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計 反間計(1 / 2)

加入書籤

[提要]

此計,是說在布置一個重要的疑陣之後,能使來自敵內部的間諜歸順於我,我則可有效地保全自己,又增加戰鬥力而致勝。「間」就是間諜,即刺探情報的人。「反間」就是要設法讓敵人的間諜為我所用。

[原文]

疑中之疑。比之自在,不自失也。

[譯文]

在疑陣中,再布置疑陣。順勢利用敵人作內應,以取得勝利,我方則不受半點損害。

[解析]

因數間諜有這種神秘作用,所以在軍隊中最親密的莫如間諜人員,賞賜最豐厚的,莫過於間諜,非用仁義去結納,不差使間諜,非精細穩重的不能得到間諜的真實情報。

間諜為歷代軍事家所重視,使用間諜可以了角敵方的情況,迷惑敵人,造成敵人的失誤,從而為我方創造克敵製勝的條件。

在「五間」之中,以「反間」的作用最大,因為「反間」是把敵人作為我方利用的,其詭詐程度,非經過一番驚險鬥智不行,而且反間了解敵方的情況最多,反間若能被我方所用,就能為使用其他間創造有利條件。

反間的應用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發現了敵方派到我方的間諜,並不揭破他,而是巧設計謀,讓其上當,這樣報告給敵人的情報都是假的,敵人就會按我方的意圖行事;另一種情況是,發現了敵方派來的間諜,揭破他,但並不簡單地處死,而是勸導收買他,讓他繼續給他的上級提供情報,當然這些情報都是假的。

[兵家使用範例]

朱元璋離間除敵

元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明太祖朱元璋率兵攻取了太平府。太平府是個戰略要地,陳友諒的部隊常來偷襲。

陳友諒原是沔陽的一個漁家子弟,曾當過縣獄吏。元末紅巾軍起義時,投奔徐壽輝門下,因其狡詐有權謀,升為領兵元帥,徐壽輝亦奈何他不得。當時長江以南陳友諒的勢力最強大。

常來偷襲太平府的一支軍隊,是鎮守安慶的趙普勝率領的,趙普勝是陳友諒手下得力的大將。趙普勝勇猛善戰,人稱「雙刃趙」。

這年九月,朱元璋的部將俞廷玉率兵攻打安慶,結果被趙普勝殺敗,俞廷玉也死於獄中。朱元璋的部將徐達、常遇春都覺得趙普勝這個對手很難對付,計劃用更多的兵力再去攻打,企圖拔去這個眼中釘。

在商討作戰計劃時,朱元璋不同意調集更多的部隊正麵攻打。他說:「敵人力量很大,如果硬拚,勢必會損兵折將。趙普勝和陳友諒兩人,雖然作戰勇猛,但都有弱點。趙普勝缺少心計;陳友諒疑心很重,他挾持徐壽輝以號令諸將,內心很擔心諸將對他不忠。我們何不針對他們兩人的弱點,用離間計除掉趙普勝呢?」

當時,趙普勝有個門客,很懂兵法,常為趙普勝出謀劃策。於是朱元璋暗裡派人與這個門客交往,寫信給這個門客,卻故意著人把信送給趙普勝。這個門客何等聰明,見信被趙普勝拿去,十分惶恐,擔心趙普勝會殺了他,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投奔朱元璋。朱元璋又用重金賞給這個門客,讓他潛往陳友諒處說趙普勝的壞話。

趙普勝果然是個糊塗人,門客的離去,他毫不在意。每次見到陳友諒的使者,總擺自己的功勞,時時露出有恩於人的神色。使者回去報告給陳友諒,陳友諒十分忌恨,便猜疑趙普勝不再忠於自己了。加上門客的離間,不斷說趙普勝的壞話,陳友諒起了殺心。

正巧不久前,徐達等攻克潛山,斬殺了陳友諒的參政郭泰。陳友諒便以會師的名義,自江州趕去安慶。趙普勝得知領兵元帥親自前來,慌忙出迎,在一個叫雁議的地方登上陳友諒的軍船。一上船,趙普勝就被一幫衛士綁住,陳友諒二話不說,就下令處斬了趙普勝。

可憐趙普勝至死也不知道陳友諒為什麼要殺他。

而朱元璋避開了對手的銳氣,專攻他們的弱點,結果不費一兵一卒就除掉了心頭大患。

以敵殺敵比自己出兵殺敵要有效的多,將城堡從內部攻破豈不省時省力!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萬物有靈 傅斯年說中國史 超級高手在都市 野草 大中國史 撿到甚爾以後 開局綁定無極大佬養成係統 穿書後大佬撕了惡毒女配劇本 錦鯉鮮妻:重生年代嬌嬌包 陛下,娘娘她又嬌又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