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 反擊(2 / 2)

加入書籤

如今正值秋季,沿途秋草與地麵黃黑駁雜,正和這隻獵犬的皮毛顏色相同。它跑起來,更像是一股隱形的風。

這是丹陽侯親手豢養的眾多獵犬之中最有靈性的一位。它跟隨主人日久,熟知城內外的道路,能神不知鬼不覺地繞開看守出城,為軍營和京城家裡送緊急情報。

今夜,它頸上掛著一個蠟封的竹筒,內有油紙包裹、以軍中暗號寫成的一封秘信。

「叛王李崢挾天子於禁宮,圖謀不臣。營中有被其收買的將士,要與京外流民裡應外合,沖擊京城防衛。恐變,迅速清查營內人員,揪出臥底,時刻備戰!」

秋風越發冷了,街頭行人匆匆來去,京城秩序比從前緊張一些,但凡出入城門,都有兵士要細細查究。

這樣交通不便,帶來百業蕭條。隻有孩童們依然無憂無慮,在街頭巷尾跑動著,玩耍著。時而紮堆,時而哄散,稚嫩的聲音參差不齊,唱的卻是同一首童謠。

「青山高,白雲長,白雲繞斷泰山梁。泰山倒,田園荒,蔽日遮天鬧飛蝗。飛蝗過,姊妹惡,我家椅子你家坐。欺我單,欺我薄,欺我有口不能說,隻好地下告閻羅。告、閻、羅!」

孩童無知,不明白這歌謠為何在近日風靡,隻覺得念來順口,也就跟著傳誦起來,滿京城都飄滿了「告閻羅」的歡呼聲。有的大人聽起來覺得不吉祥,不願孩子學著唱。奈何小夥伴們人人都會,孩子在其中聽過三兩下就會唱了,越是禁忌,唱得反而越響。

平凡人家不明就裡,隻覺得這歌怪異。偶然聽到這歌謠的朝臣,各個心中都是大驚。

青山白雲,這不就是寧王李崢和慕白嵐的名字?泰山為岱,這便是皇上。

這首歌謠表麵聽起來,說的是姐妹兩個因災受窮,分家產鬧矛盾,其實是直指寧王欺皇上之病,要趁機搶奪江山。因她這份不臣之心惹怒了上天,上天才降下旱荒和蝗災作為懲罰。

寧王這段時日一直監國,很少有朝臣能真正見到皇上。結合這歌裡「泰山倒」的句子,也有朝臣懷疑皇上是否已經遭遇不測,寧王正在等合適的時機發喪奪權。

最近幾天朝會之上,最重要的議題就變成了「我們要見皇上」,讓寧王疲於應對。

「張大人,您看看您手中的奏折,那上麵不正是皇上的筆跡嗎?還有劉大人,您前天才進過養榮殿見到皇上了,您怎麼也……」

張大人理直氣壯:「皇上身邊從來就有幾個舍人,很會模仿筆跡。像這樣批復一個『朕知道了』,模仿起來容易之極。臣沒有見皇上親自拿筆批復,恕臣不能相信!」

劉大人油鹽不進:「皇上一向養著幾個替身,身形樣貌都和她相似,便是作為應急之用。前日我雖見人在養榮殿,可也是遮著簾幕,遠遠看了幾眼,又因病瘦削,實是不能因此判斷那就是皇上本人!」

寧王本來好好的,快被她們氣得病了。

她就想不明白了,她和皇姐是同母所生,一樣的金枝玉葉。如今太子還那麼小,就算坐上皇位,又能有什麼建樹?而她這樣年富力強的親王,怎麼就不能繼承大統呢?

此時,丹陽侯出列:「大家先靜一靜!」

她最近剛恢復上朝,還沒有主動發言過。各位朝臣頓時想到,楊皇後之事還是一樁撲朔迷離的懸案呢,也不知道丹陽侯知不知道其中究竟。於是都放下爭論,望著她奏報。

「寧王殿下,臣有軍報。」

「講。」好不容易換個話題,寧王求之不得。

丹陽侯一本正經地奏道:「京外有流民不知道受了何人煽動,竟然生起亂來,糾集一些無賴之人強行沖擊京城城防。將士們阻攔之後,正要拿住一些人來審問緣由,卻不料那些人隻是滋擾為主,一見出兵便頃刻散去,至今沒能捉住為首者。」

「什麼?竟有此事?」

寧王雖然也利用「流民」的名義想要裡應外合,可最近皇上已將朝堂都交給她了,似乎那九鳳金椅垂手可得,她也就對流民那裡不太關注了,一直沒用上這個手段。

如今流民沒聽她的命令就擅自開始行動,是因為沉不住氣,還是另有圖謀?

「丹陽侯,你也是社稷老臣,如何不知京城防衛是頭等大事?以後你對付這些流民,不要束手束腳的,大可以就地格殺,震懾其餘,以示我京城防衛軍的聲威!」

「這……」丹陽侯狀似為難,「若隻是有少量的壞人,愚弄和利誘無知百姓,以致生亂,如此處置便會有誤傷,臣以為過火了些,還是請殿下再給臣一個機會,臣一定抓獲匪首——」

「沒有這個必要!」寧王真的慌了。

開玩笑!若是抓到她的人,張口就把她的計劃供了出來,一切準備都將功虧一簣了!

丹陽侯似乎是被她的疾言厲色嚇了一跳,站在原地閉上嘴,沉吟一晌,行了個禮,道:「臣知道了。」

寧王悄悄地舒了一口氣,隻覺得後領的衣衫,都被冷汗打濕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穿書後我攻略了男主[快穿] 穿書後我和男主he了[快穿] 君子之劍[修真] 從龍女仆開始的旅行 虐哭這個渣受[快穿] 穿進年代文苦情劇本裡 開局扮演屑老板 屠夫也想考科舉 [綜英美]聽說我們都有個慘死的前任 幻遊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