們憎恨自己的敵人時,事實上就是在用更大的作用力來傷害自己。我們因為那個人而影響自己的胃口睡眠健康心情。憎恨並不能夠傷害你的敵人,反而會把你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團糟要是你的敵人知道這些,一定會樂翻了天!

去看看紐約警察局布告欄上的金玉良言吧,這可不是某一位理想主義者說的:

如果有一個自私的人占了你的便宜,遠離他,但是千萬不要想著去報復。一旦你心存報復,這一切帶給你的傷害要遠遠大於他的。

或許會有人懷疑,報復怎麼會傷害到自己呢?可這是已經被證實了的。《生活》雜誌告訴我們,大多數高血壓患者的性格之中最突出的就是仇恨,長期的仇恨使他們罹患慢性的高血壓,還有可能引起心髒疾病。

憤怒甚至可以直接傷害人類的生命。是在說笑嗎?不!幾年前在華盛頓就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事情。一位餐廳老板因為自己的員工堅持要用碟子飲用咖啡,情急之下他拿起自己的左輪手槍追殺廚子,竟然因為心髒衰竭而倒地身亡。法醫的驗屍報告說明心髒衰竭的原因是憤怒。這也是為什麼醫生們會要求我的朋友這位嚴重的心髒病人要臥床休養並且在任何隋況之下都不要動怒。醫生們深知,在心髒衰弱的情況下,任何憤怒都有可能導致生命危險。

耶穌總是說,「愛你的敵人。」這不單單是傳道,他也是在告誡我們如何善待自己,如何避開高血壓心髒病胃潰瘍以及那些過敏性疾病;同時,他也是在告訴我們如何改善自己的容貌難道你沒有看到那些人因為憤怒而導致自己的容貌扭曲變形?再好的整形外科對此也束手無策!去看看那些由寬恕,溫柔善良而形成的容顏吧!

仇恨可以控製我們的味蕾,使得我們在美食之前也食不甘味,正如《聖經》上麵所說:「充滿愛意的粗茶淡飯勝過包含著仇恨的山珍海味。」

這難道不是在取悅我們的敵人麼?如果他們知道十曾恨使我們精力缺乏疲憊不堪麵容衰老甚至誘發心髒疾患而導致早亡這一切難道不會使他們拍手叫好麼?

即使我們不能像耶穌一樣愛自己的敵人,也愛自己多一些吧。莎士比亞也曾經說過相似的話,他這樣告誡我們:

仇恨的怒火,必將燒傷你自己。

耶穌會要求我們原諒敵人77次,其實這時候他不僅是在告訴我們怎樣避開高血壓心髒病胃潰瘍和過敏性疾病,同時,他也在教育我們如何在生意場上獲得成功。去看看喬治羅納吧,他正是一個活靈活現的例子!

那時正是二次世界大戰之中,本來在維也納從事律師工作的喬治羅納先生身無分文地回到瑞典,他的當務之急就是要找一份工作來養活自己。因為他會多國語言,所以自然而然地想要找個進出口公司擔任文書工作,在求職的時候大多數公司都婉拒了他由於戰爭的原因這個行業出現了一片蕭條隻有一個人,他回信指責羅納先生,說他對自己公司的想像完全錯誤,他說羅納先生極其愚蠢,還指責他的瑞典文字錯誤百出。

羅納先生收到回信的時候當然非常氣憤這個瑞典人竟然說自己不懂瑞典話!可是看看他寫的信吧,這才叫錯誤百出呢!於是他動手寫了一封言辭更為尖刻的回信,足以把讀信的對方給氣出心髒病來了。他打算用這封信為自己好好出一口氣。

不過謝天謝地!他並沒有寄出這封信。在寄信前一秒鍾,他使自己冷靜下來思索了一下。

「或許他說得也沒有錯。」他想,「即使我學過瑞典語,可那也不是我的母語。或許我真的犯了我自己都茫然無知的錯誤還自以為是呢?如果真是這樣我還是得加強學習才是呢。這個人說不定是幫了我一個忙,盡管方式極其糟糕,我還是應該寫信去道謝才是。」

於是他揉掉原先的那封信,又寫了另外一封回信:「您在並不需要文書員的時候還抽空回信給我,我對此深深感激。對於打擾您我深感抱歉。我之所以會寫那一封信是因為我在查詢的時候有人曾經告訴我您是這一行的領袖人物。我對於自己犯的文法錯誤覺得頗為慚愧,我會在今後努力學好瑞典文以期減少錯誤。最後還是要感謝您幫助我自我成長。」

幾天之後,羅納又收到了一封回信,這次的回信絲毫沒有尖刻,不僅如此,他還被邀請到辦公室去麵試。隨後羅納得到了這個工作,這一切都歸功於羅納先生自己找到的妙法良方「用柔和驅散憤怒」。

老話說得好。不能生氣的人是傻瓜,但不會生氣的人是智者。

我們並非聖人,所以我們無法偉大到去愛自己的敵人。可是最好去原諒並且忘記他們吧,為了我們的健康和快樂,這樣才是明智之舉。

艾森豪威爾將軍的兒子在回憶自己父親的時候也曾經說過:「我的父親從采不會浪費一分鍾在想那些他不喜歡的人身上。」

威廉蓋倫,前任紐約市市長,曾經遭受槍擊,生命垂危。可是即使在那些生死未卜的日子裡,病床上的他還努力在每一天睡前原諒所有的人和事,他把這作為自己從政的原則。你是否認為這太理想化太天真呢?可是,即使是把生命比喻成痛苦旅程的德國哲學家叔本華也告誡我們「如果可能,任何人都不應該心懷仇恨。」

歷任六任美國總統顧問的巴洛克,在遭受政敵瘋狂攻擊的時候依舊未曾感覺困擾「沒有任何人能夠汙辱我或者困擾我,我不允許他們這麼做,」在我向他請教如何免於困擾時他如是回答:「你要知道,除非我們自己允許,否則沒有人能夠對我們這樣做。」

人類始終在景仰著那些不懷恨仇敵的人。加拿大的座山峰以英國護士艾迪斯卡維爾命名,她於1915年10月12日於德軍陣營之中殉難。她在自己在比利時的家中收留照顧一些受傷的法軍和英軍,並協助他們逃往荷蘭。而這成為了她的全部罪名。在行刑的那天早上,她在羈押自己的布魯塞爾軍營對軍中的英國牧師懺悔,她喃喃自語「我現在才明白,隻有愛國情操是不夠的。我不應該對任何人心存懷恨或者怨恨。」四年之後她的遺體被運往英國,並在維斯敏斯教堂舉行紀念儀式。她的雕像底座上鐫刻著那不朽的話語「我現在才明白,光有愛國情操是不夠的,我不應該對任何人心存懷恨或者怨恨。」

要是想真正寬恕並且忘卻我們的敵人,最有效的方法還是去尋求比我們強大得多的力量。因為我們可以忘卻一切的事情,當然侮辱也同樣無關輕重。

同樣讓我來舉個例子,美國人應該都知道一位黑人傳教士瓊斯,今時今日,他親手創辦的學校已經聲名鵲起。可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瓊斯卻險些被一些激動的白人青年施以絞刑。

這故事早在1918年。那時候,在瓊斯生活的密西西比州流傳著一些謠言,人們深信德軍會策動黑人叛變,而瓊斯被指控參與叛亂的策劃。

一群白人青年聽到瓊斯在教堂裡說:「生命是一場戰鬥,而我們黑人應該拿起武器,為爭取生存和成功而戰。」於是被恐懼蒙蔽了判斷力的他們沖進教堂,把繩索套上瓊斯的脖子,並把他拖了一英裡遠。他們把他推上絞刑台,點燃木柴,準備在把他絞死的同時也把他燒死。這時候,有人叫瓊斯說話;於是他開始說話了。雖然絞索正環繞在他的脖子上,可是他並沒有求饒,而是開始講述自己的人生和理想。在脖子上還套著絞索腳下即將升起火焰的時候,他談自己的前半段人生自己的個性追求他1907年畢業的愛達荷大學他所擁有的音樂才華以及他自己所仰慕的人布克華盛頓。瓊斯向他們講述自己如何仰慕這位偉人,也正是如此他才拒絕了各種待遇豐厚的職業而選擇來教育自己貧困的黑人兄弟。他訴說自己的奮鬥,自己所獲得的幫助……他沒有為自己求一句情,他隻是在為自己的事業求情。

他敘述自己在密西西比州偏僻之處如何開辦學校,就在那野外的樹林裡,他用自己手表典當得來的165美元開始了自己的夢想;他訓練那些失學的孩子,想使他們成為有用的農人工人廚師以及管家。同時他也講述著在他奮鬥過程中幫助過他的那些人一些慷慨的白人向他贈送土地木材家畜以及金錢,並協助他完成教育工作。

人們都感動了,在這一席絲毫沒有為自己求情的講話之中。一位老人開始為他說話:「我相信這年輕人。至於他所說的幾個人我也都認識。我想我們錯了,他是在做好事。我們並不應該殺死他,我們應該幫助他。」他摘下自己的帽子開始在人群之中為瓊斯募捐。在這群剛才還狂暴地想要吊死他的人群之中,瓊斯募捐到了52美元。事後,瓊斯平靜地說,他並不恨那些想要絞死燒死他的人,因為「我沒空爭吵,也沒空反悔。沒有人能夠強迫我恨他們。」

長遠而論,每個人都會為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能將這個道理銘記的人,就可以不對他人發怒憤懣誹謗責難攻擊以及怨恨。

這是19世紀之前艾比克泰德所說的,他還曾經指出,我們收成的就是我們所栽種的,正如中國的俗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我們總無法逃脫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價。

林肯是一位從不用自己的好惡去判斷他人的人。他委任相當高的職位給那些曾經羞辱過自己的人麥克蘭施瓦德以及蔡斯。就像赫登在自已的著作《林肯傳》中所說的那樣,林肯「總是認為自己的敵人像任何人一樣能乾。如果得罪他的人適合於這個職位,林肯定會毫不猶豫地請他求擔任這一職位,就像他是自己的朋友一樣……在他任職期間,我相信他從來沒有因為個人的反感或者是不同的立場來撤換掉任何一個人。」不僅如此,林肯還相信:「沒有人應該因為他的行為受到贊揚或者責難,因為每一個人都受到教育的條件以及環境的影響,我們所形成的習慣與特征造就了我們的目前以及未來。」

林肯是對的,去想像吧!如果你和你的敵人接受著同樣的教育,生活在同樣的背景之下,並有著同樣的心理構成,你會做出和他們不同的事情嗎?正如印第安人的祈禱詞所說的,在穿上別人的鹿皮靴子行走兩星期之前,不要去輕易判斷和批評他人;因此,與其去憎恨我們的敵人,倒不如去憐憫他們,並自我慶幸自己沒有被安排於那樣的人生環境以及經歷。與其去苦心思索如何報復我們的敵人,不如送給他們理解和支持。

我至今還能記得小時候,我們住在密蘇裡。我的父親,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每晚睡前都會祈禱。直到今天我還似乎能夠聽到他所習慣使用的祈禱詞「愛你的敵人,祝福那些詛咒你的人,善待仇恨你的人,並為迫害你的人祈禱。」

這段話給了我父親一生內心的平安,這個世界上許多有權有勢的人都無緣享受的平安。所以,放棄對敵人的報復心,才能獲得內心的平安快樂。

知足讓你更快樂

成功金言:

知足是一種智慧,常樂是一種境界,我們應該在人生的漫漫長途中懷著一顆知足感恩的心,享受成績,享受成功,感受快樂。

知足就是對已經得到的生活或者願望感到滿足。知足常樂就是客觀地認識和準確地判斷已經實現的目標和願望,並充分肯定目前的狀態,從而始終保持愉快平和的心態。知足常樂要求我們要有適可而止的精神,它並不是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固步自封,而是對現有收獲的充分珍惜,對目前成果的充分享受,也是對現有潛力的充分發掘,為今後的創新和進步提供平台。

心理學家曾對一些美國樂透獎的得主做研究。按理說,這些人一夕之間得到千萬的美金,應該會樂透了,而且從此可以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然而,結果卻發現,這些幸運者在剛得到獎金的時候,的確非常快樂。但是幾個月後,快樂的情緒就逐漸消退下來,到後來幾乎和一般人一樣。換句話說,他們雖然比別人更有錢,但卻沒有比一般人更快樂。

那麼,到底怎樣才會使人快樂呢?

本傑明富蘭克林在他的《自傳》中寫道:「人生的幸福,與其靠偶然撞上一次大運氣,還不如每天都有小運氣。」

的確,小小的快樂往往比轟轟烈烈的享樂有更多的幸福感。伊利諾大學研究指出,轟轟烈烈的快樂往往會阻斷了長期的滿足。那些隻有小小快樂的人,才能擁有持續的幸福感。

正如一位教授所說:「真正的幸福在於快樂的次數與時間,而不是強度。」

我們對生命即使有無限的企圖,也必須落實在有限的成就上,哪怕是今夜靜謐地讀了一篇好文章,做了一件「小小如意的事」,我們都應該為此而感到踏實。

一位經理說:「我最大的快樂是從喧嘩的宴會回來,可以泡個熱水澡。」

有人因吃到一盤充滿童年回憶的蘿卜炒蛋而心滿意足;有人則因早上搭公車,結果一上車就有位子可坐而高興;有人為能在天明時靜觀破曉,夜晚月下小酌而倍感愉悅;有人為穿著很美的一件衣裳,或丈夫送的一束花而雀躍不已。

我們必須學著去品嘗小小的滿足。看一本好書在灑滿月光的陽台上啜一口好茶或聆聽一首小夜曲,都是單純的樂趣。

對有的人來說,在書店裡看看書,或是一個人沉思冥想,都是單純的快樂。也有的人喜歡與小孩嬉戲,偶爾與老友相聚,這些簡單的事都能讓其快樂。

如果人人都能經常為一個小小的幸運而心存感激;為一份小小的友情,真誠地感動;為一個小小的禮物,歡呼不已;為一份小小的關心,充滿懷念;那麼一個人真的不需要很大的財富或智慧,就會很快樂。

事實上,我們早已擁有讓生活快樂起來的一切元素,缺少的隻是予以欣賞品味的意識。

人生是否快樂,關鍵看你是否知足。那些總認為別人的東西都是好的人,是永遠沒也找不到快樂的。一個人在生活中能不過分注意缺憾,要知道知道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心情就會快樂無比。否則,總以抱怨之心,何處不是陰雲淫雨,煩惱不盡。

一位很有名氣的心理學教師,一天給學生上課時拿出一隻十分精美的咖啡杯,當學生們正在贊美這隻杯子的獨特造型時,教師故意裝出失手的樣子,咖啡杯掉在水泥地上立刻成了碎片,這時學生中不斷發出了惋惜聲。

這時候教師指著咖啡杯的碎片說:「你們一定對這隻杯子感到惋惜,可是這種惋惜也無法使咖啡杯再恢復原形。今後在你們生活中如果發生了無可挽回的事情時,請記住這破碎的咖啡杯。」

這是一堂很成功的素質教育課,學生們通過摔碎的咖啡杯懂得了,人在無法改變失敗和不幸的厄運時,要學會接受它,適應它。如果我們不接受命運的安排,也不能改變事實分毫,我們唯一能改變的,隻有自己。

人生最大的苦惱,不在於自己擁有的太少,而在於自己向往的太多。向往本身不是壞事,但向往的太多,而自己的能力又不能達到,就會構成長久的失望與不滿。

知足是一種智慧,常樂是一種境界,我們應該在人生的漫漫長途中懷著一顆知足感恩的心,享受成績,享受成功,感受快樂。

臉上時刻保持微笑

成功金言:

人們都如何尋求快樂,這裡有一條途徑,或許可以把你帶去快樂的境界。那就是讓自己知道,快樂是出自自己內在的心情,不需要向外界尋求的。

最近我在紐約參加一次宴會,其中有位客人,她是剛獲得一筆遺產的婦人。她似乎急於使人們對她留下一個愉快的印象,她花了很多錢買了貂皮外衣鑽石和珍珠,可是她就沒有注意到自己臉上的表情。她那副臉色神情,顯得那麼刻薄自私。那是她不明白男士們所賞心悅目的,是女士們表情中所表現出的那份氣質神態,而不是她那付雍容華貴的打扮。

司華伯曾經告訴過我,他的微笑,有一百萬元的價值。他所暗示的,或許就是這個真理。司華伯有他今日的成就,那是該歸功於他的人格,他的魅力,和他那種特殊的能力。而在他的人格中,最可愛的因素,就是他令人傾心的微笑。

有一次,我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去拜訪雪弗立,說實在的,我很失望。他沉默寡言,跟我想象中完全不一樣,直到他綻開一縷微笑的剎那間,整個氣氛才完全變換過來,頓時開朗了起來。如果不是他那一縷微笑,恐怕雪弗立依舊在巴黎做他的木匠,繼續他父兄的行業。

一個人的行動,比他所說的話,更有具體的表現,而人們臉上的微笑,就有這樣的表示:「我喜歡你,你使我快樂,我非常高興見到你!」

為什麼人們那麼喜歡狗?我相信也是同樣的原因……你看它們那麼的喜歡跟我們接近,當它們看到我們時,那股出於自然的高興,所以人們也就喜歡了它們。

那「不誠意」的微笑又如何呢?微笑是從內心發出的,那種不誠意的微笑,是機械的敷衍的,也就是人們所說,那種「皮笑肉不笑」的笑容,那是不能欺騙誰的,也是我們所憎厭的。

紐約一家極具規模的百貨公司裡的一位人事室主任,跟我談到這件事。他說他願意雇用一個有她可愛的微笑,小學還沒有畢業的女孩子,而不願意雇用一個臉孔冷若冰霜的哲學博士。

美國一家很大的橡皮公司的董事長告訴我,依他的觀察,一個人的事業成功與否,完全在他對這項事業是否感到興趣?而不是苦乾鑽研的去打開他成功的大門。他曾這樣說:

「若乾人,開始一樁事業的時候,懷著極大的希望和興趣,所以能在早期獲得部份的成就。當他們對這項工作,感到厭煩沉悶,失去了原有的興趣時,他的事業也漸漸走向下坡,終至失敗。」

如果你希望別人用一副高興歡愉的神情來接待你,那麼你自己先要用這樣的神情去對別人。

我曾經向上千個商界人士建議,於每天的每一個時候,遇到人就展開一個輕鬆的微笑。這樣經過一星期後,回來講習班,說出所得到的心得效果如何!你先看這是紐約證券交易所,一位司丁哈丹先生寫來的信,他的情況絕非特例,事實上,是常可見到的。

司丁哈丹的信上,這樣寫著:

我結婚有十八年了,這些年來,從我起床到離開家這段時間內,我太太很少看到我臉上的笑容,也很少說上幾句話。

由於你叫我從微笑的經歷所得的效果作一演講,我就嘗試了一個星期……第二天早晨我梳頭的時候,從鏡子裡,看到自己那張繃得緊緊的臉孔,我就向自己說:「皮爾,你今天必需要把你那張,凝結得像石膏像的臉鬆開來,你要展出一副笑容來……就從現在開始。」坐下吃早餐的時候,我臉上有了一副輕鬆的笑意,我向我太太說:「親愛的,你早!」

你曾告訪過我,她一定會感到很驚奇,但你低估了她的反應。當時她迷惑楞住了。我可以想象到,那是出於她意想不到的高興。這是我太太所希望獲得的一件事;是的,兩個多月來,我們家庭的生活,已完全改變過來了。

現在我去辦公室,會對電梯員微微一笑的說:「你早!」去櫃台換錢時,對裡麵的夥計,我臉上也帶著笑容……我在交易所裡時,對那些素昧平生從沒有見過麵的人,我的臉上也帶著一縷笑容……

這樣沒有多久,發現每一個人見到我時,都向我投之一笑。對那些來向我道苦經的人,我以關心的和悅的態度聽他們訴苦。而無形中把他們所認為苦惱的事,變得容易解決了。我發現微笑替我帶來了財富,那是很多,很多的財富。

我和另外一個經紀人,合用一間辦公室。他雇用了一個職員,是個可愛的年輕人,那年輕人漸漸地對我有了好感。我對我自己所得到的成就,感到得意而自傲,所以我對那年輕人,自然地提到「人際關係學」,這個新的哲學。那年輕人曾這樣告訴我,他初來這間辦公室時,認為我是一個淩厲可憎,脾氣極壞的人,而最近一段時間來,他對我的觀感,已徹底的改了過來。他說:你笑的時候,很有人情味!

我也改掉原有對人的批評,把斥責人家的話,換成贊賞和鼓勵。我再也不會說我需要什麼。而是盡量去接受別人的觀點。眼前事實的演變,已改變了我原有的生活,現在我是一個跟過去完全不同的人了……一個比過去更快樂,更富有的人。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玄幻相关阅读: 虐死夫人後,裴總每天生不如死 我家師兄,絕不可能是臥底 農夫家的小嬌娘 和沈大佬訂婚以後 小僧一心修煉 萬界:開局決戰光明頂 每天學點心計學大全集 洪荒獨尊 這個巨星太全能了 奶爸薄爺又在追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