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春眠不覺曉(1 / 2)

加入書籤

科舉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製度,它能選拔選拔官員,同時也能將形成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

以前科舉製中,都是世家大族占多數,因為他們要錢有錢,要書有書,起點就比寒門士子要高,所以出頭的人比寒門士子多也正常。

但是人數多,總比徹底壟斷要好。

科舉製度以前,朝廷上的官員幾乎都是世家大族子弟,寒門出頭的機會才叫渺茫。

如今在科舉製下,雖然寒門出身的官員總體數量還是比不過世家大族,但也成為了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如今朝堂上寒門出身的代表,就是大唐宰相馬周、大理寺卿孫伏伽。

這些年,寒門仕子在朝堂上的話語權越來越重,雖然依舊比不過世家大族,但也算是能說上話了。

這次開設科舉,並非李泰的命令,而是李世民留在尚書省的聖旨。

這次李世民似乎鐵了心要和世家大族作對,一係列的命令,幾乎都是在針對世家大族。

但現在李世民人在高句麗,世家大族要想找他理論也可以,跑去高句麗就行了。

世家大族顯然沒那個膽子,所以隻能乖乖忍著。

這一次的科舉,寒門或許能出不少人,之前大清洗那麼多次,官場上少了許多位置,原本都是讓下一級頂上,但頂來頂去,肯定還是有空缺。

所以現在科舉,也算是填補以前的空缺吧。

這次科舉,許多人都很重視。

特別是山東氏族和江南華族,一時間也停止了爭鬥,專心準備應對這次科考!

這次科考,錄取人數為四十六人,並且情況和以往不一樣。

先不說考試難度,隻要能成功中進士,那就能直接入朝為官。

所以這是一個增加自己勢力的好機會,隻要成功讓自己的人科考成功,那在朝堂上就能多出許多話語權來。

所有勢力都在爭著,原本大家攜手一起對付朝廷,結果聽說朝廷要開科舉之後,這個鬆散的聯盟瞬間破裂,稍微思考一會兒,大家就很默契的倒戈相向。

朋友…得了吧,誰跟你是朋友呢…

山東氏族,江南士子,這兩大勢力暗中較勁起來,都想把對方比下去。

雙方暗中廝殺的時候,十二個人正拘謹地站在李承乾麵前。

「怎麼隻有十二個?」李承乾頭疼地揉了揉鼻子,著實有些無語。

黔州十萬百姓,最後竟然隻有十二個人有資格參加科考,這…真是太寒磣了。

諸葛亮在旁邊苦笑道:「殿下,就他們十二人最聰慧,在所有學子中名列前茅,不過他們才學了幾年,想要參加科考,怕是有些困難啊。」

李承乾皺眉打量著這十二個人,他們的年齡大概在三十歲到四十歲之間,長相儒雅,文質彬彬。

「四書五經這些,你們都會了嗎?」李承乾淡淡的問道。

無論科考的方法怎麼變,但是內容始終是圍繞著四書五經,所以必須要先將這些書給融會貫通。

「啟稟殿下,我們都會了。」十二人相繼拱手說道。

李承乾「哦」了一聲,說道:「現在本王想收你們為學生,不知你們意下如何?」

「啊?」

十二人同時愣住了,然後麵麵相覷。

正所謂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這年頭拜別人為師,性質和找了一個爹差不多。

所以李承乾這麼說,不就是想當他們爹嗎?

再說了,李承乾從未教過他們任何東西,這拜師實在是太突然了。

見他們猶豫不決,李承乾挑了挑眉,說道:「怎麼?你們不願意嗎?」

隨即,一人站出來,想了想說道:「殿下,黔州這麼多政務,您日理萬機的,應該沒時間教我們吧?」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模擬修仙:開局全點悟性了 塵澗 秦時明月之鏢客 中國歷代政治演進 希臘神話 深海主人 鳥與荊棘 泳壇崛起靠我了[遊泳] 拖延症的我嫁入豪門 馬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