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附錄:魯迅生平簡介(1 / 2)

加入書籤

偉大的作家魯迅,他本來的姓名是周樹人,「魯迅」是筆名;1881年,出生在浙江省的紹興縣城內。當時帝國主義勢力已經侵入中國,逼迫清朝政府訂立了許多喪權辱國的條約,國內的封建勢力也正壓迫著人民。

魯迅從童年時代起,就和農民發生了密切的聯係。我國南方的秀麗的景色,生活在這樣的農村中的農民的樸質的心靈,在舊社會中他們的可悲的遭遇,他們的理想和他們的希望,……這一切,對於魯迅都有深刻的影響。

魯迅七歲進私塾讀書,十八歲便離於家鄉到南京的江南水師學堂去學海軍。這一年正是清朝變法維新運動高漲的一年。魯迅閱讀了一些鼓吹維新思想和介紹西方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書刊,接受了當時的新的思潮。在這些書刊中,赫胥黎的天演論對魯迅的影響特別大。當時,他用進化論的觀點來觀察激烈變化著的中國社會和處在十分危險的境地中的祖國,認為從提倡科學入手是擺脫落後和貧困的唯一途徑。他在南京整整學習了四年,由於這樣的一種信念,他到日本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去學醫。

但在不久,魯迅就改變了自己的主張。他後來在吶喊(他的第一本小說集)的自序中回憶說:他在日俄戰爭的新聞影片上,看到一個中國人被日軍當作偵探,給殺了頭,旁邊圍著看的也是一群中國人,卻顯得麻木的神情。這件事振動了他的心靈。他後來說:「從那一回以後,我便覺得學醫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隻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他認為:「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

1906年,魯迅放棄了學醫,從仙台回到東京,正式開始提倡文藝運動。1907年,他替當時在日本東京出版的宣傳民族和民主革命思想的雜誌河南撰寫關於科學和文藝的論文。在這些論文裡,魯迅提出了自己的革命啟蒙主義的主張。魯迅熱心地介紹了拜倫、雪萊、普希金、萊蒙托夫、密次凱維支、斐多菲……等西方的革命的愛國詩人和他們的作品,來鼓舞中國人民,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和堅定他們的鬥誌。為了同樣的目的,魯迅又開始著手翻譯和介紹俄羅斯和東歐北歐被壓迫民族的作品。他把祖國解放的希望放在廣大被壓迫人民的覺醒和鬥爭的勝利上麵。

1909年,魯迅由日本回國。第三年,辛亥革命爆發了,魯迅懷著十分興奮的心情去迎接它。他曾經在他的故鄉參加了革命鬥爭。但是辛亥革命由於它的領導者資產階級的妥協而失敗了:雖然推翻了清朝政府,政權卻落在同帝國主義勾結的軍閥手裡。魯迅從失敗的歷史事實中吸取著深刻的教訓,他沉默了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在這個時期中,他同農民和城市貧民群眾有著接觸,使他更深刻地了解了被壓迫人民的悲慘的生活。魯迅在這個時期的體驗和觀察,以及辛亥革命失敗所給他的痛苦的經歷就反映在他後來的一些小說和許多散文中。

在1919年五四新文化革命運動的前夜,他又重新投入火熱的鬥爭,繼續他的革命文學活動。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小說課 中國史綱 高老莊 上海絕唱 我憑什麼不能做遊戲 看見 懷念狼 回到1979當赤腳醫生 我以為我穿成了一個哥兒 師徒文看到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