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商討出兵之策(1 / 2)

加入書籤

汝穎縣城。

劉陶這個漢室宗親,皇帝派來調查陸信的侍禦史,在深入調查,明察暗訪之後,卻被陸信在汝南郡各地的安民舉措折服。

最後相見之時,二人一番促膝長談,反倒成為了一對忘年交。

「子奇兄,今日一別,不知何時才能相見。在此時刻,愚弟別無所贈,唯有詩一首贈送給賢兄,還望賢兄一路珍重。」

城外十裡亭外,陸信拱手作揖一拜,一臉的傷感緩緩道:「城闕輔三秦,風煙望孟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雖然這是一首五言詩,但在漢末五言詩,雖然不如長短句盛行,但卻並不是什麼稀奇文風。

劉陶本是大漢宗室濟北貞王劉勃之後,從小就飽讀詩書,文采斐然。

此刻聽罷陸信臨別贈送的詩詞,不由擊掌而笑道:「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今日得道之賢弟贈送此詩,吾不虛此行矣。」劉陶撫須仰天大笑而去。

雖然這首詩是陸信抄襲來的詩詞,但卻並不影響其意境。

劉陶與陸信朝夕相處半個月,二人從一開始的調查與被調查對象,但後來的惺惺相惜,到最後成為忘年交。

尤其是陸信臨別贈送的這首詩詞,更是給二人這一段友誼,傳為一番美談,更是讓劉陶伴隨著陸信的這首詩詞,名垂千古。

劉陶素來有清名,又是皇室子弟,在京城那也是響當當的一號人物。

陸信得到他的認可,對於陸信的名聲,自是大有益處。

同樣陸信抄襲來的這首五言詩,經過劉陶傳播後,竟然在洛陽城廣為流傳,無意中為五言詩流傳,做出了一些奉獻。

「陸郎,子奇先生已經走遠了。」直到劉陶的馬車,已經消失在馳道盡頭,陸信仍然久久凝視著馬車的方向。

陸信這番舉動,倒不是裝出來的,今日與劉陶這一別,卻不由讓他想起結義兄弟高覽、張郃了。麵對陸信這份深情厚誼,左右的徐晃、許褚諸將也是大為感動。

無不是暗贊陸信重情重義。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陸信感嘆再次誦出一首離別詩,嘆道:「今日與子奇兄一別,讓吾忍不住思念了故鄉常山的大哥(高覽)、三哥(張郃)、一別一年有餘呃,也不知道大哥、三哥是否安康。」

陸信此話一出,趙雲也忍不住湧起一股思念之情,開口安慰道:「道之,相信大哥、三弟定然會無恙,待朝廷旨意下來後,吾這就回去探望大哥他們。」

「不錯,待交令之後,我們就回家。」根據劉陶的推測,這次陸信雖然不會有事,但朝廷很有可能會重新派將領來接管兵權。

也就是說陸信很有可能要交出兵權回京復命。

對此陸信到沒有什麼不舍,即便他回京,當初帶出來的一千二百人的西園軍編製,還是可以保留的。

雖說他現在手握近兩萬人馬,但這些人馬畢竟都是這幾個月臨時整編起來的,雖然戰鬥力不弱,但真正核心的人,也就是真正值得信賴的忠心士卒。

充其量也就一千多人,所以如果這個時候朝廷讓他交出兵權,陸信自是不會抗拒。

雖然知道歷史走向,但陸信這個時候,仍然需要在大漢的規則內行事,除非他投靠黃巾軍造反。

可黃巾軍明顯是沒有前途的一群反賊,陸信怎會愚蠢的放棄現在的身份地位,背叛大漢不是。

壽春失陷的二十一天後,屯兵汝穎的陸信,終於等到了朝廷的旨意。

有些出乎預料的是,朝廷這次雖然免去了他虎賁中郎將、以及同意他辭掉了汝南太守職務。

但卻封了他監察京畿百官的司隸校尉、以及東中郎將,督促他出兵揚州平叛。

司隸校尉雖然是遙領,但司隸校尉的職權比重向來都比較高,是僅次於九卿的要職。

東中郎將是統領兵馬,征伐江東、江南領軍將領頭銜,職權與虎賁中郎將倒是相等。

但陸信擔任了東中郎將一職,也就有權利對揚州境內匪患,任意出兵征伐。

接到這封旨意時,陸信雖然有些意外,但卻也是精神一震。

之前他預計朝廷會派人來接替自己,從而接掌自己手中的兵權,雖然他這些時日一直在挑選精銳可靠的士卒,但內心多少有些不甘,就此把好不容易拉起來的兩萬人馬交出去的。

但如今朝廷既然讓他下江東平叛,也就是這支人馬,自然也就還屬於他的人馬。

而這個時候已經是中平六年的三月初旬,如果陸信腦海中的記憶沒有記錯的話,大漢皇帝劉宏,應該是在四月左右就會病死。

也就是說隻要陸信再支撐一個月的時間,局勢就會徹底扭轉。

隻要皇帝一死,朝廷就會大亂,到時候朝中自顧不暇,到時候他就可以順理成章的把手中的兵馬據為己有。

「擂鼓聚將!」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代管洪荒截教,結果全成聖了? 我是反派 黑化女配超神了 兄弟我在義烏的發財史 情緒自控力 陵虛血途 神算在七十年代 不管是人還是貓都是白色比較好 [綜咒回文野]和中二病談戀愛 炮灰女配躺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