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鏡湖的囚徒10(1 / 2)

加入書籤

這本魔法書的內容已經是五百年前的了,中間重新抄寫過很多次,但內容基本一字未改。

原因也很簡單,保存它的精靈族、人魚族和伊爾塔特的混血們沒人可以修習魔法,她們隻是把它當作一種可以研究的史料保存著。

在圖書館的架子上,它和《人類是怎麼生活的》、《人類政體研究》等科普資料放在一起,屬於長年吃灰的類型,和講述天賦能力的書籍之熱門程度相隔甚遠。

另外,或許是人類世界的教育水平太不均衡的原因,導致掌握讀寫技能的貴族們凡寫文書都必要賣弄一番。這本書的語言習慣非常晦澀,長篇累牘地使用一些文雅委婉的修辭,極大影響了閱讀體驗。

露西塔簡直是捏著鼻子讀下去。

魔法也有流派之分,書籍的開篇就介紹了當時最流行的兩個流派,分別是感知流派和研究流派。

感知流派和長壽種使用天賦能力的方法有些類似,比較考驗天賦。

有的人類天生就能感知並容納存在於魔法世界層的元素——書中作者稱其為元素世界,經過不斷的修煉和進步掌握元素的使用方法,而有的人類盡管出身優渥,在最精英的魔法教育中長大,也一生不得其法。

這一流派的魔法師都是神的寵兒。

在感知流派的眼裡,組成世界的元素共分為四種,風(有的魔法師稱之為氣)、地、水、火。

風元素的主流用法有兩種,一是托舉自身增加速度,二是製造氣流用於攻擊,另外還有製造真空等偏門用法;地元素的主流用法是通過吸取地力控製植物的榮枯,屬於輔助性元素……如此種種。

研究流派又有不同,它是一種歸納性叫法。

一些沒有感知魔法能力的人類哲學家通過思考和探索這個世界的規則,也能掌握非凡的力量,這種力量來源是知識。

在研究流派中,有兩種魔法由於強度上限極高而引起諸多追捧,即時空魔法和精神魔法。它們是研究流派中最主流的魔法,也是一些沒有感知魔法天賦的上等人的首選。

比起感知魔法對於天賦要求的硬性門檻,研究流派的魔法看似沒有門檻,但實際要求還要更高——它要求的是知識和悟性。

時空魔法就是一位著名的哲學家創造出來的,精神魔法的創始人也是一位聲名赫赫的精神病醫生。

當然,研究魔法由於依賴知識,各種流派都留下了許多傳世的著作,以供後來人學習。但知識本就是壟斷資源,兼之天才的頭腦總是可遇而不可得,盡管有前仆後繼的聰明學生想要在研究魔法上有所建樹,但始終無能出其右者。

後來的研究魔法陷入了一種尷尬的境地。每次在幾乎被遺忘時,都會有一些智者領悟一兩個基礎術法,替研究魔法刷一波存在感。

研究魔法也就一直不溫不火地存在著,在感知魔法的風光之下宛如一個兒童的玩具。

在這兩種流派之外,還有一種被稱為魔法、但魔法師都不願承認的東西:儀式魔法。這種魔法通過向神靈獻祭滿足自己的祈求,有的是詛咒,有的是祝福。

它不需要任何門檻,再普通的人,甚至「卑下的平民」隻要掌握了足夠的祭品和祈禱語言,布置出相應的儀式,就能從儀式中得到自己想要的。

由於這種魔法沒有門檻,因此一度是魔法師們最鄙夷的玩意兒,這本書的作者也不例外,用極盡嘲諷的語言描述了一通這種「瀆神」、「不勞而獲的蠢事」。

但是最後,正是這種沒有門檻的儀式魔法,給異族施加了漫長的詛咒。

露西塔伸出手,感受魔法世界層的各色光點。

這就是感知魔法中所描述的元素嗎?

淡綠色的是風,深褐色的是地,藍色是水、紅色是火。

可惜露西塔的靈魂要融入這個世界還需要很久,她隻能看見一些隱約的光點虛影,伸出手卻什麼都夠不到。

偶爾漏下來一些光點,她的皮膚接觸到後會將它們容納進去,身體會有片刻的異樣感,但轉瞬即逝,捉扌莫不住。

想要用這點稀薄得可憐的元素去嘗試書中描述的基本魔法,簡直是天方夜譚。

露西塔嘗試了幾次就悻悻地放下了手。

午餐是早晨準備好的兩塊玉米派,裹了很濃的融化芝士醬,非常飽腹。

餐後一人一袋羊奶下去,兩個人枕在草地上午休。

露西塔將書翻開蓋在臉上,閉上眼睛小憩了一會兒,就被維爾蕾特推醒了。

她編了個金燦燦的櫻草花環,套在露西塔頭上,壓在她濃黑的長發上,像一頂王冠。

露西塔正笑著,忽然眼前一黑,扶著樹緩了緩。

「怎麼了?」

「沒事。」

她揉了揉太陽穴,緩解腦袋的眩暈感。

下一次五感失靈要來了。

這些日子,精靈族逐漸在伊爾塔特西麵的安息森林安了家。

才十年過去,有些精靈回到故地,還能找到自己曾經的房子。

小鎮一天天熱鬧起來。

當然,精靈們同樣發展了五百年的新文明,不會一味拿著大把的銀幣來鎮上買東西。

她們有自己的裁縫,自己的牧人,自己的羊皮卷甚至圖書館。

因為搬了新家要春耕,加西婭的種子店倒是很熱鬧,時不時能見到三五精靈在裡麵挑選種子,準備遲來的春耕。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被甩休書後我成了首富 炮灰邪修不想做白月光[穿書] 黎明沉眠[外傳] 恆溫 他說他很窮 我靠美食橫掃綜藝(快穿) 情敵以為我O裝A 沙雕渣攻終於低下高貴的頭顱 所有人都以為我拿了男主劇本 重生後我成了亂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