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與題目(1 / 2)

加入書籤

一個題目,做來做去,文章是要做完的,如果再要出新花樣,那就使人會覺得不是人話。然而隻要一步一步的做下去,每天又有幫閒的敲邊鼓,給人們聽慣了,就不但做得出,而且也行得通。

譬如近來最主要的題目,是"安內與攘外"罷,做的也著實不少了。有說安內必先攘外的,有說安內同時攘外的,有說不攘外無以安內的,有說攘外即所以安內的,有說安內即所以攘外的,有說安內急於攘外的。

做到這裡,文章似乎已經無可翻騰了,看起來,大約總可以算是做到了絕頂。

所以再要出新花樣,就使人會覺得不是人話,用現在最流行的諡法來說,就是大有"漢奸"的嫌疑。為什麼呢?就因為新花樣的文章,隻剩了"安內而不必攘外","不如迎外以安內","外就是內,本無可攘"這三種了。

這三種意思,做起文章來,雖然實在希奇,但事實卻有的,而且不必遠征晉宋,隻要看看明朝就夠。滿洲人早在窺伺了,國內卻是草菅民命,殺戮清流,做了第一種。李自成進北京了,闊人們不甘給奴子做皇帝,索性請"大清兵"來打掉他,做了第二種。至於第三種,我沒有看過《清史》,不得而知,但據老例,則應說是愛新覺羅氏之先,原是軒轅黃帝第幾子之苗裔,遁於朔方,厚澤深仁,遂有天下,總而言之,咱們原是一家子雲。

後來的史論家,自然是力斥其非的,就是現在的名人,也正痛恨流寇。但這是後來和現在的話,當時可不然,鷹犬塞途,乾兒當道,魏忠賢不是活著就配享了孔廟麼?他們那種辦法,那時都有人來說得頭頭是道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花邊文學 孫子兵法白話全譯 莫若相逢於江湖 步步淪陷 熱風 金庸武俠中的法律學 全家穿越荒島搞基建 [清穿]鹹魚格格進化論 天國侍衛 苟在深山養女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