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一百六十人(1 / 2)

加入書籤

整座太陽係的直徑約120億公裡。

我們的「先驅」在繞著地球做了3周的加速後,成功利用地球引力加速到最大速度,僅用了107個小時就飛出了太陽係,這是人類前所未有的功績,全世界為之驚嘆,而那些雜七雜八的質疑聲全都不攻自破了。

曾幾何時,我們到火星的平均時長是3888小時,而現在,在不考慮加速時間的條件下,我們隻需要107個小時就能飛出太陽係,這是何其恐怖的技術進步,僅這一技術就足以使我國傲然於全球。

「先驅」隻是開始,我們有更大的謀劃。

遠太空探索計劃重要的環節開始了,我們開始篩選宇航員了。

我們是進行一場有去無回的探險,所有登船的船員還擔負了繁衍下一代的使命,生態學理論顯示,物種滅絕的最小種群數量應該是50,小於50就會進入物種滅絕漩渦,以致真正滅絕。

雌雄比例:雌性:雄性>=3:1。這個數字是很殘酷的,至少在現有社會規則下挑戰了法製與道德底線,所以我們必須計算出更加合理的比例。

為此,全世界的人類學家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各種各樣的數字出台,不論是120人,還是500人都有一定的根據,我們結合了太空殖民需要時間,按照200年計算,得出了一個最小基數——160人。

根據這個數字我們向全世界發出了征召令。

我們知道,因為這個數字,一些人給我們抹了黑,但是仍然阻止不了我們的遠太空探索計劃,報告最重要的條件之一就是自願。

雖然已經事先聲明這是一項有去無回的太空之旅,但是仍然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爭先報名,事後有人統計,全球正式向郵箱投遞報名意願的人高達2300萬,因為我們的報名條件極為苛刻,所以計算機才篩選出11000名備選人員,即便如此,這個數字還是太恐怖了。

「我沒想到有這麼多人報名,必須做進一步篩選。」

何教授是本計劃的最高指揮,當他看到這一數字時都驚訝得合不攏嘴。

「年齡不超過35周歲,必須有兩項以上專業技能,身體健康,沒有任何遺傳病,還要考慮血型及基因的多樣性,這……」

我們都清楚,名義上是向全世界發出征召,但是為了避免計劃遭到破壞,最多隻能在幾個戰略夥伴之間挑選一兩位優秀人員參與,其飛船主體必須由本國人擔任,雖是有排外嫌疑,但是我們的壓力也很大呀。

這個時候也顧不得什麼輿論了,也許第二艘船的人員配置會更開放一些,但是為了保證首次起航的成功,第一艘船的國籍配置隻能保守些了。

排除了國籍因素的影響,再有就是專業技能,因為要求的年齡太年輕,我們必須挑選那些「天才」,生物學是必須的,地質學也不能少,係統工程師必須登船,物理學家、化學家也得有那麼一兩位來做導師,地球化學家,水文工作者,醫生必不可少,職業教師……

我簡直數不過來我們到底要配比出多少種職業,技術大爆炸也意味著職業越來越細化,而我們既要帶走這些人,還要把人類文明一並帶走,想想這些職業吧,你就會想象到底是什麼人有條件登船,同等職業技能的按照年齡再篩選一遍,即便如此,還是有近千人入圍,真正做到了百裡挑一。

可還有這麼大的富餘怎麼辦?

何教授的方法也簡單,麵試!

不是見一麵就定下的那種麵試,而是要隨隊參與訓練,在磨合中進行淘汰,在百裡挑一的基礎上再進行一次十裡挑一,而第一期的封閉訓練就是三個月,這三個月裡將決定一些人的去留,餘下的作為預備隊員,甚至有可能參與第二艘船的航行計劃,我們這些一直從事宇航飛行的老手自然成了他們的導師。

有人善於評估風險,有人善於計算利弊,但是這些在我們的團隊中間都不需要。

我們是一個整體,出去後代表全人類的整體,未來的時間隻有我們在一起,目標、信念與行動是我們必須堅守的東西,如果因為風險而放棄、因為利弊而選擇,那麼我們永遠看不到成功的那一天。

點名的時候,最後確定的名單上有998人,很高的一個數字,這些就是經過最後體檢和測試留下的所有人。

我合上花名冊望著一張張陌生的麵容,大多數人都很年輕,以在校學生為主體。

青年,有理想,有乾勁,就不知道這些青年有多少人能夠堅持到最後了,長期的太空旅行可不是一件好玩兒的事情……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半陰人 燈下黑 揣了反派龍君的崽後我跑路了 重回國家玩基建! 大將軍總要我上進 替身她不接地氣,接地府 我靠美食在後宮躺贏(清穿) 給殘廢戰神沖喜後 你不要過來呀 他來自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