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奢侈、節儉法、婦女地位與各種政體原則的關係(1 / 2)

加入書籤

第一節奢侈

越奢侈,越會造成貧富不均。便利而舒服地奪取他人的勞動所得是產生奢侈的唯一根源,所以說,如果一個國家的財富實行均衡分配,就不會產生奢侈。

法律應該規定所有人都隻能擁有生活必需品,以達到財富均勻分配。當有些人把超出的金錢花出去的時候,有些人就會把這些錢賺過去,如此一來,就會形成貧富不均。

人們的生活如果必須要被設定為一定的數額,那麼,奢侈對於那些隻有生活必需品的人而言根本不存在,而如果有人擁有兩倍數額的生活必需品,那麼奢侈就等於一;這些數額再翻上一番,奢侈就變成了三;再翻一倍,奢侈就變成了七。如此成倍地增長下去,奢侈就會呈現「一倍加一」的趨勢增長,說得直觀一些,就會呈現0,1,3,7,15,31,63,127……的遞增順序。

柏拉圖認為,共和國的財產被分為四級[246]:第一級正好是貧困的結束點,第二級是第一級的兩倍,第三級是三倍,第四級是四倍。所以說,那裡的奢侈是可以精確地計算出來的,第一級的奢侈為零,第二級的奢侈為一,第三級的奢侈為二,第四級的奢侈為三,依次類推,奢侈呈算術級數遞增。

相比較而言,不同國家的人民是否奢侈,與公民之間的財產是否均衡、國家之間的財富是否均衡緊密相連,並成復合正比關係。拿波蘭來說,雖然公民之間存在著嚴重的財產不均現象,但是整個國家是貧窮的,所以類似富國那樣的奢侈絕對不會在那裡出現。

某個城市越大,特別是首府越大,當地也就越奢侈,所以,奢侈程度與國家財富的多少、個人財產的不均及當地的人口多少也是復合正比關係。

人聚集在一起,就會產生攀比之心,會變得斤斤計較,總想超過其他人[247],於是虛榮心就會噴薄而出,而且人聚集得越多,虛榮心越強。如果人群特別大,大得相互都不認識,人們會覺得更有成功的希望,於是每個人都想出人頭地,虛榮心也就會更加膨脹起來。這種希望源自奢侈,所以每個人都顯得超出自己的身份。然而結果卻事與願違,都想與眾不同的想法導致了所有人都一樣,誰也沒能高人一等;受眾人關注的想法導致所有人的眼中都隻有自己。

於是,大家都覺得這樣特別不方便。如果一個人在行業裡特別出色,就隨心所欲地為自己的技術定了價格,而那些隻有一點兒技術的人也這樣去做,那麼需求就無法適應支付方法了。如果我被逼無奈去打官司,我就隻能花錢去聘請律師;如果生了病,就必須去請醫生。

在一些人看來,人們都聚集在首府,相互之間距離近了,也就很少來往了。我不贊同這個看法。我認為,人們一旦聚集在一起,欲望、需求、形形色色的想法就會產生得更多。

第二節民主政體與節儉法

前麵我說了,如果一個共和國中財富均勻,那麼絕對不會產生奢侈。在共和政體下,政體的完美程度與其奢侈程度成反比,因為共和政體的一大優勢就是財富均勻,這一點我們在本書第五章[248]已經看到。早期的羅馬人、斯巴達人都不奢侈。如果某個共和國的平等還沒有完全喪失,那麼奢侈程度就較低,因為在商業、勞動和美德精神的作用下,所有人都願意也可以用自己的財產去生活。

在一些共和國的強烈要求下,製定了比較有利(從性質上來講)的重新劃分田地的法律,不過這些法律在匆忙執行的時候,也存在著一些危險性。法律的倉促執行,會導致全國性的革命,因為一些人突然之間被奪走了財產,而另一些人卻在突然之間得到了財產,從而導致很多家庭發生巨變。

在共和國中,奢侈慢慢發展起來,人們的精神也隨之向個人利益轉化。國家及個人的榮譽對於那些隻需求生活必需品而不再要求別的東西的人而言,便是全部希望。然而對於那些被奢侈荼毒了心靈的人而言,除了生活必需,還有很多別的欲望。由於法律阻礙了他的欲望,所以過不了多長時間,他就會與法律為敵。雷吉厄姆[249]的守衛部隊一開始奢侈起來,就開始了燒殺搶掠,殘害人民。

從羅馬人當時所定的物價可以明顯地看出,他們的奢侈開始後,欲望馬上膨脹起來。需要一百羅馬鍀[250]才能買到一壇法萊納[251]葡萄酒,四百鍀才能買到一桶產自黑海沿岸的鹹肉,四塔蘭[252]才能買到一個好廚子,而年輕的侍童則價值連城。人人都在追求享樂、安逸的時候[253],美德就不成樣子了。

第三節貴族政體與節儉法

如果某貴族政體不完善,那麼它會很不幸,因為盡管那裡的貴族擁有很多財富,卻都不能使用,所以,那裡沒有奢侈,因為奢侈違背了節儉精神。因此,在那裡,除了一無所有的窮漢,就是有錢無法花的富人。

在威尼斯,貴族在法律的逼迫下,推崇質樸,貴族們除了對交際花出手闊綽外,始終過著儉約的生活。威尼斯人的產業就是這樣維持下來的,他們過著相當淒慘的生活,卻把錢財都提供給那些可惡的婦人們揮霍,而那些婦人揮金如土卻毫無愧色。

一些希臘共和國在這方麵做得很不錯,它們建立了一些好製度。無論富有還是貧窮,那裡的人認為都是一種包袱,因為富人的錢財都用在了節日慶典、唱詩班、賽馬、馬車和一些大的官職上。

第四節君主政體與節儉法

塔西佗說[254],日耳曼民族中的蘇約內人受一個人的統治,因為他們視財富為榮耀。從這裡可以看出,君主政體壓根兒不需要節儉法,奢侈與這種政體尤為適合。

君主政體的體製決定貧富很不均衡,所以這種政體特別需要奢侈。富人一旦不揮霍浪費,窮人就會餓死。完全可以這樣說,富人揮霍得越厲害,財富就會越不均勻,奢侈也應該按此比例進行遞增,前麵已經說過這一點。一部分公民的生活必需品的失去導致了另一部分人的財富增多,所以必須把生活必需品還給他們。所以說,君主政體要想繼續存在,不失去所有,必須一層一層地增加奢侈,從農夫到工匠、商人、貴族、官員、王公、總包稅人,直到君主。

在羅馬,元老院的成員包括令人敬畏的官員、法學家以及滿腹早期思想的人,這些人中有人建議糾正婦女奢侈的習慣。當時處於奧古斯都統治時期,由於奧古斯都正在建立君主政體,使共和政體土崩瓦解,所以他高明地回避了這些讓人討厭的提議,對此我們在狄奧的作品[255]中可以看到,著實有些詫異。

提比略統治時期,元老院的市政官們提議,使古代的節儉法恢復起來[256]。提比略頗有遠見,反駁說:「就眼下的情況來看,這種法律一旦恢復,國家就將不復存在,那麼,羅馬以及各個行省也就無法生存。我們以前隻是一個城市的公民,可以追求節儉,但是現在我們擁有全天下的財富,每一個主人和奴隸都在為我們勞作。」目前已經不需要節儉法了,對此他看得非常清楚。

這位君主統治時期,元老院還有一個提議,不過依然沒有被采用,即有人提出禁止省督們帶夫人到行省的建議,因為這樣就不會把輕佻的風氣帶過去。這條建議之所以遭到反對,是因為古代嚴肅謹慎的風氣已經被一種更加舒適的生活方式代替了[257],人們認為另一種風尚變成了必需。由此可見,在君主政體國家中,尤其是專製政體國家中,奢侈是必需的。在君主政體國家中,享有人們擁有的自由是奢侈;在專製政體國家中,揮霍人們從奴役中奪取的好處則是奢侈。主人如果派一個奴隸去虐待別的奴隸,這個奴隸就會抓住這個機會作威作福,盡情享樂,這是他唯一的快樂,因為他不知道第二天是不是還能享有這樣的快樂。

得知這一切,我們忍不住就會想:君主政體會因貧困而毀滅,共和政體會因奢侈而滅亡[258]。

第五節節儉法對君主政體有益的條件

十三世紀中葉,阿拉貢在位時製定了一些節儉法,這全是應一些特殊情況的需求,或是在共和政體精神的基礎上製定的。雅克一世命令,國王及臣民每頓飯不能食用兩種以上的肉食[259],而且隻能用一種方法去烹飪各個肉食,除非是自己捕獵的野味。

現在瑞典出於與阿拉貢不同的目的也製定了節儉法。共和政體中節儉法的精神在於,一個國家製定節儉法可以是為了絕對的簡約樸實。然而,我們知道,阿拉貢製定節儉法並不是為了這一點,這是由事物性質決定的。也可以為了相對的簡約質樸而製定節儉法。一個國家如果發現外國商品價格很高,就可以把本國商品大量輸出,從而導致本國商品出現匱乏,其程度比外國商品無法滿足需求還嚴重,於是,該國就會完全禁止進口。現在瑞典節儉法的精神[260]正在於此。這種節儉法是史無前例的,完全適合君主政體。

總之,相對簡樸很容易把窮困的國家摧毀,這樣的國家因此也越需要相對節儉法。相對奢侈則很容易使富有的國家變得更加富有,所以這樣的國家應該防止製定相對簡樸法。在此我隻談了相對簡樸,對此的進一步論述,將在本書談論商業的章節中進行[261]。

第六節奢侈與中國

一些國家基於一些特殊因素,需要製定節儉法。人口會因為氣候因素而增多,但是,從其他方麵來講,這眾多人口的生活技能卻會變得很不靠譜。所以說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所有的公民都從事農業。在這些國家中,節儉法應該更加嚴謹,而奢侈具有危險性。所以,明確了人口數量與生存難易之間的關係後,才能知道奢侈應該鼓勵還是禁止。英國之所以會出現一些製造時尚用品的工藝,正是因為他們土地產出的穀物,早已超出了養活那些提供食物和衣物的人的需要,這也正是奢侈產生的原動力。在法國,人們完全不用害怕奢侈,因為,產出的小麥足夠農夫和從事製造業的人食用,而且對外貿易可以進行很多生活必需品與時尚用品的交易。

中國卻與此截然不同,中國的婦女有著很強的生育能力,人口繁衍得特別快,從而導致食物匱乏,不管怎樣努力去開墾土地,居民也隻能勉強填飽肚子。中國與其他共和國相同的是[262],需要勤勞與節儉的精神。奢侈是危險的,必須離專供享受的工藝遠遠的,而必須投入到維持日常生活所需的工藝之中。

中國歷代皇帝在聖旨中所要表達的精神正是如此。唐朝一位皇帝曾下了一道聖旨:「我們的先祖認為,帝國內的一些人會因為一些男人不耕種、一些女人不織布而忍飢挨餓……」他依據這個原則而命令拆除很多佛寺[263]。

在第二十一朝第三位皇帝[264]統治時期,有人向皇上貢奉寶石。但他卻命令將挖出這些寶石的礦山關閉了,因為這種東西百姓既不能吃又不能穿,他不願意因為這樣的東西而役使人民。

建文帝說[265]:「一些百姓被逼無奈賣掉的兒女都穿著繡花鞋,可見我們是多麼奢侈。」一個人穿衣,需要一大群人為他做;十個人吃飯,卻讓一個人耕種。這根本不是讓許多人不缺衣少食的手段,不是嗎?

第七節中國的奢侈會帶來嚴重的惡果

在歷史上,中國曾有過二十一次改朝換代,並經歷了數不勝數的大小不一的動亂沖突,換句話說,中國歷經二十二個朝代。剛開始的那三個朝代經歷了很長的時間,因為他們治理國家頗有策略,而且疆域不算廣,跟後來的朝代不同。總體來說,所有朝代都有一個不錯的開端。中國需要美德、慎重和警惕,但是各個朝代在臨近覆滅時這些東西就都消失了,雖然在初建時它們的確都存在。每一個開國皇帝都深深地體會到美德的良好作用,以及奢侈的極大危害,所以當他們飽受軍馬勞頓之苦,最終推翻一個隻知享受糜爛生活的皇朝後,必然會對美德倍加珍惜,極為畏懼奢侈。然而,歷經三四個皇帝後,後繼者們就逐漸變得奢侈、腐化、懶惰,開始沉溺於安逸享樂之中,整日深居皇宮,精神不濟,壽命也慢慢縮短;皇室逐漸衰弱,大臣擅自專權,宦官受到寵幸,而且全是年幼的孩童登上皇帝寶座。於是,皇宮中養著一大幫好吃懶做之人,辛苦勞動的人們被他們弄得一貧如洗,皇宮變成了國家的敵人。有人篡謀皇位,就殺死皇帝,或是把皇帝趕下台,自己登基,重新建立新的朝代。三四個皇帝之後,新朝代的皇帝又幽閉深宮……

第八節公眾的氣節操守

如果婦女沒有了美德,就會暴露出許多毛病,整個心靈也會隨之迅速沉淪,別的方麵會隨著這個關鍵點的淪陷而淪陷。因此,在平民政體國家中,最不幸的就是驕橫奢侈之風氣,這也是政體將要發生變化的征兆,我們完全可以這樣認為。

因此,在那裡,傑出的立法者對婦女提出要求,希望她們在某種程度上保持嚴肅。他們唾棄陰險,不僅在自己的國家如此,甚至唾棄外表上的陰險。他們認為,在風塵之地交往會帶來遊手好閒的不良後果,婦女們會因此而沉淪,並在沉淪之前拖別人下水;一些東西根本沒有一點兒用處,反而被授予了一定的價值,而重要的東西反倒被排斥,人們做事情隻是遵照婦女們隨心所欲地製定的諷刺準則,正是基於這樣的認知,他們禁止風塵之地的交往。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中國歷代哲學智慧 中華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戰星錄 賺錢,復仇,征服宇宙 回到九零當巨星 嫁給前夫他爹 執行利劍 悍城 穿成對照組後鹹魚女配爆紅了 天衡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