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山魈怪談(八)(1 / 2)

加入書籤

猴兒們大約是已經習慣了袁天行的作息,一到卯時,便蜂擁而入,想方設法將三人叫醒。

猴子生性聰明,也通人性,長時間在這山穀之中與袁天行為伴,都有些「人模人樣」。

三人來到了昨日的所在,發現袁天行早已在等候。

「可知老夫為何要你們卯時開始練功?」袁天行問道。

「不知,晚一個時辰效果不好嗎……」南亦歡嘟囔道。

「晨旦之日出,練功之良時。此時,天地之氣最盛,萬物之息始生。此時練功,有益甚多。其一,陽氣升發,體內之氣亦隨之而動;其二,心靜神凝,思緒清明,利於修身悟道;其三,吸天地之精氣,納自然之靈韻,可滌淨心神,暢達經脈。」袁天行說罷,便讓眾人先行調息打坐,運行內力。

元宵沒有基礎,也有樣學樣地盤腿坐下,按照袁天行所說,開始嘗試練習吐納之法:「心定神寧,呼吸自然,納清吐濁,氣貫丹田。吸氣綿綿,呼氣緩緩,氣息流轉,周身通暢。意守丹田,凝聚內息,運行經脈,周身合一。吐納有序,不徐不疾,調諧身心,內外兼修……」

穀中清晨,晨曦微露,山穀中彌漫著一層輕紗般的霧氣。小鳥啁啾,歌聲在空氣中婉轉流淌。樹木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樹葉發出細微的沙沙聲。

宋時予和南亦歡從未有過這樣的體驗,或許是以往練功的時候,總是想著完成師父教授的口訣,掌握內功運行的技巧,卻未想過完全沉浸在自身的感知上,感覺自已的內力或洶湧澎湃,或如細流涓涓,暢達自如,達到一個全新的境界。

「與人對戰,無非是速度、反應和內力的發生,招式隻是其次。若每每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則陷入被動。」袁天行直指重點,「攻勢求快,守勢求穩,這是習武之人所知道的規則。」

「但,習武並無規則可言,有時候很可能還要反其道而行之。劍在手中,劍便不是一把武器,人劍合一,劍隨意轉,方能立於不敗之地。」

「不被招式限製,才能更好發揮劍道力量。因此,老夫所授劍招,並無記錄成譜,隻是口傳,爾等當用心記住,待日後熟習,當將其遺忘,將其領會融合,才是正道。」

宋時予和南亦歡認真聽完袁天行的一番講授,頓覺大有裨益,忙連連頷首稱是。

袁天行逐一向宋時予和南亦歡傳授無雙劍和清風劍的劍訣,兩人亦默默謹記於心,並各自領悟。

看著幾人認真學習的樣子,袁天行有種老懷安慰的感覺。

山中十年,孤苦和無望早已將袁天行壓垮。盡管昔日曾經歷一番輝煌,卻因那樁陳年往事,至交好友盡皆一夜身死,自已陰差陽錯苟活了下來,這之後的每一天,他的內心都背負著許多。

但一切仿佛冥冥中有注定,隻是這因緣巧合之際,卻又多了一些意外。宋時予竟是那人的徒弟,但宋時予好似對那人的身份一無所知。

此三人的結伴同行,又並非像表麵一般簡單,或許又有一些難以言明的情況。

宋時予早已猜到袁天行與師父定是舊識,隻是他們之間,仿佛另有故事,並非普通的泛泛之交的程度。十年前,師父將他帶回了攬月樓,他對師父的信任便是無條件的。師父若有不告訴他的事,自有不告訴他的理由。

盡管師父從未告知自已他的真實身份,但從許多細枝末節便能猜出,他必不是一名隱居在深山之中的普通武林人士。

不等宋時予找機會去向袁天行詢問,袁天行便已按捺不住,先找了宋時予。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萬年相思引,人可,神可,魔亦可 結局, 影視綜:宿主你這麼苟不要命啦! 快穿,執法者執法通通拿下 從敗家子開始的帝國巨賈 坊間詭異錄 每天多喜歡你一點 末世降臨,蘇醒救世 離譜!二十歲就當上了宗主 別許的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