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精益生產(1 / 2)

加入書籤

鍾成給李經理好好算了一下安裝共工係統需要進行的工作。

程序是現成的了,但各產線的硬件設備、網絡器材,不用去買了?不花時間安裝調試了?幾千號人不用培訓了?

還不說在運行過程會遇到的新問題,因為各產線的具體生產狀況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

鍾成扳著指頭算了一通後,確定最快也要三個月才能完成。

李經理隻得讓步,「那小鍾,能不能先把機床總裝車間給裝上,現在廠裡的生產瓶頸就在總裝車間,其它的產線都可以緩緩。」

「嗯,人手問題不用考慮,你要多少人,要哪個人,隨便說,讓我上都沒問題。」李經理想了想,又補充一句。

鍾成算算時間,如果隻把機床總裝車間的五條裝配線裝上共工係統,應該沒問題。

「那好吧,我們盡力!」

其實還有一個問題,鍾成沒有說,就是一個製造係統從測試運行到正式運行,是有一個過程的。

雖然以他的大腦能力,預估了大多數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前進行了修正,但運行過程中的千變萬化是他無法做到100%預防的。

還需要在運行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修訂程序。

但看李經理的樣子,他也不好再說了,隻有一邊橫展推廣,一邊收集問題了。

完善係統是一項長期工程,他把周虎拉到專項小組,就是有意讓周虎長期負責共工係統的改進完善,把共工係統發展成通用的標準工業製造係統,在全國範圍內推廣,為華夏重工業的崛起打下堅實的基礎。

專項小組開始轉戰機床總裝車間。

不過小組成員擴大到了三十幾人,原小組成員每個人都有幾名助手,廠裡的支持力度空前,他們五個人的工作反而輕鬆了。

鍾成這才有空來認真考慮共工製造係統需要完善的內容。

他這一陣在現場就發現,係統並不能完全替代人工。

比如係統可以保證工件準時準確地送入機床,自動化加工,但卻管不了工人把加工前後的工件隨便甩在現場。

當然係統更管不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了。

必須配合共工係統製定一套管理人員的製度。

這其實也是他的短板,這種管理製度離技術研發就更遠了。

但這倒不是問題,工業的管理製度早已經有現成的了,以豐田公司為代表的東洋係精益生產方式,以通用汽車公司為代表的西方斯隆模式,就是成熟、有效的工廠管理製度。

斯隆模式又稱事業部製,紅星公司就借鑒了這種管理模式。

鍾成想借用的卻是東洋人的精益生產方式,他發現拋開對東洋人的成見,這種生產方式在成本節約、鼓勵員工士氣、現場管理這些方麵更適合華夏的重工業。

精益生產有兩大特征:準時化生產、全員積極參與改善。

正是因為這兩大特征,才能實現「以越來越少的投入獲取越來越多的產出」。

其實他在設計共工係統時,已經用到了精益生產中的拉動式生產方式,以產出數量來決定投入數量,最大限度的減少庫存、在製品數量,節約資金積壓。

他最看中的是精益生產中的現場「6S」定置管理和全員積極參與改善。

現場「6S」定置管理是把現場任何一件物品都貼上了標簽,規定了擺放位置,一是整潔了現場,二是減少了員工無效動作,三是節省了空間等等,將會徹底改變工業生產現場「髒、亂、差」的情況。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是我瘋了 養沙雕我是萬能的 用文豪馬甲之後我翻車了 詛咒之王想跟我當麵pk 穿成反派親哥哥 被萬人迷鮫人攻略後 踹了渣攻後我跟他小叔HE了 重生O總在釣我 HP日記本能幫我通過NEWTs嗎 我在天夏當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