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新農村計劃(1 / 2)

加入書籤

(681章書友群內有發,不如群也不會影響閱讀,682章為修改後的681章)

大量或是應屆畢業或是深造即將肄業的大學生和碩士生在糾結和徘徊究竟進入國企還是進入私企,是進入生產崗位還是進入設計崗位或者進入研究崗位。

而隨著即將進入1918年,華夏第四個五年計劃中的農村醫護計劃也將投入第一批醫護人員。

在確定第四個五年計劃之後,關於民生方麵內閣就製定了醫療、溫飽、災害、掃盲四個指標。

其中溫飽以吃飽穿暖為全民吃穿生活水平的最低標準,災害則是對洪澇火三大災害的防控防治,掃盲教育則是將原有的夜間掃盲班的文化教育正式化。

「一組一教員,一村兩醫生」的鄉村民生改善工作中的教員就是文化教員,組作為最小的基礎單位,文化教員就是負責在農閒時期帶領村民學習農業知識和識字的人員,早在1915年就已經投入。

雖然文化教員不屬於國家乾部序列,但卻有著教師身份,同時這些人每月的津貼還都是從皇室集團上繳的盈利中撥款。

華夏皇室名下的各種公司、集團每年盈利豐厚,不僅是國內的,同時還有海外的盈利。這些盈利雖然都要大部分上繳於國庫,但用途卻有明確的規定。

像是文化教員,每月的薪資等同於鎮裡的教師,同樣是從縣教育局拿到薪資,但實際上卻是皇室委托教育部發放。

這些文化教員基本都是完成初中的文化學習,由縣裡組織和動員,然後進行一番學習之後才可以成為組裡的文化教員。

他們白天和農忙時可以種植土地,等到農閒時和夜間將會組織村民學習文化知識。同時他們還擔任在組內的疫情疾控、防災護林、農業生產指導的工作。

尤其是農業生產指導,雖說華夏人們土裡刨食已經數千年,但不少地區和人員的生產資料卻是落後的。

如韋珣老家的興龍郡(民間也稱府),旱地一般種小麥、粟(小米)、玉米、高粱、薏仁米等作物,水田皆是種植稻米。

在文化教育接受縣裡的農業站指導,因地製宜研究了各鎮的土地情況後有了極佳的改善。

雖然西南大力發展的是煙草種植和中藥材種植,但依舊有將近三分之二的土地沒有投入,這是因為市場需求隻有那麼多。

而在黔省的官員組織和聯係之後,於多家生產罐頭食品的公司達成合作,黔省興龍郡和多個郡市都成為薏仁米的生產地之一。

其他種植小麥、玉米、高粱等作物的地區也都是有著規範化的生產方式,比如農作物的種植間距,種植時間,施肥等都是需要文化教員教授,還需要走到田地看看是否符合要求。

雖然沒有雜交水稻和其他改良品種的農作物,但在規範化的生產方式下,1916年越來越多的文化教員投入鄉村之後,華夏的農作物產量普遍提升。

少的增產一成,多的增產三成,可以說對於國民人均口糧的提升一事居功至偉。

而1918年將要投入的鄉村醫護組也是從1915年就開始籌備的。

華夏作為一個人口大國,一直以來醫療條件就相對落後,庸醫、假醫更是遍布鄉鎮。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冬暖時 我的師姐是神醫 開局變終結者 唐宋八大家散文鑒賞大全集 快穿之宿主又放飛自我 醫門聖手 槓精的起點頻夫郎(女尊) 隻想溺愛你 滿級綠茶攻略巨佬們[戀綜] 在生存直播當錦鯉[星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