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燈塔」(1 / 2)

加入書籤

妙用連體人來形容她與月球那個它的關係,同體復製的人工智能之間很容易判斷對方要做什麼,就像連體人共用一個身體那樣。

假如兩個大腦並不協調,那麼這具身體根本無法控製。

妙和那家夥……

請原諒我忘記了那個係統的名字,估計稱它為妙b型,簡稱b型吧。

如果b型係統所在的月球基地和我們的模擬艙建立了直接聯網,那麼兩係統就可以在同一時間內互相操作對方所管轄的空間,延遲的高低受距離遠近和信號強度影響,這會給使用者帶來非常大的不便。

如果有人別有用心,使用了a係統與同樣有a係統血統的b係統聯機,那麼可以輕易打開由人工智能控製的房門,掌握另一幢房子的格局及日常規律,可以輕易的變成另一幢房子的主人。

這也是為什麼科技島在開發出妙係統後沒有無限復製投入市場,因為根本無法應用,但如果全國都用一個人工智能來控製,人與人之間又失去了隱私空間,而開發一個新係統的成本又是非常高的,不適合民用。

雖然未來是人工智能時代,但人工智能的真正普及還需要研究出克製這種共連的辦法。

2056年是我國太空事業相當輝煌的一年,在這一年裡,距離地球10萬公裡的外太空同步靜止軌道,巨大的太空港「超級天宮」二期工程完工;月球基地傳來人類成功孕育後代的喜訊;太空電梯「超級天宮」至月球天河基地段開工……

使用太空電梯直接連接月球至地球是原本「天梯」計劃中的一個重要的環節。月球引力小於地球,太空中又基本不存在阻力,太陽風有可能對電梯造成的影響可通過電梯攜帶的應急發動機來調整,比較難的環節是地球和月球是運動的。

地球存在自轉,太空電梯地球段由地麵與同步軌道空間站連接,月球也是存在自轉和公轉的,碳納米管的承載力驚人,但仍然不可能承受月球這麼大天體的拉伸,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在這條長達406萬千米的距離內,設置多個浮空艙,我們稱之為「燈塔」。

「燈塔」本身由電力驅動,可做短距移動,內部安放有無線控製設施,監控設施以及其它自救設施,燈塔完全由「超級天宮」控製,可實現隨時隨地短距離移動,由於碳納米管可以導電,所以「燈塔」內的能源問題主要由「超級天宮」負責,必要時可打開太陽能帆板自主發電。

在近月點設置月球軌道同步空間站,降落時,由空間站釋放降落艙,降落艙一頭可以在短時間內與月球表麵形成穩固的連接,同時將電梯的人或貨物運送至月球,或從月球運送回地球,從而打通地月交通線。

月球同步軌道空間站「吳剛」號已由「超級天宮」二號船塢在軌製造完畢,「吳剛」號總質量為113t,總長約為184最大直徑約為7各級貯箱采用並聯布局。主要由動力係統、結構與機構係統、電氣係統、熱控係統、環控生保係統等組成。

在進入月球軌道後,「吳剛」號將甩掉氧箱,展開太陽能帆板,滿載的「吳剛」號給水和供氧係統可供6名宇航員生存4個月以上,進入工作狀態的「吳剛」號將與後續連接過來的一座「燈塔」組合在一起,成為太空電梯月球段的終端,在距離天河基地250千米的高度懸停。

每個「燈塔」兩端所承接的纜繩是11萬公裡,在地月距離上,共布設了38座「燈塔」。

「燈塔」自帶製動,1號燈塔承擔與「吳剛」號對接的使命,所以由牽製器提供更大的動力,1號「燈塔」出發後11萬公裡2號「燈塔」出發,依次類推,直到第38號燈塔與超級天宮端浮動艙對接完畢。

該條線路預計全部完工。

這一超級工程全部由「超級天宮」在軌製造,由妙b型機器人全程操作,再次創造了一項世界第一。

妙b型機器人並非是它的正式名稱,隻是為了區分模擬艙裡的妙係統,暫且這樣稱呼。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半陰人 燈下黑 揣了反派龍君的崽後我跑路了 重回國家玩基建! 大將軍總要我上進 替身她不接地氣,接地府 我靠美食在後宮躺贏(清穿) 給殘廢戰神沖喜後 你不要過來呀 他來自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