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輯 封建王朝的最後文明(1 / 2)

加入書籤

●乾隆與《四庫全書》

乾隆自認為自己有輝煌戰功,稱自己為「十全武功」,就想在「文治」上更上一層樓,他決定編修一部《四庫全書》。

於是,乾隆設立了四庫館,從公元1772年開館修書,任命負責的官員有360人,校對和抄寫人員有3800人之多。其中出力最多的是總纂官紀昀,他把《四庫全書》中每一部書的淵源、版本、內容都作了詳細的考證,編寫了200卷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乾隆對編書非常重視,每進一篇都親自閱覽、審查。但結合編纂《四庫全書》,乾隆又實行了大規模的書籍查禁,先後被銷毀的書籍達7萬卷以上。經過10年的努力,《四庫全書》正式修成,收書3503種,共79337卷。全書共抄7部,分別貯藏在大江南北七處藏書閣。

乾隆編修《四庫全書》的目的,固然是為了誇耀文治盛世,但最重要的是他要借此機會對歷代的書籍作一次全麵審查,清除反抗清朝的民族思想。用編寫的辦法掩蓋和達到他禁毀圖書的目的,歷史上叫這種辦法為「寓禁於修」,這一招可比秦始皇焚書坑儒損多了。

四庫館從全國采集到的圖書大約有13000種,其中3000種遭到收繳禁毀,將近總數的四分之一,連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也被禁毀。其餘的書籍都經過了嚴格的審查,凡書中有對清朝不利字句的文字,嚴重的整段刪除,輕微的則隨意篡改原文,就連宋代人指責遼國金國、明朝人批評元朝的話,都屬於觸犯禁忌。甚至曾經過康熙皇帝「禦批」的《通鑒綱目續編》,也因為記述歷史時出現「胡人」兩個字,下令將其挖改。這樣一來,很多古書都被改得麵目全非,失去了原意。編修《四庫全書》,造成了中國有史以來空前絕後的最大文化浩劫。

●吳敬梓諷刺清政

吳敬梓,公元1701年出生,字敏軒,晚年號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著名文學家。吳敬梓18歲就考取了秀才,是個少年得誌的貴家公子。後來,他父親因得罪上司而丟官回家,不久就病死了。在父親丟官的前前後後,吳敬梓見到了官場中互相傾軋的醜惡。父親死後,近親侵奪他家家產的爭紛又使他看到這種書香門第表麵上講仁義道德,骨子裡卻是爾虞我詐。吳家敗落之後,族人鄉鄰都歧視他,嘲笑他,把他視為吳家的不肖子孫。受過他慷慨接濟的人也疏遠了他。他在家鄉住不下去了,就遷居到了南京城。這一切,使他對當時善於鑽營的讀書人非常厭惡,他再也不想參加科舉考試,下決心要寫一本書,把清廷官僚醜態及清代黑暗的政治記錄下來。於是,吳敬梓用辛辣的筆鋒,尖銳地寫出了中國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

在吳敬梓筆下,大致有這樣三類士人:第一類是以科舉仕進為人生唯一目標的科舉迷;第二類是一群已經考取功名的士人,搜刮民財,殘害百姓;第三類是科場敗北、功名失意卻又不甘寂寞、以風流名士自居的人物。作品通過描寫他們附庸風雅、招搖撞騙的行徑,側麵反映了科舉對文人精神狀態的毒害和帶來的不良社會後果。作品自如地安排各色人等,組織情節,從而廣泛地反映了社會生活。《儒林外史》以其高度的思想藝術成就奠定了我國古典諷刺小說的基礎,對晚清譴責小說及現代諷刺文學都有深遠影響。

●蒲鬆齡茶換故事

《聊齋誌異》是中國文言短篇之冠,集有故事491篇。《聊齋誌異》為清初蒲鬆齡所作。蒲鬆齡,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其書屋名「聊齋」,故世亦稱其為聊齋先生,蒙族人,為淄川(在今山東)人。今淄川東有莊名「滿井」,因莊東有井,井水常滿而溢,故得是名。井水溢流而成小溪,垂柳夾岸,故又有「柳泉」之稱。蒲鬆齡所著除《聊齋誌異》這一名揚四海的巨著外,還有詩1000餘首,詞100多首,散文400多篇,俚曲14篇,雜劇3本,以及多種雜書。

蒲鬆齡為著《聊齋誌異》一書,曾於滿井設茶攤,過路人口渴,免費供給茶水,不要他酬,隻要飲者講一故事,或軼聞異事。久而久之,四方異聞怪事盛集於他手,「四方同人又以郵筒相繼」。然而,各地素材良莠不一、雜蕪不齊,一經蒲鬆齡神筆,則文采四溢,妙趣橫生。《聊齋誌異》雖以文言寫成,卻不枯澀難讀。其語言風格,既典雅工麗,又清新活潑,堪稱古代文言之典範。

●曹雪芹與《紅樓夢》

曹雪芹的曾祖曹璽曾經得到康熙的寵信,被派到南方當江寧織造。曹璽死後,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父親曹頫接替了這個差使,一家三代前後做了六七十年織造官,家裡越來越富,成了一個豪門。雍正帝即位後,雍正帝認為曹家反對過他,不但革了曹頫的職,還下令查抄了他家。那時候,曹雪芹是個10歲的孩子。曹頫丟了官,在江寧呆不下去,隻好回到北京老家,生活越來越窮,家庭的災難又接二連二發生。到後來,曹頫也死了,曹雪芹的生活更加困難,隻好搬到北京西郊,在幾間簡陋的屋子裡讀書。有時候連糧食也不夠吃,隻好喝點薄粥充飢。曹雪芹家道衰落,接觸了一些窮苦百姓,再想起小時候家裡的豪華生活,免不了產生許多感觸。後來,他決心根據他的親身體驗寫出一部反映當時社會生活的小說,這就是《紅樓夢》。

曹雪芹在《紅樓夢》裡,寫了一個貴族大家庭賈家從興盛到衰落的故事。寫《紅樓夢》時,辛勞和疾病把他折磨得十分衰弱。當他寫完80回的時候,他的一個心愛的孩子得病夭折。曹雪芹受此打擊,終於放下了他沒有完成的著作,離開了人世。曹雪芹死後,他的小說稿本經過朋友們傳抄,漸漸流傳開來。許多人讀了這本小說,非常感動。但對這樣傑出的著作沒有全部完成,總覺得是一件太可惜的事。後來,又有一個文學家高鶚,續寫了後40回,使《紅樓夢》成了一部結構完整的小說。小說《紅樓夢》經過再傳抄、翻印,越傳越廣。一直到現代,大家公認它是我國古代傑出的長篇小說之一。

●寫意大師吳昌碩

吳昌碩,名俊卿(一名俊),字昌碩(一作倉石),號擊廬、吾鐵,晚號大聾,浙江安吉人。他自幼受到家庭熏陶,成年後刻意求學,30歲方從任頤學畫。在任頤的指點下,他博采眾家之長,終於在繪畫史上獨樹一幟,成為近代最傑出的花卉寫意大師。

吳昌碩愛畫梅、菊、蘭、竹、牡丹、水仙等,寓意清高超逸,章法結構突兀,左右互相穿插交叉,緊密而得對角之勢。吳昌碩作畫參悟篆法、草書的筆意,篆刻的行筆、運刀及章法體勢促成大氣磅礴、頗具金石味的獨特畫風。比如畫梅即脫胎於篆隸之法,所謂「蝌蚪老苔隸枝乾」;寫葡萄、紫藤則有狂草的奔放筆致,所謂「草書作葡萄,動筆走蛟龍」。敷色方麵,吳昌碩打破了明清以來文人寫意畫的陳舊格調,喜用西洋紅,有時畫花就大膽地把這種紅色(或大紅)堆上去;畫葉子又用很濃的綠、黃及焦墨,這是吸取了民間畫用色的特點。畫麵上的色彩渾厚復雜,對比強烈,而又顯得凝重含蓄,沖突中有和諧。

公元1904年,吳昌碩與吳隱等在杭州西湖孤山創立西泠印社,由他擔任社長。其書畫篆刻對近現代畫家頗具影響,尤受日本畫界推崇。有《缶廬集》《缶廬印存》等作品集傳世。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戰星錄 賺錢,復仇,征服宇宙 回到九零當巨星 嫁給前夫他爹 執行利劍 悍城 穿成對照組後鹹魚女配爆紅了 天衡之旅 封神改命,從石磯娘娘開始 請不要打擾我挖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