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標題章節(1 / 2)

加入書籤

第163章:一種錯覺?

老者乾陽也,君者性王也,曰者說談也。

夫老君之出,莫知其原,自混沌以來,無世不出,上三皇號萬法天師,中三皇號盤古神王,後三皇號鬱華子,神農時號大成子,軒轅時號廣成子。千變萬化,難以盡推。或化儒聖,或化釋佛,或化道仙,隱顯莫測。或著感應,或著道德,或著清靜,功德以無邊。

大道無形者,大為無外,道為至善,無是無極,形是蹤跡。夫大道,本鴻濛未判之元氣,有何形質之見焉?

生育天地者,生為生化,育為含養,天為陽氣,地為陰氣。而天地何由大道之生也,每逢戌亥二會為混沌。混沌者,無極也,以待子會之半,靜極一動而生陽。陽氣上浮為天,在人為玄關。以待醜會之半,動極一靜而生陰。陰氣下凝以為地,在人為丹田。故曰:天開於子,地辟於醜也。

大道無情者,夫道本屬先天,無聲無臭;情本屬後天,有作有為。無情是無為之道也。

運行日月者,運是旋轉,行為周流,日為金烏,月為玉兔。日屬離卦,則有寒暑之來往。月屬坎卦,則有消長之盈虧。在人為聖日聖月,照耀金庭。

大道無名者,名是名目。先天大道,無形無象,有何名字,強名曰道。

長養萬物者,長為長生,養為養育,萬物是胎卵濕化昆蟲草木之類,皆得先天之氣而生者也。世人若肯回頭向道,訪求至人指示身中之天地,身中之日月,修無形、無情、無名之道,煉神寶、氣寶、精寶之丹,返上清、太清、玉清之宮,證天仙、金仙、神仙之果,逍遙物外,浩劫長存,這等好處,何樂而不為也?

木公老祖詩曰:

道德天尊演妙玄,尊經一部是真傳。

求師指破生死竅,得訣勤修龍虎丹。

個個同登清靜道,人人共上彩雲蓮。

無極宮內受封後,快樂逍遙自在仙。

文昌帝君詩曰:

一部尊經度世船,五湖四海任盤旋。

若不點破經中理,枉費工夫拜幾筵。

個裡玄機惟一撥,壺中春色數千年。

天尊口訣斯經露,按法修行赴九天。

吾不知其名者。吾乃我也,是太上自嘆。大道本無形象所定,更無名色所擬,由強勉取名曰道。夫道雖曰強勉,以字義而推之,實不強也。何矣?倉頡夫子造「道」字,深隱玄蘊。夫「道」字,先寫兩點,左點為太陽,右點為太陰,似太極陰陽相抱。在天為日月,在地為烏兔,在人為兩目,在修煉為回光返照也。次寫一字,乃是無極一圈。此圈在先天屬乾,易曰:乾圓也。鴻濛一破,其天開也。圈折為一,易曰:乾一也。經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人得一以聖。儒曰:惟精惟一;釋曰:萬法歸一;道曰:抱元守一。次寫自字於下者,言這一字圓圈,日月團團,乃在自己身上。儒曰: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上下相合成一首字。首者,頭也。修道是頭一宗好事。次寫走之者,行持也,乃周身自轉。此名道字之義也。

夫道者,乃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有清天氣也,有濁地氣也。有動陽氣也,有靜陰氣也。天清純陽也,地濁純陰也。天動乾圓也,地靜坤方也。清濁動靜,在天顯象為日月,在地顯象於春秋,在人顯象於聖凡。日為陽,常圓常滿;月為陰,有晦有虧。春為陽,而萬物發生;秋為陰,而萬物頹敗。聖為陽,脫殼以升仙;凡為陰,壽終以為鬼。此謂清濁動靜之理,大概而言之也。不知世間乾男坤女,可知身中清濁動靜否?若是不知,及早積德,感動天心,明師早遇,指示身中之大道,聖日聖月之照臨。將濁陰之氣而下降,提清陽之氣以上升。寂然不動,謂之靜;感而遂通,謂之動。常以有欲以觀其竅,動也;常以無欲以觀其竅中之妙,靜也。采者,動也;得者,靜也。九節玄功,節節有動靜清濁,須待口傳心授,方可了然於心,成仙有何難哉?!

呂祖詩曰:

清靜妙經亙古無,水精注後理方舒。

品分廿四超三界,大地遵崇護寶珠。

關帝詩曰:

一卷無為清靜經,旁門外道不相親。

改邪歸正循天理,長生不死也由人。

觀音詩曰:

陰陽動靜在人天,皇極中空煉汞鉛。

識得濁清升降法,明燈不昧照三千。

男清女濁者。男稟乾道以成體,故曰清也。女稟坤道以成形,故曰濁也。男屬太陽,而陽中有陰,離中虛也。女屬太陰,而陰中有陽,坎中滿也。故男子十六清陽足,女子十四濁陰降。清陽者,壬水也;濁陰者,癸水也。壬為bai虎,癸為赤龍,故仙家有降龍伏虎之手段,返本還原之天機,故能長生而不死也。

男動女靜者。男稟天之氣以生,女稟地之氣而成,故曰:天動地靜也。此男女之論者,非實屬男女也,陰陽而已矣。

降本流末,而生萬物者。降為生,流為成,本為始,末為終,是故萬物乃人之末,人為萬物之本;人又為天地之末,天地又為人之本。夫人不可以無本,亦不可以無末。本者體也,末者用也,則兩不相離。天地以太空為本,而生人畜萬物;人畜以至善為本,而生周身百體。天不失其本,則天且長且久;人不失其本,則人為佛為仙,亦可以與天地同壽矣。夫人自古皆有死,何由不至於死也?

豈不聞《呂氏春秋》曰:人能一竅通,則不死,其壽在神。聖經雲: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道經雲:生我之門死我戶,幾個惺惺幾個悟?夜來鐵漢自思量,長生不死由人做。嘻嘻!這玄關一竅,異名多端。儒曰:靈台、至善、無極、無思無慮之天、己所獨知之地。釋曰:靈山、虛空、皇極、南無涅槃之天、阿彌陀佛之地。道曰:靈關、金庭、太極、三清紫府之天、萬殊一本之地。三教名雖異,而其所一也。

在儒得此竅而成聖,在釋得此竅而成佛,在道得此竅而成仙也。隻是此竅,上蒼所秘,而三教聖人,不敢明泄於書,防匪人得之,恐遭天譴。必要訪求至人,低心受教,指示此竅,次第工夫,是道則進,非道則退。若是以泥丸、鹵門、印堂、頑心、肚臍、心下、臍上、下丹田、兩腎中間一穴、尾閭、夾脊、玉枕為玄關者,皆非大道之所也。

士道古佛詩曰:

女女男男濁濁清,還以本末覓真情。

有為曰動無為靜,得本延年失本傾。

急早回頭修至善,趁時氣在學長生。

任君積下千金產,一旦無常空手行。

火公老人詩曰:

太極陰陽玄妙多,長生大道少人摩。

世間若要人不死,接命添油養太和。

這一篇書籍,名曰:太上。

僅僅翻看半頁,那玄妙語錄,就和李衍之前的那份道圖,兩人一起觀看,不到片刻,卻是受益匪淺。

「果然是個寶物,怪不得那些魔物會如此激動。」李衍感受到了此書籍的作用,自然明白過來,不過也奇怪了,「難道這書籍對於那些魔物也有如此功效?」

「大神,你還不知道吧?」陳風看到李衍有點不明,說道。

「什麼?」

「這些地窟魔物生長在地底深處,行蹤詭秘,並且還是群居物種,而且它們還能吸收來自物品上一切擁有靈力的東西,包括人體。」

陳風為李衍解說著,這些李衍還真不清楚,「並且,表麵上,你還真看不出來它們的真正實力。」

「這倒是,眼看那麼小的一個東西,表麵一點力量波動都沒有,但每一次的攻擊,卻又蘊涵靈力在內。」

李衍點頭道:「這麼說來,它們亦能吸收這本書籍裡的靈力咯!」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仙俠相关阅读: 以末日之名 錢小多的王霸之道 我在江湖當大俠 新世界劄記 哈利波特之聖杯係統 超術神之無限副本 我的女巫妹妹們 我在動漫裡撿屍體 鬥羅之金鱷 巫中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