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ISCO(1 / 2)

加入書籤

「可是火星上留不住大氣,做這些又有什麼意義呢?」

這樣的質疑聲也不在少數。

火星沒有全球性磁場,太陽風可以輕易帶走火星上的大氣,這也是為什麼火星大氣稀薄的原因,即使製造出氧氣也是非常稀薄的,遠遠達不到滿足人類呼吸的需要,更不要說火星升溫,我們有理由相信,經過100年的改造,火星的溫度會升那麼一兩度。

其次就是液態水很難在火星表麵長期存儲,雖然火星在夏季會有局部地區產生小溪,但是那些小溪還沒等流遠就消失不見了,一部分變成了冰,另一部分蒸發了,然後被太陽風吹向宇宙中。

無數科學家都在研究行星磁場的形成原因,也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假說,但是最終產生的機理至今仍成謎,比較被大眾認可的說法是內核發電機效應。

所謂的發電機效應講的是星體的內部因為高溫以及高壓的作用,產生了兩種物質的兩種不同方向的運動,最後形成了磁場。

比如地球的內核的溫度高達六千攝氏度,壓力也是有地麵大氣壓的兩百萬倍,在這樣的一個高溫以及高壓的共同作用之下,地球的內核就有一部分物質會向溫度更低的外層運動,而地球上的外層的某些物質則會向溫度更高的地球內部運動,這樣兩個運動方向相反的兩種物質的相對運動則會使地球在內核處形成了地球磁場。

我們都知道,火星地質層較為穩定,地麵大部分為隕石坑、峽穀和荒原,其原因就是火星的內核基本冷卻,近些近監控到的火星震級別都非常輕微,在地球上恐怕都不會給一隻蚊子帶來驚慌。

在地殼運動基本停止的情況下製造穩定的磁場,一是要增加火星的質量,二要激活火星的內核,但這兩點的難度又是非常大的,地下的情況是最不好勘探,撞擊增重這種激發內核的方式幾乎是在撞大運。

這些不利條件嚴重限製了人類對火星的開發。

但是nasa的發言人是這樣說的:「太陽風的確可以帶走大量的大氣,但是相比飛往一無所知的格利澤星係,我們先把人類安排在火星上生存,其餘的辦法自然是在定居後再慢慢解決,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人類技術的進步,改造火星磁場並不是什麼難事。」

我們當然知道這是某些商人一廂情願的想法,而且我們對格利澤581g並非一無所知,對它的觀察和分析已經持續三十多年了。

那顆星球每一個時段的照片,對比大氣的變化、地表的變化、海洋的變化了如指掌,那裡有一條適合人類生存的恆溫帶,完全適宜人類生存的星球,雖然這顆星球的環境比地球略差,但即使是環境相對惡劣的極晝區和極夜區也遠遠好於火星,至少人可以不用穿宇航服就能在地表上生存。

唯一的缺點就是太遠。

205光年的距離似乎讓人看不到希望,隻要讓一代人看不到結果,那麼就很難讓人們把精力投入到一項看不到未來的項目上去。

相比之下,改造火星雖然也讓一代人看不到結果,但是在當代就有人可以登上火星生存,而且即使居住在密封艙也不是什麼接受不了的事,這種論調已經影響到我國。

我們飛向太空的路注定一波三折。

國際太空合作組織,簡稱isco。

「我怎麼聽怎麼像wto呢?」

高放難得的主動加入我們的小討論圈子。

要說五十年前,國際合作還算緊密,越是緊張狀態,孤立主義越是抬頭,近些年就沒有像樣的國際合作,現在向我們伸出橄欖枝?

「我看是陷阱還差不多。」高放說。

「就是,你見過他們什麼時候有好處拱手讓人?現在講什麼人類得要團結一致,當初攔截我們火星車的時候呢?」韋妙菡義憤填膺地說。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半陰人 燈下黑 揣了反派龍君的崽後我跑路了 重回國家玩基建! 大將軍總要我上進 替身她不接地氣,接地府 我靠美食在後宮躺贏(清穿) 給殘廢戰神沖喜後 你不要過來呀 他來自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