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2章 五年前的因現在的果(1 / 2)

加入書籤

等詹成貴說完,劉昭清攤著手苦笑著說,「姚院長,詹總工,你們乾脆一次性說完吧,我是越聽越發現你們是早就有準備的。」

詹成貴自豪地笑了起來,為了今天,確切地說為了國產航母,春風科學院從成立那天就開始準備了。

每年那麼多經費的投入,通訊技術和芯片技術是一塊,航母技術是一塊,是最吃經費的兩大塊。

林威有時候開玩笑說,姚遠要不是每年都往春風科學院裡扔那麼多錢,他早就成世界首富了,到現在,在短短的五六年時間裡,姚遠到底往春風科學院投了多少錢,恐怕林威都要做一番計算才有一個準確的數字,除此之外還有總部集團每年固定一定比例的預算撥付……

單單是今年,姚遠就向春風科學院投入了900億華夏幣!

美國人對蘇聯實施了幾十年的戰略欺騙,什麼航母無用論、小型航母必勝論,等等等等,蘇聯就是這麼被忽悠瘸的。

華夏同樣避免不了影響,如何克服?

姚遠的辦法非常簡單——用強大可靠的技術實力來碾壓掉這些言論,因為體製外的關係,他的研究自由得多,有錢有人,自己想研究什麼就研究什麼。

春風科學院的研究路線是樹狀的,以基礎科學為基石,呈樹狀向外擴散,每一條技術路線既有上下關係,彼此之間也有橫向聯係,是緊密聯係在一起的科學技術研究網狀線。

在航母這條線上,如果沒有掌握或者即將掌握關鍵技術、核心技術,姚遠怎麼敢大言不慚地建議上馬10萬噸航母?

要建造10萬噸級航母,使用滑躍起飛方式就太愚蠢了,而且非常浪費甲板空間,必須要彈射起飛。

實際上,在他建議上馬10萬噸航母的時候,就等於告訴劉昭清等人,他能夠拿出彈射起飛技術來。

航母本身的幾項關鍵技術基本沒問題了,至少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這些技術是可以拿出來的。

但這僅僅是解決了航母本身的關鍵問題。

航母全稱為航空母艦,是作戰飛機的載艦,是依靠搭載的作戰飛機實施攻擊作戰的水麵艦艇。

平台有了,那麼矛呢?

接下來就不可避免地要麵臨一個殘酷的現實,一個發展航母必定遇到的最大的難題——艦載戰鬥機。

不用多說,劉昭清等人投過來的目光就說明了一切。

姚遠緩緩點頭表示自己知道接下來要談論什麼問題,他說,「上層領導關注,今年國家立項了很多重大項目,其中有很多國防裝備這塊的。132廠的10號工程差點因為經費短缺下馬,高層視察之後在樣機座艙裡坐了半個小時,他說一定要把這架爭氣機搞出來,10號工程的經費不存在問題了。」

「此前有過討論,10號戰鬥機能否上艦?答案是否定的,各方麵都不合適,海軍明確提出,要就要重型戰鬥機,10號戰鬥機不適合。同樣是五年前,我們拿到了t-10-3艦載戰鬥機的全部技術,即蘇-33艦載戰鬥機。」

「此前二十多天的考察裡,112廠是我考察的重點單位之一,談了一些成果,他們同意與春風科學院組成聯合項目組,在t-10-3的基礎上研製自己的重型艦載戰鬥機,這件事情二位領導知道。」

說到這裡,姚遠就把發言權交給了鍾衛國和夏紅華。

在這一塊,鍾衛國就是毫無疑問的主要負責人了。

他詳細地向研究小組介紹了t-10-3艦載戰鬥機國產化工程的進展,因為這項工程並非國家立項,而是春風科學院幾年前自己開始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之後,在今年和112廠(沈飛)進行合作,共同實施國產化的新階段。

對春風集團來說這是必須的選擇,因為春風集團旗下沒有飛機製造廠。

春風集團已經早幾年就拿到了軍機的生產資質,但是飛機製造和船舶製造完全不一樣,前者是軍事領域的高尖端精密裝備,製造能力是買不回來的,而且和民用飛機的製造有些很大的區別。

船舶製造不一樣,軍用艦艇的各項指標比民用船舶高,但是技術的通用程度很高。到以後,許多民用船舶製造技術是可以用於軍用艦艇上的,但是民用飛機的很多技術卻很難反哺軍用飛機。

歸根結底還有一個原因——飛機比船舶要精密得多。

因此,方向造船廠甚至有承建大型航母的能力,而姚遠要建設一家能夠生產戰鬥機的飛機製造廠非常非常難。

再一個,擁有製造軍用飛機的資質不代表能夠製造戰鬥機,在華夏,這一塊是非常敏感的,因此,姚遠能夠做的就是和長飛集團成立合資公司研製軍用運輸機,以大型軍用運輸機為切入口。

能做到這一步,姚遠已經心滿意足了,春風集團不能生產,但是可以研發,與112廠、132廠合作,由他們來生產,也許未來有機會進入戰鬥機製造領域也說不定。

艦載戰鬥機的問題解決了,航母艦載機的問題也就基本解決了,這是最基本的艦載機,也是最難的攻克的艦載機。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沉醉於你眼中 且聽無常說 韓立道友,請留步 從亮劍開始的尖兵指揮官 嫁給侯府嫡子 復婚日記 小季風 天與暴君想要有個家 德雲:我,霄字科第一人! 被渣後我嫁給了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