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趨利避害(2 / 2)

加入書籤

長孫無忌看來的眼光似乎有些不解。

而李世民的眼光就有些冷洌了。

李沐低著頭繼續說道:「不過,兒臣以為,此事既已成事實,黨項人已經向我大唐動武了,還殺我數萬將士,那黨項就是敵人。既然是敵人,那李總管就無罪反而有功了,兒臣覺得現在不可殺李總管,否則就是示弱於黨項,長敵人誌氣,滅自己威風了。」

尉遲恭聞言大怒,心想還以為這小子是個人物,不想還是個草包,賊廝鳥,上次見他還隻是個縣男,不想這才幾個月,小小年紀就是縣子了,正是老天無眼啊。想罷,竟惡狠狠地要上前與李沐理論。

李沐眼角看見尉遲恭上前,心中大駭,暗道要糟糕,這位可是連李道宗都敢毆打的角色。

如果此時向自己動手,恐怕被打了也是白打,李世民可不會為了自己去治尉遲恭的罪。

不想李世民聽後,眼神輕柔起來,他問道:「此言在理,那依你之見,該當如何處置?」

尉遲恭一聽,連李世民都說有理了,自己還怎麼問罪?隻能強忍一口氣,站住了腳。

李沐暗暗抹了把冷汗,答道:「不可否認,李總管有罪,但眼下不是治罪之時,兒臣以為,死罪可免,活罪難饒,可削為庶民,流放千裡。」

長孫無忌聽了,立即上前一步,奏道:「臣以為李沐之言,老成謀國,臣附議。」

房玄齡緊跟:「臣附議。」

一眾大臣上前奏道:「臣等附議。」

氣得尉遲恭等幾個武將暗中咬牙切齒,尉遲恭還想諫言。

不想,李世民不給他機會,道:「既然諸位愛卿都同意李沐所言,那就擬旨吧。」

李道彥的命運就這麼被決定了下來。

廷議進入下一個議程,就是黨項的叛亂還需要平息。

此時大唐可調動的大部分軍隊都被李靖帶去了青海,雖然吐穀渾戰事大局已定,伏順已經歸降,可畢竟伏順不是伏允,無法象伏允一般能號令各部落立時放下武器,投降大唐。

李靖還得率軍鎮壓一些不聽伏順號令的吐穀渾部落。

而且,從青海至鬆州的路程還不如長安至鬆州更近。

李道彥退至鬆州的殘部僅餘不足三萬人,兵疲馬倦且士氣低落,需要時日修整。

幸好有唐以來,為了防範吐蕃、吐穀渾、黨項等外族,鬆州做為邊陲重鎮,一直駐有重兵防守,才暫時抵擋住了黨項人的攻擊。

朝廷急需要派宣撫使前去撫慰軍心,同時也傳達對李道彥的懲罰旨意。

所以,隻能動用一部分禁軍,與鄰近州縣調來的府兵混編成三萬大軍,前去鬆州支援。

朝中大部分名將都隨李靖出征了,所以李世民與眾臣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尉遲恭的身上。

這些年,李世民已經很少用尉遲恭了。

雖然尉遲恭玄武門之時,立下大功,可尉遲恭恃功倨傲,連李道宗等人都敢說打就打,這讓李世民心中起了戒心。

這些年凡有戰事,李世民寧可任用李靖、李勣等人,因為這二人性情沉穩,懂得自律。

尉遲恭多年沒有立功了,自然也不會推脫這個翻身的好機會,身為武將,在他看來再沒有比戰場更能建功的地方了。

可尉遲恭卻出人意料地向李世民提出了一個非份的要求。

「皇上,要臣出征可以,但臣要向皇上討要一個人。」

李世民自然無有不應,對他來說,眼下再沒有比支援鬆州更重要的事了。

「講。」

尉遲恭開口前,瞄了李沐一眼,李沐冷不防地心中一抽,暗道不好,這老小子不會是想借公事報復自己吧?

果不其然,尉遲恭向李世民說道:「臣要的就是李沐。」

「噓……。」殿中諸臣們聞言都竊竊私語起來,他們都是人精,連李沐都能想到的,他們何嘗想不到。

李世民聽了,也自然想到了尉遲恭的用意,他遲疑道:「李沐年齡尚小,且直道一事還得由他督辦,恐怕……。」

尉遲恭卻進言道:「皇上,想李沐初來長安之時,就以三千擊敗五萬之赫赫戰功震動朝堂,被皇上封授重賞,怎麼如今大唐需要他出力時就不能了?」

說完轉過頭來,臉帶戲謔地對李沐問道:「李沐,你以為如何?」

李沐騎虎難下,一時被逼到了牆角根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玄界超級電影院 我在天庭有節課 勇者的業界日誌 天道創世主 太古神機 末世之誅魔榮耀 大明寒門 文娛之我來也 混在漫威當法爺 我要文化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