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和平(1 / 2)

加入書籤

「下麵,我給你們講講戰爭後的和平以及世界格局。」鄒學明接著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登上了資本主義世界霸主的寶座

,並企圍進一步稱霸世界。在此期間,美國對社會主義國家推行『冷戰』政策,甚至直接發動局部戰爭,

形成了資本主義陣營和社會主義陣營對峙的局麵。蘇聯不甘示弱,同美國在世界範圍內展開了激烈的爭奪,使得世界局勢動盪不安。

美國的『冷戰』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無論是德、意、日,還是英法,力量都遭到嚴重削弱。美國經濟、軍事實力遠勝於其他資主義國家,成為資本主義世界霸主。隨著實力的增長,美國稱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脹。在此期間,蘇聯的力量也壯大起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的矛盾且益激化。

公元1947年,美國總統杜魯門宣稱美國要領導『自由世界』,『遏製共產主義』,進而對蘇聯等社會

主義國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裝侵略

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敵對行動。這

就是所謂的「冷戰」政策。

公元1947年3月,杜魯門在國

會發表的國情谘文裡,解釋一下,美國總統致國會的文件稱為谘文,他每年向國會報告國情的文件稱為國情谘文。谘文宣稱美國有領導『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產主義的滲入』;同時大肆渲染希臘、土耳其受到『共產主義的嚴重威脅』,要求國會撥款4億美元,給予『援助』。從此,美蘇戰時同盟關係破

裂,『冷戰』開始。

《北大西洋公約》,對於歐洲或北美一個或數個締約國的武裝進攻,應視為對締約國全體之攻擊。

美國通過提供經濟援助,逐步控製了歐洲資本主義國家。公元1949年,美國拉攏加拿大、英國、法國等資本主義國家,成立針對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北大西洋

公約組織。公元1955年,蘇聯和歐洲社會主義國家成立了華沙條約組織,成為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相抗衡的另一大政治軍事集團。

公元1949年4月,美國、英國、法國、荷蘭、盧森堡、加拿大、挪威、冰島、葡萄牙、意大利、丹麥、比利時等12國簽署了《北大西洋公約》。根據這項公約,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後來,又有希臘、土耳其、聯邦

德國、西班牙等國加入。

美國侵略朝鮮和越南的戰爭。

公元1950年6月,朝鮮爆發內戰。美國為了爭奪亞洲地區的霸權,先派海空軍支援南朝鮮軍隊。接著,又以『聯合國』的名義,組織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侵入朝鮮,一直打到中朝邊境。在此期間,美國海軍艦隊進入台灣海峽,阻止中國人民解放台灣。為了保衛祖國的安全,應朝鮮政府的邀請,公元1950年10月,中國人民誌願軍進入朝鮮,同朝鮮人民軍一起,打退了美國軍隊的進攻。公元1953年,美國不得不在沒有獲勝的停戰協定上簽字。

公元1950年10月,美軍侵入朝

鮮北部,逼近鴨綠江。同時,美軍飛機侵犯中國東北領空,轟炸和掃射與朝鮮接壤的中國地區,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憤慨。

朝鮮戰爭中,美國出動了本國

陸軍的13、空軍的15和海軍的12,還糾集了其他15個國家的軍

隊。美國支出的直接軍費高達兩百

億美元以上,動用了除原子彈以外

的一切現代化武器,最後仍然一無

所獲。

60年代,美國開始了侵略越南

的戰爭,占據越南南方,並對越南

美軍在越南的暴行北方進行狂轟濫炸。越南人民同美軍進行了英勇鬥爭,並得到了中國人民的無私援助。公元1973年初,美國被迫

簽署了結束越南戰爭的協定。美軍叢越南南方撤走,美國的霸權政策嚴重受挫。

美蘇爭霸。

公元20世紀50年代以後,隨著國力的增強,蘇聯的霸權主義也日益膨脹起來。美國和蘇聯為謀求世

界霸權展開了激烈的爭奪。為此,雙方大力發展軍事工業,製造的核武器數量足以摧毀整個地球若乾次。

公元20世紀60年代,蘇聯在古巴秘密建立導彈基地。美國大為驚恐,立即對古巴實行軍事封鎖,蘇聯最後被迫撤走導彈。這就是令世界矚目的『古巴導彈危機』。

公元20世紀60年代初,美古關係惡化,蘇古關係迅速升溫。公元1962年10月,經過多次高空偵察,美國得到確切情報,蘇聯在古巴部署了可以攜帶核武器的戰略轟炸機和導彈。美國感到自身安全受到威

脅。美國總統立即下令對古巴實行軍事封鎖,並宣布美軍進入最高戒備狀態。蘇聯針鋒相對,實行軍事動員。10月底,蘇聯隻得從古巴撤走導彈和戰略轟炸機。

公元20世紀70年代末,蘇聯出兵占領了阿富汗,企圖建立在南亞和波斯灣地區的霸權。美國不甘示弱,不久就提出準備打高科技戰爭的『星球大戰』計劃。

美國和蘇聯在世界範圍的爭霸行動,嚴重威脅著世界的和平,也給兩國本身帶來了沉重的軍費負擔。特別是蘇聯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公元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它被迫改變稱霸政策。

再說說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

二次大戰以後,具有重大意義的變革之一,就是帝國主義殖民體係的瓦解。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和地區擺脫了殖民枷鎖,取得獨立。

亞洲民族獨立國家的興起。

二次大戰以後,亞

洲首先掀起了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潮。中國、朝鮮和越南北部相繼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其他國家也先後

獲得民族獨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在印度人民反英鬥爭的壓力下,英國在公元1947年被迫同意

印度獨立,但將原來的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實行印、巴分治。同年8月,尼赫魯也就是生於公元1889年,死於公元1964年和真納分別成為這兩個新國家的領導人。後來,印、巴先後成立了共和國。印度獨立前後,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緬甸、錫蘭、新加坡、以色列等也先後獨立。

也就是公元1945年印度尼西亞領導人蘇加諾宣布印尼獨立。公元1956年,印度共和國宣告成立。公元1956年,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宣告成立,它包括西巴基斯坦和東巴基斯坦。公元1971年,東巴基斯坦宣告獨立,組成孟加拉國。

在歐洲人統治的所有亞洲殖民地中,印度麵積最大,人口最多。印度的獨立,對帝國主義殖民體係是一次巨大的沖擊。

在亞洲各獨立國家中,原荷蘭殖民地印度尼西亞取得獨立的道路最為曲折。公元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印尼爆發了『八月革命』,宣告獨立,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後來,荷蘭殖民者在英美的支持下,兩次進攻印尼,妄圖恢復殖民統治。印尼人民進行了英勇的抵抗。到50年代中期,印尼終於取得完全獨立。

非洲的民族獨立浪潮。

50年代初,北非首先開展了民族獨立運動。公元1952年,埃及爆發了反帝反封建的『七月革命』。以納賽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武裝起義,贏得了埃及的真正獨立。公元1954年,阿爾及利亞開始了反對法國殖民統治的武裝起義。經過長期的民族解放戰爭,法國於公元1962年承認阿爾及利亞的獨立。

一次大戰後不久,埃及在名義上成為『獨立』國家,實際上仍然是英國的殖民地。公元1952年的『七月革命』推翻了英國支持的埃及封建王朝,第二年及建立了共和國。公元1956年,納賽爾宣布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英法和以色列一起發動了侵略埃及的蘇伊士運河戰爭,個闌本回運河的控製權,但最終失敗。

納賽爾宣布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時的演說,『今天,我們真正實現了真正的主權、真正的尊嚴和真正的自豪。……今天我們說,我們的財富已經歸還給我們了。』

阿爾及利亞從19世紀30年代起就淪為法國的殖民地。在法國統治期間,以法國人為主的歐洲移民大批遷入這裡。歐洲移民控製了這裡的經濟、政治,享有各種特權,奴役阿爾及利亞人民。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爆發以後,戰鬥十分激烈,法軍增兵至80萬人。阿爾及利亞建立了十萬多人的解放軍,把武裝鬥爭擴大到全國34的地區。戴高樂擔任法國總統以後,順應歷史潮流,同意通過和平談判,最終結束法國對阿爾及利亞的殖民統治。

五六十年代,如火如荼的民族獨立運動席卷了整個非洲大陸,先後有三十多個國家。僅公元1960年就有17個國家獨立,取得民族獨立的過程中,大因此這一年被稱為『非洲獨立年』。到60年代末,英法在非洲的殖民統治基本被摧毀。此後,非洲的民族獨立運動繼續發展。到公元1990年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殖民體最終瓦解,結束了歐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五百年的歷史。

拉丁美洲國家捍衛主權的鬥爭。

二次大戰以後,拉美國家為捍衛民族主權進行了堅決的鬥爭。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羅的領導下,開展武裝鬥爭,在公元1959年推翻了美國支持的傀儡政權,取得真正的獨立。後來,古巴挫敗了美國支持的雇傭軍,並走上社會主義道路。

公元20世紀六七十年代,巴拿馬人民為從美國手中收回巴拿馬運河區的主權,堅持不懈地鬥爭。公元1964年,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一個巴拿馬學生勇敢地進入由美國控製的運河區,在那裡升起巴拿馬國旗。美國駐軍槍殺了他。他的愛國行動,喚起了巴拿馬人民的鬥爭激情。經過他們的長期鬥爭,到公元1977年,巴美簽訂了關於巴拿馬運河的新條約。根據新條約,1999年底,巴拿馬運河區的主權和管轄權完全回到巴拿馬手中。

我接著講講第三世界的興起和亞洲經濟的發展。

二次大戰後,廣大亞、非、拉美民族獨立國家組成了第三世界。中國也屬於第三世界。

第三世界的興起。

隨著越來越多的亞洲和非洲國家取得獨立,亞、非、拉美的廣大發展中國家形成了第三世界。第三世界興起以後,在國際事務中開始發揮重要作用。公元1955年在印尼萬隆召開的亞非會議,反映了亞非人民團結反帝反殖的共同願望。公元1961年,不結盟運動正式形成。它奉行獨立、自主和非集團的政策,成為國際事務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周恩來在亞非會議上的發言,『西方國家控製我們命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亞非國家的命運應該由亞非各國人民自己掌握。』

亞非會議是獲得獨立的亞非國

家第一次在沒有殖民國家參加的情

況下,討論亞非地區重大問題的國

際會議。周恩來總理率領中國代表

團出席了這次會議,並提出了『求同存異』的原則,保證了會議的成功。會議通過的《最後公報》、體現了反對殖民主義、維護民族獨立、反對侵略戰爭、保衛世界和平和促進各國友好合作的精神。

50年代中期,鐵托、納賽爾和尼赫魯舉行會議,提出不介東西方兩大軍事集團的不結盟主張。公元1961年舉行了有25個國家參加的第一屆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此後,不結盟運動不斷發展,目前已經成為擁有一百多個成員國、十多億人口,地跨亞、非、什麼重要作用

拉美和歐洲的一支重要的國際政治力量。

發展中國家麵臨的經濟困難。

亞、非、拉美許多國家獨立以後,在經濟並沒有完全擺脫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控製。由於長期的殖民統治,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一般比較低。為了實現工業化,它們不得不輸出農產品、原料等,以換取國外的先進工業設備和技術。但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室縱國際市場,壓低農產品、原料等價格,抬高工業品價格,通過種種辦法,剝削廣大發展中國家。據統計,公元1951年到公元1973年間,發展中國家在同發達國家的不平等貿易中,損失了一千三百多億美元。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還通過資本輸出進行剝削,使發展中國家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公元1988年,發展中國家的債務總以達製13萬億美元,為此,它們不得不每年承擔幾百億美元的利息負擔。沉重的債務負擔,造成不少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緩慢。

為了改變這種不公平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獲感第三世界圍室進了長斷控鬥爭。公元1964年,在第一屆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上,77個發展中國家發表了《七十七國聯合宣言》,要求改變不平等的國際經濟秩序。『七十七國集團』由此誕生。公元1974年,這個集團推動第六屆聯合國特別大會通過了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宣言和行動綱領。這標誌著第三世界國家爭取建立平等、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的鬥爭,進入新階段。後來,其成員國增加到一百多個,但「七土七國集團」這一名稱仍沿用下來。

70年代末的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經濟開始迅速發展。

亞洲經濟的迅速發展。

二次大戰後,擺脫了殖民統治的亞洲國家,克服種種困難,走上了發展民族經濟的道路。亞洲經

濟的發展,為世界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亞洲各地區的情況不同,經濟發展並不平衡。

在東亞和東南亞,6070年代,新加坡、韓國、中國台灣和香港地區的經濟高速發展,引起世界矚目。過去,它們或以農業經濟為主,或隻從事港口的轉口貿易,經濟比較落後。但以60年代起,它

們利用西方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機會,吸收外國資本和技術,適時調整經濟發展戰略,迅速走上工業化道路。

六七十年代,新加坡、韓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都超過10,經濟發展速度名列世界前茅;80年代,經濟仍然持續增長。公元1990年,新加坡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一萬美元以上,是同期韓國的兩倍。新加坡不僅是國際金融中心,也是亞太地區最大的轉口港。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政府大力

韓國的現代化工業企業發展教育和進行智力投資,注意保存和弘揚民族文化傳統,全麵提高國民素質,使新加坡人民具有良好的精神麵貌。

80年代,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加快。到80年代末,泰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和人均國民收入分別比60年代初增長了十多倍和八倍。但這些國家同新加坡、韓國相比,在經濟上仍有一定差距。

然而,東亞、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一方麵,它們大量引進外國資本,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對經濟的發展起了很大作用。另一方麵,由於過分依賴國際資本和國際市場,經濟發展的風險也大大增加了。

東南亞的印度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建立起部門比較齊全的工業體係在科學技術方麵取得較大成就,糧食基本自給。80年代末,它的國民生產總值居世界第12位,農業總產值居世界第4位。90年代,印度的經濟和科技得到進一步發展。

具體的格局有出現了新變化。

公元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社會主義國家不火因的成

蘇聯發生了巨大變化,世界格局出現了多極化的發展趨勢。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上司是我哥的前男友 鬥羅之魔獸星紀元 神魔源滅 別哭啊,不是你先不要我的嗎 hp巫師人生RPG 都市異能:這個家夥又不當人啦! 娛樂圈就是巨大的花卷 青春的遺憾,重生後是否可以彌補 人在奧特:我靠開盲盒成為最強雷奧尼克斯 身為玩家的我在星際時代無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