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李東陽(下)(1 / 2)

加入書籤

張昭這數月以來,針對蒙古小王子、火篩諸部的入寇,先後提出「平北虜三策」、「戰爭論」、「預備役」、「戰略三階段」,其觀點是非常明確的。

華夏和遊牧民族的矛盾不可調和,必須要滅掉他們。占其地,據其民。

但是,剛剛在李教諭家中,李幽還剖析過李東陽的觀點:漠北之地,占之無用。這個時候頭鐵的和李大佬硬頂能有什麼好結果?

然而當麵改變觀點,隻怕會讓李東陽瞧不起吧?而且,說出去的話,是要算數的。當麵撒謊,日後李東陽焉會給他好果子吃?

張昭的明史水平一般,但可是知道劉瑾是誰乾掉的。李東陽絕對有份。換言之,這位大佬的隱忍功夫在明朝絕對可以排前三。對他撒謊,還不如選頭鐵!

張昭想一想,坦然的道:「閣老,自高祖、成祖後,我朝受製於蒙古諸部,這個問題終歸是要解決的。霍光滅匈奴,方有漢室邊境百年的安定。

當然,戰爭打的是國力。國力不足,大軍貿然出塞是堵國運。就像王振那般,致有土木堡之變。我認為不能將將士的性命,國家前途壓到賭桌上。」

蒙古肯定要滅。但是何時去滅,得看國力情況。這是他給出的答案。至於說他是否會誘導朱厚照北征蒙古,按照歷史來看,他不誘導,朱厚照也會這麼乾的。

他進東宮後,如果朱厚照問他這方麵的事,他肯定會把必要性、危險性都講透徹。

李東陽微笑著喝茶,「回頭太子問你,你也是這麼答嗎?」

張昭點頭,聲音堅定的道:「是的!」

李東陽伸手虛點一下張昭,笑道:「年輕人就是氣盛啊!」眼中倒是有贊賞的目光。以他宦海多年的看人經驗,但凡有所成就者,必須要心誌堅定。

被他問一問就改變想法,那能有什麼出息?正所謂: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

他看得出來,張昭是真的想滅蒙古。但好歹還是知道戰爭的風險。然而,太子恐怕隻會聽他想聽的部分,而不會在意其中的風險。這是人之常情。

若將來太子北征蒙古,張昭必定會被文官們拎出來。種子就是張昭埋下的。

李東陽道:「子尚,一國之政事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譬如,你提出的預備役,現在朝廷正在九邊推行,你知道是如何推行的嗎?以衛所的形式組建預備役,將小旗、總旗、百戶官授於當地縉紳。」

以明朝的軍製。小旗麾下十人。總旗麾下五十人。一個百戶下轄兩個總旗。

張昭微愣。他當時提出的是:所有預備役軍官都必須由朝廷來掌控。因為,明朝的國情不像後世。

後世的民兵連長誰能拉隊伍造反?而在明朝,皇權不下鄉,掌握一百人的武裝力量,哪怕是民兵,那也會製造出一批地主豪強的!他不信李東陽不知道?

李東陽見張昭疑惑的看來,說道:「兩害相權取其輕。你知道下麵的縉紳們隱藏多少人口、土地?若按名冊去登記、征兵,必然會搞的地方大亂。

如今北虜連年入寇。隻有給當地縉紳一些利益,才能將他們組織起來和北虜作戰。而此法隻能用於九邊,不得用於內地。」

治國之道,很多時候都是和稀泥。想要快意恩仇、搞硬性規定,那是絕對不行的。

張昭心裡就嘆口氣,站起身來,躬身行禮,道:「謝閣老教誨。」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我成了正道第一大佬 開局就能無限釋放大招 我不可能是劍神 農女不簡單帝君寵上天 我的反派那麼乖 最後蟲群 我得丹田有手機 血夜國度 都市之超品驅魔師 天師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