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大江(2 / 2)

加入書籤

「劉豫州此前南取荊州四郡,本就是我方看在聯盟破曹的情誼上作出謙讓,並非他有必得的能力……當時黃公覆駐軍武陵,難道是假的嗎?現在他又與吳侯爭奪人丁戶口,以致子柔徒勞往返,簡直是將我們當做了予取予求的傻子。我已經遣人去通報劉豫州了,想要安穩收攏淮南人眾,便讓他拿夏口城來換!他若老實聽話,那還罷了,若敢再惺惺作態……」

周瑜輕輕一拍案幾:「我便領三萬水軍橫於大江,叫他知道自家的斤兩!」

「都督英明!」馮熙連聲稱贊。他略想了想,振奮道:「拿下夏口之後,夷陵、江陵、巴丘、陸口、夏口、樊口各處就連貫一氣,大江乾支水道所及,都是我東吳所有了呀!」

周瑜哈哈大笑,仿佛誌得意滿。

兩人隨後便不再談論公務,隻談些琴棋書畫、詩詞歌賦之類。馮熙固然是潁川巨族子弟,家學淵博,周瑜也是文武雙全風流倜儻,兩人談得愉快,彼此竟有些引為知己的意思。

周瑜一邊談論,心中卻自有分較。

周瑜與馮熙此前並不親切,然則如今他領兵在外,與吳侯的溝通到底不似往年那般頻密,所以今日殷勤相待,皆因需要通過馮熙的嘴,側麵向吳侯傳達些信息。而周瑜的通盤籌劃,哪裡是馮熙所能洞察的呢?

周瑜所要的,豈止是大江而已。在他的謀劃中,吳侯當以城池為筋骨,以江河湖澤為血脈,以水軍為鱗爪,北向匹敵曹公,南向壓製劉備,然後揮軍西進,據長江之極而有之……這才是成就南夏帝業的宏略!

在這個過程中,困鎖劉豫州於荊南,又是必需的前提。此前,周瑜曾蔑視劉備的兵力,對之不以為意。然而兩家合攻江陵之時,關雲長以偏師絕北道,竟然接連打退了徐晃、樂進、文聘等曹軍大將,最後逼得另一名曹軍大將李通病死軍中……這場景深深地刺激了周瑜。使他不禁想到:此等熊虎之將,真是天下罕見,能驅使此等熊虎之將的劉豫州,又是何等非凡人物?若縱使其發揮才能的話,所謂孫劉聯盟,會不會有一天變成以劉豫州為主呢?

周瑜立即已經提高了警惕,而劉備此番在灊山中如此激進大膽的作為,經馮熙通報以後,必定會使吳侯也同樣提高警惕。之後,隻要緊握孫劉聯盟的主導,將劉備困鎖於荊南荒僻之所,那這些熊虎之將,最終必會成為吳侯霸業所需的爪牙。

周瑜忽然又想到:站在大局的角度,馮熙的失敗當然緣於劉豫州的手段,這是毫無疑問的,也是唯一的答案。隻是,馮熙對灊山中的諸多細節描述,恐怕有些微妙的疏漏。有沒有可能馮熙誤判了局勢,真正在灊山中起到主導作用的,並非劉豫州的部下,而是那個一日之內成為淮南豪右聯盟大首領的雷遠呢?

馮熙認為這雷遠年方二十不足以成事,周瑜卻不這麼認為。孫氏父子三代和周瑜本人,都是青春年少就建立非凡功業的,他從來不覺得年齡是個問題。

想想當時局麵,淮南豪右們挾裹了數萬百姓,他們翻越灊山的時候,必然是兵分多路,擴散在極廣大的範圍。趙雲根本不可能以數百人的力量,控製如此局麵。所以,或許那個叫雷遠的,才是關鍵所在?

正在神馳千裡的時候,船身忽然一震。

周瑜推開舷窗向外張望了一下,原來輕舟已至沙羨。沙羨是吳侯所置江夏太守、裨將軍程普的駐軍之所。程普是孫氏三代之臣,江表虎將之首,與周瑜並為左右都督,所領兵力強盛。從舷窗向外看去,但見檣帆旌旗林立,樓船、艨艟、走舸之類艦隻依序排開下錨,軍勢之盛,令人咋舌。

周瑜回身笑道:「子柔,沙羨到了。程德謀的水軍一部屯駐於此,你可以在這裡換乘大舟,繼續向東。」

馮熙有些意猶未盡的感覺。周瑜待人總是那麼客氣親熱,讓人如沐春風。馮熙初時有些緊張,這時候卻與周瑜頗顯親密了,他苦著臉望向周瑜:「都督,你想要知道的,我可都一一說了,沒有半點隱瞞。在吳侯那邊,還望都督……」

周瑜大笑:「子柔何其多慮也。我必會為此致書吳侯,你放心!盡管放心!」

馮熙拜別周瑜,從艙裡出來。

周瑜的聲音在艙中響起:「子柔,我便不送你了,這就告辭。」

馮熙躬身施禮:「周都督請便。」

他知道周瑜雖有雅量高致之名,卻唯獨與程普不睦,自然不願輕易踏足程普的軍營。待得起身的時候,隻見那輕舟在江上起伏的浪濤中閃現幾回,慢慢便去得遠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天行有數 心理真相 美漫殺手日常 都市之巔峰至尊 不滅道心 重生之都市魔尊 女總裁的透視狂醫 沒錢上大學的我隻能去屠龍了 重生之製霸都市 我有一個劍仙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