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初唐四傑(1 / 2)

加入書籤

第246章初唐四傑

像是寒門仕子,一般都會在考試之前,帶著自己的得意作品,然後去拜訪那些達官貴人,以期望能得到欣賞而被舉薦,如果遇上真正惜才的官員,平民還是有及第的希望的。

可以說,這進士科,就介於科舉製和舉薦製之間。

這也是世家大族能夠興旺發達的原因,讀書人想要找一個舉薦之人,又害怕麻煩的話,就直接投身入世家大族,因為他們不缺舉薦的人。

果然,當那考生說完自己的舉薦之人後,記錄的官員都忍不住抬起頭,麵露詫異之色。

鄭仁泰啊,在軍中也是頗有影響力的人物,能得到他的推薦,在鄭家地位應該不低。

就在人群騷動的時候,一個儒雅的年輕人突然站出來說道:「學生盧照鄰,恩師為曹憲、王義方,舉薦人來濟。」

嘩!

周圍眾人聽到年輕人這話,臉上頓時露出驚訝和羨慕的表情。

曹憲可是大儒,在文壇上占據重要地位。

而王義方,可是著名的教育家,曾經還在魏征手下做過事,並且得到他的器重。

這兩位都是聲名顯赫之人,眼前這個年輕人居然能成為他們二人的學生,這還真是令人驚訝。

另外就是舉薦人來濟,他曾經是武德年間的進士,目前是中書舍人,並且與令狐德棻同撰《晉書》,可見其文學。

一個讀書人,能得到這麼多有才之士賞識,那絕對是無上的榮光啊。

不過,若是李承乾在這,恐怕會更加驚訝。

他不是驚訝於曹憲這些人,而是驚訝於盧照鄰本人。

盧照鄰,生於初唐,彼時的文壇江湖已經頗有氣象,雖未湧現出仙聖級別的頂級泰鬥,但開山立宗、名噪一時的個中高手也層出不窮。

其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當數「初唐四傑」,而盧照鄰便在其中。

這四人個個非凡,王勃六歲能文,駱賓王七歲成詩,楊炯十歲應神童舉及第,而盧照鄰十餘歲便博學一方,聲名遠播。

其中,盧照鄰的命運最悲慘。

年少成名遍歷繁華,無奈命途多舛,歷經坎坷,長期沉淪下僚,又遭牢獄之災,弄得家破人亡。

到了中年時期,本以為歷經苦難,應該能走上人生巔峰,可誰曾想到,命運再次跟他開了個玩笑。

盧照鄰病了,病得很嚴重,連藥王孫思邈都無能為力的那種。

正如他在《五悲文》中寫的那樣「骸骨半死,血氣中絕,四支萎墮,五官欹缺。

皮襞積而千皺,衣聯褰而百結…了無生氣,黑暗而絕望,慘狀赫然,不忍卒讀。」

那時候,他才不過四十歲,歷經磨難,心性早已經堅韌不拔,然而碰到這種事的時候,他還是崩潰了。

病痛纏身,連動彈都十分艱難,加之情況惡化,腿腳萎縮,這樣的打擊與苦難足以把一個人擊倒,於是他投潁水求得解脫。

從病床到穎水,幾公裡的路程,但是盧照鄰就這樣拖著殘缺的身子,一瘸一拐到了穎水河畔,投河自盡。

這是一位文豪,除了詩詞歌賦以外,留給世人的最後一絲尊嚴。

正如明代張燮談到盧照鄰的感慨:古今文士奇窮,未有如盧升之之甚者。

夫其仕宦不達,則亦已耳,沉屙永痼,無復聊賴,至自投魚腹中,古來膏肓無此死法也。

意思大概就是,盧照鄰大概是所有文人中,最為淒涼的一個,同樣也是死法最荒唐的一個。

不過現在,盧照鄰還隻是個十幾歲的少年,正意氣風發入長安,準備大乾一場。

而且這時候的他,也不過是寂寂無名之輩。

盧照鄰沒理會眾人的驚訝,而是慢悠悠往另一邊走去。

眾人的目光。

還情不自禁隨他的目光望去。

「咳咳…」

官員乾咳一聲,喊道:「繼續吧。」

又一個青年才俊走出來,說道:「小人駱賓王,舉薦人為道王李元慶。」

咦?

舉薦人為王爺,那豈不是皇家門生?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模擬修仙:開局全點悟性了 塵澗 秦時明月之鏢客 中國歷代政治演進 希臘神話 深海主人 鳥與荊棘 泳壇崛起靠我了[遊泳] 拖延症的我嫁入豪門 馬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