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第二章(1 / 2)

加入書籤

「周院士在昌隆基地考察,咱們到那了少說多聽。」第二天一早,秦雲和高宏偉前往竹河昌隆鎮。

竹河縣共有十二個鄉鎮,二百七十六個行政村,昌隆鎮位於竹河縣西南部,是竹河有名的小麥種植基地。現在周院士在昌隆考察,各村派兩名代表前往學習。

上午九點,兩人到達昌隆政府大樓。此時大樓門前停了不少車輛,大家都是十裡八鄉的村鎮代表。

「高村長?」

高宏偉剛剛下車,有不少村鎮代表招呼。高宏偉在基層工作十二年,大家經常在縣政大樓見麵。

「李主任。」

「王鄉長!」

……

高宏偉和眾人寒暄。現在周院士在昌隆種植基地考察,他們各村代表匯合後,會一起前往種植基地。

「這是?」交談間,一個微胖領導看向秦雲。高宏偉和眾人應酬半天,秦雲一聲不響的跟在後麵,看起十分穩重。

「新助理?」微胖領導調侃問。

「秦雲,京河大學高材生。」高宏偉十分嘚瑟的介紹。京河大學是全國to級大學,竹河師資力量薄弱,一個鎮也沒一個京河學生。高宏偉說完,繼續嘚瑟:「我們村的,跟我過來長長見識。」

「呦,京河啊?學的什麼專業?」

「現在小年輕厲害啊。」

……

現場領導平均年齡40+,受年代影響,大家大多中大專畢業。現在聽秦雲是京河大學畢業,十分意外。

「現在時代好,運氣好了點。」秦雲十分虛心的回答。他雖年輕,但態度穩重不急不躁,眾對秦雲印象十分不錯。

「大巴來了!」

九點三十,七輛大巴停在昌隆政府門口,眾人按順序上車。從昌隆到昌隆種植基地約二十公裡,村代表可以自己前往,但上百輛車停在基地門口太不雅觀。縣政府認真商量,才決定統一安排出行。

「到那了別緊張,就當縣區學習。」兩人坐上大巴,高宏偉對秦雲認真交代。

「我不緊張的。」秦雲笑了笑。按照流程,各村代表和周遠恆有兩小時的交流時間。現在係統任務還剩6天,能不能連上周院士這條線……隻能看今天了。

秦雲突然頭疼,上輩子,他關心係統種植,並沒有留意小麥研究,要是之前看一些期刊報道,也不會像現在這麼被動。

就在這左思右想間,上午十點,大巴到達昌隆種植基地。昌隆基地占地兩萬餘畝,遠遠望去,道路兩側全是金黃的麥田,秦雲感覺自己不是在昌隆,而是來到田海。

點名,頒發工作證件,講解線路指引……

眾村代表就像幼兒園學生,半小時後,按著指引走向示範基地。

人群中,秦雲發現高宏偉正在鼓搗一支銀筆。

高宏偉感受到秦雲目光,有些無奈:「會議錄音筆,打不開了。」

現在是信息化時代,政府會議由傳統紙筆記錄進階成了轉寫記錄,他一把年紀,每次都搞不清這些智能設備。

「開關沒擰好。」秦雲看了一下,幫高宏偉處理好。

現在七月中旬,眾人走了一會,來到一個塑料大棚。塑料大棚內,一個乾瘦老頭正彎月要研究小麥,四周是認真記錄的白衣研究人員。

「周院士!」縣長李青率先上前。

「李縣長。」老者直起身子。

周遠恆六十九歲,體型乾瘦。即使隔著人群,秦雲依舊能感受到周遠恆外套裡的骨架,周遠恆本人要比電視裡更加平靜溫和。

「周院士,這是竹河縣基層乾部。大家聽到您在這,都過來學習小麥知識。」李青為雙方介紹道。

「大家好。」周遠恆對眾人招呼。接著看向手中麥穗:「糧食是生命根本。咱們縣的土層深,有利於土地儲水……」周遠恆從土地結構講到竹河縣的小麥特征,他不是過場式的講解,而是研究過竹河實情。

七月的陽光有些炙熱,種植大棚安裝了臨時空調,但周遠恆鼻頭還時不時的冒著汗珠。

秦雲想起上輩子。上輩子糧食危機,龍夏華南華西等地受哈爾瑪影響,糧食作物幾乎一夜枯死。當時國難當頭,周遠恆帶領研究團隊前往華南災區,希望能研究受災土壤結構,解決糧食危機。

周遠恆在華南災區呆了一個月,土壤研究還未有進展,便因化工感染住進醫院。當時醫院檢測,災區種植基地擁有大量的哈爾瑪廢料,周遠恆因長時間接觸受到感染。這種化工傷害是不可逆的,現在最好方法就是停止研究。

周遠恆出院後沒有聽從醫囑,而是繼續紮根災區。在采訪時,他隻是平靜說到,自己身體可以多撐幾年,但龍夏不能一天沒有糧食。他多研究一天,龍夏就有可能早一步解決糧食危機。

周遠恆是災難時的一種選擇。全球災難,還有無數教師,軍人,醫護人員履行著自己的社會職責。在全球危機的背景下,龍夏也是因為無數奉獻者,才會擁有的穩定的社會結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此去蓬山 (快穿)讓主角後繼有人吧! 穿到七年後死對頭說愛我 王者神榜之女帝偷聽我心聲 在逃鹹魚絕不服輸(快穿) 這位男同學為什麼置頂我? 用沙雕感化反派[快穿] 拐走師弟情緣以後 冰川漸暖 穿成魔尊的美人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