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計 上屋抽梯(1 / 2)

加入書籤

[提要]

此計,是說敵人受我之唆,猶如貪吃搶食,隻怪自己見利而受騙,才陷入了死地。也就是說,貪圖不應得的利益,必招來後患。

「上屋抽梯」之計是故意露出破綻,誘使敵人前進而深入之後,將其先頭部隊與後衛部隊之間截斷,把敵人全軍置於死地,遭遇到滅亡的痛苦之境,卻又無計可施。

所謂引誘,就是以利益誘導對方。如果隻以小利引誘,就非要講求方法不可,否則敵人會躊躇不前。因此,可先把「梯子」裝好,而且表示出非常好的樣子,使敵人毫不擔心。

[原文]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斷其援應,陷之死地,遇毒,位不當也。

[譯文]

故意露出破綻並給予方便條件,引誘敵人深入我方,然後截斷敵人的先頭和後衛部隊聯係與糧草供應,使它全部陷入死絕之地,遭到覆滅,那裡由於貪圖利益而招致後患!

[解析]

偽裝成很方便似的,誘使敵人前進,然後將其後援切斷,陷於死地。遇到堅厚的地方,小有困咎。

「上屋抽梯」含有三種意思:1誘使敵軍暴進,斷其退路加以殲滅。

2自行斷絕退路,背水一戰(置部隊於死地而後生),使部隊感到不戰則死,因而奮戰不懈。

3隻有自己到達好的地方,並使後者無法來到。

「上屋抽梯」之計與「上樓去梯」,「過橋抽板」或「過河拆橋」的意思都無多大區別,意思是讓人上了屋,就把梯子搬走。過橋或過河語義類似,比喻誘人前去做某件事而斷絕其退路。有蓄謀暗中使壞的意思。

「上屋抽梯」計在實施時,有兩個關鍵點:一是設「梯子」誘敵;二是抽「梯」斷敵「援應」。剩下的事,就如同「關門捉賊」差不多了。

「梯」的「設」與「抽」,全在用計者的神機妙算,隨機應變並靈活用之。在這方麵,古今中外有許許多多舉不勝舉的例子。

[兵家使用範例]

楠木正成拆橋破敵軍

一年,楠木正成以金剛山(距大阪市中心南西方約32公裡)的千早城為中心,正從事太築城的作業,企圖在城外作戰,計劃平定紀井、和泉等地。

一天,楠木正成以2000名士兵進出堺市一帶。

使得位於京都之六波羅的北條國大吃一驚。於是派遣大軍7000人。派隅田及高橋二位將軍率領,企圖一舉殲滅楠木正成。他們的軍隊自京出發,並分由宇治、枚方、渡邊(即今大阪)三處渡過澱川河,攻擊堺市。這個形勢對於楠木正成極為不利。因為按照兵法的原則,以在距離敵人之遠方渡河是為上策。所以如果選在宇治,或是不得已選在枚方渡河,都對楠木不利。於是楠木軍向阿倍野(今大阪市區內)進發的時候,另派300名士兵為餌,分配到渡邊橋引誘敵軍。

隅田和高橋是兩位庸將。一聽說「渡邊橋附近有敵軍占領」,就不問明細委,率領全軍向渡橋突進。楠木認為「像這樣的敵人很容易打」,於是決定使用「上屋抽梯」之計。

六波羅的7000大軍攻到渡邊橋附近,遭遇楠木部隊稍加抵抗之後,就退到南岸,並且分向兩側退離戰場。六波羅軍認為「敵人這樣稀鬆」,就紛紛爭先恐後地渡過橋來,在天王寺附近一帶進出,變成無人管製的局麵,隊勢也混亂了。

楠木正成一看,正中下懷。於是,對三麵埋伏的主力部隊下達總攻擊令,自己在陣前橫沖直撞,不顧一切。連續換了七匹戰馬,奮力作戰。六波羅軍受到意外的攻擊,因而潰敗,又爭先恐後地奔回橋畔,但是,好恐怖啊!橋板已被拆掉了。先前好不威武的六波羅將士,現在個個垂頭喪氣,隻有望河興嘆,無計可施,隻有接受潰滅的打擊。而楠木正成凱歌而歸。

[商戰使用範例]

保羅·格蒂爭奪開采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萬物有靈 傅斯年說中國史 超級高手在都市 野草 大中國史 撿到甚爾以後 開局綁定無極大佬養成係統 穿書後大佬撕了惡毒女配劇本 錦鯉鮮妻:重生年代嬌嬌包 陛下,娘娘她又嬌又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