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年糕。插秧時吃年糕,寓意年年高。(1 / 2)

加入書籤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農民在春天播下希望,經過一年的辛勤勞作,終於迎來了豐收的歡樂。在農作物收獲的季節,民間有祭拜大地神和慶豐收的習俗。

民間慶豐收的習俗,很早的時候便已產生。《詩經

幽風

七月》裡有「九月肅霜,十月滌場,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咒獻:萬壽無疆」的詩句。農民獲得豐收,相信是神靈保佑了他們,所以豐收了便懷著感激的心情,答謝神恩。

節日性慶豐收

農民豐收後祭祀神靈的活動,最終形成了類似於節日的慶賀。

先秦時候,農人們在一年的最後一個190月去野外獵取各種野獸,用於祭祀百神,以祈求來年五穀豐登,家人平安吉祥,稱之

為「臘祭」。但當時「臘祭」的日子並不固定,是「擇機舉行」,到南北朝時期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即固定在臘月初八這天,也就是現在的臘八節。

另外,慶賀豐收的活動還融會在春節的謝年,以及元宵節等節日習俗中。謝年是一種家祭,目的是感謝豐收;元宵等節日中有許多五穀豐登風調雨順等不甘落後的燈飾,一是表達豐收的喜悅,一是祈求來年獲得更大的豐收。

時節慶豐收

民諺道:「敬老有福,敬土有穀」。浙江一帶,農民在麥稻成熟的季節,要選擇吉日,點上香燭,將「五穀飯」和豐盛的菜餚敬獻給土地神。祭拜之後,人們要「嘗新」,品嘗新米飯,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

在江蘇一些地方,農戶在中秋節前後舉行「土地會」。土地會由大家集資舉辦,每年輪流做東道主。大家燃起香燭,獻上酒菜,恭恭敬敬地祭拜土地菩薩。祭拜完畢,農民們一起會餐,慶賀豐收。在湖南衡山一帶,新穀登場時,農家選定吉日,舉行「嘗

◆「莊家忙」豐收場景

新」儀式。新米飯做好後,先祭天地先現象做出的積極反應,表明靠天吃飯的農業祖,然後合家聚餐。席上,隻吃魚,不吃經濟是舊時最重要的生產方式。雞,取其「有餘無飢」的吉利寓意。

在陝西一帶,民間有臘月過「五穀節」的習俗。這一天,家家以五穀米麵煮粥,雜以蘿卜青菜豆腐豬羊肉等,合家聚餐,以表示對當年五穀豐收的慶祝,並祈求來年仍會有好收成。

此外,民間還舉辦隆重熱烈的「青苗會」「慶豐會」等活動。江蘇一些農村,當農民看到田裡莊稼長勢喜人,豐收有望,便在收割前舉行「青苗會」。會上,農民邊唱邊跳,祈禱豐收。活動結束後,各農戶將紙旗插在田裡,表示已經舉行過青苗會,象征五穀豐登。江蘇南通地區,每年秋後,由村中富裕戶做東道主,在村民中集資,舉辦「慶豐會」,請來戲班唱戲酬神,連演數日,慶祝豐收。

農業慶豐收的吉俗在農業社會的產生

191和盛行,是人們在有限的知識範圍內對自然

舊時,工匠是從農業自給自足的經濟形態中分化出來的手工業形式。數千年來,各行各業的工匠代代相傳,在生產技藝方麵精益求精,在技術傳授方麵講究師承,且有各自不同的行話和禁忌,形成了很有特色的手工業擇吉民俗。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勞動的分化,在

傳統社會中,為了滿足人們的生產生活需

大要,手工業工匠漸漸從原始的經濟群體中獨中立出來,其中包括木匠鐵匠石匠窯工國等。各行各業的工匠,除了敬奉祖師爺外,上還必須遵循各種各樣的禁規忌諱。下對祖師爺的崇拜五民間傳統的各行工匠,雖然都有自己千的擇吉習俗,但有一個共同的現象,即對祖

師爺的崇拜。

首先,各行各業都要推選出某一個或幾個有影響的人或神作為本行業的「祖師爺」,如木匠石匠的祖師爺魯班,陶匠的祖師爺範蠡,鐵匠的李老君,酒匠的祖師爺杜康,紙匠的祖師爺蔡倫等。

有了祖師爺,各行各業就有了拜祖師爺以求祖師爺賜福的習俗。除了定期祭祀,如在工藝製作時碰到難題,向「祖師爺」乞求便可解決。在民間傳說中,人們修橋造塔,在關鍵時刻沒有辦法時,往往都有魯班

192

或其化身的指點,這正是工匠生產習俗的藝術化反映,而且千百年來為人們所信奉。

除了拜祖師爺之外,各行各業的工匠們還有辦祖師會的風俗。有的地方將七月初七定為辦祖師會的日子,因為七月初七是乞巧日,工匠做活講究巧氣,所以這一日就成了工匠們的節日。辦祖師會時,師兄弟師徒等工匠聚集在一起,三五個不等,湊些零錢,掛起祖師像,吃些家常便飯,說古道今,講工匠祖師的故事,研究技術,所謂「講手藝經」。

另外,舊時工匠們為了維持和發展自己的行業,成立各種行業公會,製定各項行規俗約,如「不得跨行」「不得跳業」等,客觀上起到了「固行」「護業」的作用。

各行各業工匠的擇吉習俗

各行各業的工匠,都有自己業內特有的禁忌和擇吉習俗。

如石匠信奉「石頭神」。中原民間以正月初一為「石頭神」的生日。這一天,無論如何,對石頭都不能有所作為,否則會得罪「石頭神」,降災難於匠人。農歷二月初二是「龍抬頭」的日子,匠人也要在這一天禁忌做一切與石頭有關的活動。否則,會壓了龍頭,震壞龍體,傷損龍目,龍王會降災於石匠或與石頭有接觸行為的人。

磚瓦窯匠要選黃金泥的地方建窯。入窯要擇吉日,俗稱「進財日子」,忌過路婦女進窯鋪。在燒窯過程中,如果聽到虎吼或遇虎經過,被視為大吉。熄火後,由窯頭師傅封窯門,大家講吉利話。窯工還有「禁窯」的習俗。舊歷年終至第二年的三月停工稱「禁春窯」。除了「禁窯」外,攸縣陶匠燒窯時不能隨意講話,更不能開玩笑,否則就會招煞引鬼,觸怒窯神,燒窯就不吉利。

造紙業的擇吉祈福習俗也別開生麵。浙江衙州一帶,開工時由槽主(管槽者)擺「開山酒」祭請山神,完工時再請「閉山酒」。開槽要選逢四的日子,表示「四季發財」「財通四海」;也有的在七月或中秋節開槽,俗稱「起槽響水」。這時槽主又要擺「起槽酒」,酒後由槽主分工;休槽時槽主又要擺「謝槽酒」。

剃頭匠有很多行約俗規,如喚頭「三不鳴」,即過廟不鳴,怕驚了廟內的鬼神;過橋不鳴,怕驚了四海龍王;過剃頭棚不鳴,怕攪了同行的生意。又如「同行盤道」,剃頭匠把「淨發須知」當作祖傳範道,把學到的手藝當作「師傳衣缽」,如果不知「淨發須知」,謂之「有師無祖」,要受到同行的排擠。

各行各業的工匠們把這些禁忌和吉俗視為應該恪守的法則,隨技藝一代代流傳下來,迎合了民間普遍的求吉心理要求,並與各行業的生產內容和形式結合在一起,共同構成了行業特征。

從事漁業者崇信龍王水神媽祖河伯等,以為自己捕撈收獲的多少是與這些神靈有關的,神靈會保佑豐收,也會使人勞而無獲,能使人們得福,也能使人們遇難。所以要誠心敬奉祭祀,不敢有半點怠慢或得罪。

漁民在海上作業和生活,往往安全得

不到保障,特別是出海捕魚,經常遇到狂風

大巨浪和暗礁淺灘的威脅。民諺道:「三寸板中內是娘房,三寸板外見閻王。」足見風險之國大。過去漁民抗禦自然的力量很弱,常把自上己的命運和對收獲的希望托付給神明,由此下形成各種信仰崇拜。五漁民祭拜最多的就是龍王爺,沿海到

處可見到龍王廟。因為他們認為風暴惡浪都

是龍王作怪,因此為了祈求出海平安,漁民在大年三十要上山祭祀龍王。每逢漁汛,漁民出海捕撈,俗稱「開洋」。「開洋」時,漁民要在船上祭告神祗,向神明行跪叩禮後燒化疏碟,稱為「行文書」。由老大捧一杯酒潑入海中,並拋少許肉塊入海,叫「酬遊魂」,以祈禱漁船出海順風順水。汛期結束,漁民還要用豬頭等祭品,酬謝龍王,俗稱「謝洋」。

東南沿海一帶多以「媽祖」為海上捕撈業的守護神。「媽祖」也稱「天後神」。194相傳天後是福建莆田的一位少女,聰明過人,能挽救渡海遇難的人,並專治眼疾。因

此,被台灣福建浙江等地漁民尊為海上女神。許多海島上都有「媽祖宮」,又叫「天後宮」,一年到頭香火不斷。

還有許多地方的漁民愛在海船的後艙供祭「船關菩薩」。相傳「船關菩薩」有男的和女的。男菩薩是魯班師傅或三國時的關雲長,因為魯班是造船工匠的祖師爺,而關雲長在百姓心目中是無所不能的偶像。女菩薩,也稱「聖姑娘娘」,指宋朝的寇承女或順風娘娘。漁民在出海前,要酬祈「船關老爺」,在立夏端午重陽三個節日,還要用全豬頭全鴨全魚供奉。供過後,由船老大首先割取豬鼻尖上的一塊肉,拋入海中,以示對海神的敬奉。

太湖一帶漁民信奉古代傳說中的大禹,認為禹是主管太湖的神明。於是,漁民們在太湖中的昂山上造起了禹王廟。每逢春季,漁民用全豬全羊祭奉禹王神,並請來戲班演戲,酬謝神靈,以保佑漁業豐收。

俗諺雲:「船幫船,水幫水,撐船老大怕水鬼。」如果不慎得罪了水鬼,是要受其迫害的。因此,除了對神靈的崇拜,漁民還因對鬼祟的恐懼而進行祭祀。每年農歷三十日夜晚,要放水燈祭水神。水燈用紅黃綠白等色紙,做成元寶形的樣子,用熟桐油浸透,底部沾上沙子後晾乾,燈內裝一燭即成。放燈之夜,兩船並之,上紮彩條,鳴鑼,請和尚念經,並將燈點燃,邊行舟邊放燈,一般成雙放入,往往多達數千盞,舉目望去,猶如「金龍戲水」「黃龍漫遊」,令人嘆為觀止。

牲畜飼養是人類一種古老的生產活動,是農家自給自足的輔助性生產活動。在牲畜飼養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擇吉習俗和禁忌,既表現了飼養人唯恐牲畜生病夭亡的恐懼心理,也對保護畜群有實際作用。

自古以來,相對農業漁業等來講,牲畜養殖雖然不是非常普遍,但其中的擇吉習俗和禁忌可謂是蔚為大觀。

養豬的禁忌

養豬是農家一項十分普遍的副業,是農民的一條「財路」。所以,就有不少關於養豬的禁忌習俗。在湖南一帶,民間養豬業敬奉「養育大神」,過年時用紅紙在豬欄上寫上「養育大神」,俗說如此可以避免生豬瘟。還可在五月初五用紅紙寫「薑太公在此」,貼在豬欄上,據說瘟神就不敢進欄。

196

◆豬年畫

或者會很快離去。農家普遍相信,如果不敬這些神靈,或者敬袒不虔誠,瘟疫就會流行,豬就會得病而死,養豬戶就要破財了。

建豬圈時,要十分慎重,不但要看「風水」「地基」,還要擇吉日破土動工。建好後,將張寫著「六畜興旺」字樣的紙條貼在圈裡,讓神保佑豬「夜大千斤,晝大八百」。買豬忌買頭太大的豬,這樣的豬長不快;忌買「破頭豬」(黑豬頭上有一撮白毛或白豬頭上有一撮黑毛),和「帶孝豬」(黑豬白頭或黑豬白尾),這樣的豬活不長;頭上生「旋」,嘴太長太尖,耳朵太細的豬不可買;全身的毛倒伏或有5個爪子的豬不能買,因為倒毛意味背時背運,而五爪據說是靈官菩薩變的,民間不敢飼養。不小心買到這種豬,必須將它放生。豬買回家後,要將豬鬃剪掉,將米泔水倒在豬頭上。這樣,才意味著這豬已歸自家飼養。

另外,在宰殺牲畜時,要一刀殺死,忌殺兩刀。否則,為不祥之兆,預示來年養豬不旺。刺穿豬喉後,仍刀於地時,刀尖忌朝主人家的大門,否則,該家將有凶事。開膛時,不能把豬掛在正對神的地方,以免得罪神靈。屠夫禁忌亥日殺豬。屠戶不吃豬血,但可吃新鮮豬肉。殺豬後要先割一塊一二斤重的方塊肉,貢獻「養育大神」,然後才能自己吃。否則,來年主家養豬不順當。

養牛的禁忌

由於人們敬牛愛牛視牛為農耕之寶,連出欄糞也有禁忌俗規。一般出欄糞忌諱即有即出,要擇吉日。若牛糞積得太多,等不及吉日到來,農家就要到牛欄屋前,右腳跪地,左手掐掌,口裡念咒,右手拿鋤挖地三下,謂之「掐無期掌」。俗信這樣做以後不會因出牛糞而犯「地煞」。有的是在牛欄屋裡掛一杆鈎子長秤,秤上掛一秤砣,俗謂「秤砣雖小壓千斤」,此法也可壓邪避煞,保護耕牛安然無恙。有的地方則在牛欄門前掛一牛蓑衣,據說也有辟邪作用。

漢族人一般禁忌殺牛,南北朝時期有明文規定,嚴禁宰殺耕牛。元朝以後漸食牛肉,但至今在廣大農村仍多不食牛肉。即使是殺殘牛,也多請單身漢為之。牛主一般都

◆牛圈常用的吉祥物秤砣,上有「六畜興旺」

回避,圍觀的人須把手放背後,以免被牛責怪見死不救。舊俗有的地方牛老死後,主家要焚香燒紙錢,吊唁說:「你這一世在凡間受了苦,打發你盤纏錢,下世莫再變牛,變人到諸子貴家去享清福。」並燒香請神,求玉皇大帝保佑它下世轉人身。

另外,有些地方在飼養牛時,也要看其生理長相。如五個奶的雌性水牛就屬於忌養範疇。因為「五奶沙,不死人就敗家」的諺語使人們不得不對其敬而遠之。

狩獵,作為一項古老的謀生職業,包含著豐富多彩的擇吉和禁忌習俗,其目的在於避免人們的行為給狩獵帶來不利的後果或危險,以保證狩獵活動的順利進行和狩獵者與狩獵成果的安全。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自從人類出現,人類就是靠狩獵和采集野生動植物為食而求得生存的。狩獵的成敗直接關係到他們自己的生死和種族的興亡,成功狩獵是他們種族興旺的根本保證。在舊時人們的觀念中,成功狩獵並不取決於獵人的靈敏力量投射技巧和工具的好壞,而是取決於神靈所賜予的神秘力量。於是他們把希望寄托於神靈,祈求從神靈那裡獲得神秘力量,賜給他們豐足的野獸。

出獵前祭神

在狩獵工具十分簡陋的時代,人們都懷著一種敬畏和恐懼心理,自然崇拜觀念很

198

◆狩獵圖

深。因此狩獵者出獵前要舉行祭祀供獻山神的儀式。他們相信,隻有祭拜過山神,山神才能保佑獵人和獵犬的平安,才能保佑狩獵有所收獲。

在湖北神農架地區,獵人們認為獵獲物都是山神所賜,因此他們在上山打獵前必須擇定吉日,並在山獵前要燒紙錢,還要為山神供上雞肉饅頭,跪拜祝禱,甚至還有翻筋鬥儀式。而且獵獲到獵物時不能立即抬走,須用木簽把它的腳釘在地上,禱告山神感謝恩賜,否則下次打獵時就會倒運。

在浙江金華等地,狩獵時也要祭山神,人們用香紙縛在毛竹上以示崇敬神。許多地方還在上山後,壘一個三塊石頭的山神位進行禮拜,祈求獲得豐厚獵物。

另外,在有些奉行圖騰崇拜的民族中,甚至把某種動物作為祖先神來崇拜。這種動物,受到保護,不能隨便殺傷,如果要殺傷,就要舉行一定的儀式,表示贖罪。如我國東北的鄂溫克族崇拜熊神。

狩獵中的擇吉習俗

狩獵,因其具有很大危險性,大都需要集體進行。所以在長期的生產過程中,人們形成了許多適宜各地民眾的狩獵擇吉習俗。

舊時,獵人們大都很講究挑選時間。除了臨時組織起來捕殺那些危害農作物的野獸,一般認為正月戌二月辰三月亥四月巳五月子六月午七月醜八月未九月寅十月申十一月卯十二月酉等日子適合行獵。

狩獵剛出門時,尤其忌諱獵犬大小便,或有人問去哪裡打獵等等。而且獵手自古就不從「人主公」的宮前(土地廟)路過,否則會被視為不吉利。

在狩獵期間,鄂倫春族鄂溫克族獵人禁忌給家裡捎信,家裡也不能捎東西來,否則,對狩獵不利。狩獵時禁忌把木棍橫放在經過的路上,必須用木棍標誌時也要順著放。據說橫放木棍會使打獵遇到阻礙,不順利。打獵時燒木柴,禁忌燒崩火的木柴,怕甭火的木柴崩著了山神爺,使狩獵無獲。燒的木柴喜短忌長,據說燒的木柴長,打獵的日子也會拖得很長。狩獵人之間禁忌吵鬧或打架,否則,必定打不到野獸。狩獵的現場還禁忌丟棄煙頭彈殼,遺留糞便等,在打到獵物後,要把地上的血跡汙物收拾乾淨,目的都是怕後來的狩獵者受到影響。

鄂倫春族打獵時,還禁忌射擊正在交配的野獸。認為打了這種野獸就再也打不著其他野獸了。但是等到野獸交配之後,便可以射擊了。

如今,雖然在有些地區和民族中,狩獵活動還是十分活躍,並且沿習和發展了古代的狩獵擇吉習俗。但在大多數民族中,狩獵已不再是經濟活動的主要手段,它們有時隻是作為生活資料的補充或出於某種經濟交換價值的需要而被傳承下來。

199

◆清代張穆《郊獵圖》

戲業是一種傳統娛人的職業,舊時從事這一職業的人身份較低,為了生存發展,戲業中充滿了神祗信仰和迷信禁忌。這些做法其實是企圖通過防範和回避與鬼神發生沖突而采取的「消極防禦」措施。

戲業舊稱梨園行戲行,戲曲劇團稱

為戲班班社,戲劇演員稱為梨園弟子等。

大由於表演的內容和劇種不同,戲業擇吉習俗

中呈現出明顯的地方特色。

國戲業敬拜祖師神

上梨園業供奉的神靈相當多。各地方劇種

下所奉之神有同有異。一般說來,戲業中的祖師

五神有:老郎神唐明皇周莊王觀音大士

九皇爺優孟等。這些所謂的祖師神大都是一

種「訛祖」現象。不過,戲業中人對其祖師都

非常虔敬,俗以為對祖師神敬奉,才可以得到

藝技方麵的「神授」,才能演好戲。

信奉老郎神的戲班,巡回演出時,要把老郎神的神像裝在大衣箱裡,安置在頭一輛車上,車上不準坐女人。下車時,箱子不準放在地上,下麵必須用木板或棚杆墊住才行。老郎神用於孩形,在前場任意顛倒,不以為褻,但到了後場則要尊敬禮遇之。否則,祖師父會怪罪,大則降災,小則生病。傳說唐明皇曾經扮演過小醜(小花臉)200的角色,因此信奉唐明皇的戲班,演小醜的演員有許多「特權」。如別人不能坐的地

方,他可以坐,別人不能說的話,他可以說等。又傳說唐明皇是打鼓佬,所以打鼓佬坐的位置叫「九龍口」。至今場麵「九龍口」的位置隻有鼓師才能坐,其餘人不許亂坐。

信奉「九皇爺」的戲班,每年九月初一,做「九皇會」,要吃九天素食,用齋戒的方式敬奉祖師,認為隻有這樣,才不會在台下唱錯詞兒和翻跟頭跌傷。

有的戲班還敬奉「五仙爺」,即狐狸黃鼠狼刺蝟蛇老鼠五種動物。戲班裡的所有人都忌諱直呼這五種動物的名稱,隻能稱胡三爺黃少爺白王爺柳七爺灰八爺。在後台還根本不許正眼看它們,否則,戲台就不得安寧,表演難以進行。

戲業行規擇吉

除了職業性的敬神與拜神外,戲業藝人還立有許多行規習俗,規定了一係列的禁忌。如戲業中規定演什麼戲要對什麼道具頂禮膜拜,否則,認為台上會出事。不遵從的人就不能吃唱戲這碗飯,要受到責罰。

新建的戲樓戲院廟台等首場演出的戲班,或演出時出了大事故,死了人,都要舉行「破台」的祭禮。在後台牆上掛一紅胡須,意為代表判官,以此避邪祛災。在夜間讓一有武功的演員扮演靈官,在舞台上追趕一由旦角扮演的「女鬼」。把「女鬼」趕跑。殺一隻公雞,把雞血灑在戲台四周。然後放鞭炮敲鑼打鼓一通,就算破台了。

演戲又受時間和地點的限製。演戲忌黑道凶日,必於黃道吉日方可。還規定某某月不能演戲,或者二八月,或者三七月不同。據說此間若動響器演戲會冒犯天神,招致雹災等凶禍。

舊時藝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許多禁忌。比如藝人最忌聾啞,所以早上漱口不許說話,因為口裡有東西,說話含混不清,有啞巴之嫌。不許看小人書,意為不能同「啞人」打交道。龍牙等類的字眼也忌諱,把龍說成「海條子」,牙說成「柴調子」。藝人也最忌「散」字,因為「散班」是戲班子裡最大的災難。比如說雨傘,得改叫雨蓋雨遮雨擋雨攔。這些都是求吉心理的反映。

戲業藝人對技藝傳授特別看重,有「江湖一點訣,不對妻兒說」的規矩。如果一定要傳的話,也是「傳男不傳女,傳媳婦不傳走仔」,生

怕藝業傳到外姓人家中,砸了自己的飯碗。戲班裡收徒,往往是閉門教演,禁人窺視。現在戲業藝人的社會地位得到提高,戲業中許多習俗禁忌也大都被破除。

中國自古以農業為主,素有輕商的觀念。而經商又經常會麵臨賠本的危險,因此,舊時商人們尤其重視一個好的開始,即新店鋪開張十分重彩頭。在這一日處處滲透著商賈們的求富願望。

祈財求富是經商者的共同願望,因此,店鋪開張十分重視好彩頭,這就要求

大商人們在這一天考慮方方麵麵的因素,每中一具體的事項都要結合實際來選吉避凶。國商業中人希望能通過這些行為獲得財運亨

上通。盡管有的商賈並不迷信,但為了心下安,也奉若圭臬。五千年

202

商人拜財神

在我國古代,商人們認為財神是商業者的直接上帝,他能使你一本萬利,富甲天下,也能使你萬本無利,一貧如洗,所以他們把財神像貼在店鋪裡,供在臥室裡,每年春節都要設香案擺祭品,然後,供動財旺等條幅貼在兩旁,焚香禱告,祈求來年生意興隆財源旺盛。

關於財神的形象,眾說紛紜。明朝早期,民間出現了五花八門的財神。如:五顯神五通神五聖神五路神五盜將軍利市仙官金元六總管金元七總管趙公明等等。他們都在不同時期和不同地方受到不同程度的崇拜。這些早期的財神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在成為財神之前都是些出身不好的凶煞惡神。這也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輕商思想。

到了後來,人們接受了財神的概念,商人的地位也提高了,便出現了出身名貴的文才神比乾範蠡,武財神關羽。中國人對財神的信仰和崇拜也一直延繼到今天。在中

◆財神國的大小城鎮到鄉村的餐館飯店商店工

廠及其他經營單位,都可見財神的供奉。

開業擇吉禮儀

舊時新鋪開張是大喜大慶之事,自然要選擇吉日。然後門前掛上燈籠,貼上寫有「財源茂盛達三江,生意興隆通四海」「搖錢有樹聚寶有盆」「日進千箱之寶,月招萬裡之財」等吉祥對聯,以求開張大吉,生意興隆。

有門路的店家請官員名賢贈送招牌聯軸,登報誌賀。店號多以二字或三字,離不開「生意興隆」「財源茂盛」之類的吉祥語。

店鋪老板則穿著入時的新衣,在店堂內招呼顧客,接待前來恭賀的客人。遇有貴客,則請內坐敬以煙茶,款待酒飯。在開業的頭三天,通常實行優價酬賓。有的店家還在新開業時向顧客饋贈小禮品,以擴大影響,招徠顧客。商家通常對當天的第一筆生意尤為在意。第一筆生意若順利成交,則視為「開張大吉」。故商家在做當天第一筆生意時,一般都能通過讓利或提供優惠服務等手段,達成交易。

店鋪開張後,就要記賬。記賬有種種規矩,有流水賬總賬銷貨賬等。賬簿要從上至下書寫,如果還剩一格時,這一空格中往往要填上「生意興隆」「財源茂盛」「黃金萬兩」等吉利詞語。

經過認真的準備,開業儀式才能順利進行,這樣才能為商家討一個好彩頭,為將來的發展獲取一個吉利的開端。

商人最大的心願就是生意興隆發財致富,所以在商人中有許多俗語,如「賞頭份」「祭財神」「開財門」「開張慶」等都是以祈福求財為目的。在整個商業交易的過程中,無不體現了商人們求吉求福的美好願望。

商界處處彌漫著風險,潛藏著危機。

所以舊時各地民間商界就形成了一些旨在避

大凶趨吉的禁忌習俗。商業中人希望能通過實

中施這些禁忌獲得財運亨通。

國經商禁忌

上古代商業有坐商和行商兩種。這兩種

下經商者過去都有他們的禁忌。坐商的禁忌很

五多。在浙江湖州的店鋪裡,不許人坐在櫃

千上,因為櫃是儲錢之器,坐上去會使生意不

順。此外,不許人們站在店門檻上和用手敲

204

◆古代商業貿易圖

擊賬桌,這樣會招致蝕本或生意不順利。不許在店堂門口打哈欠伸懶月要,更不許朝店門口小便。不許學徒往外掃地,因為這些都會把財氣掃出門,招致折本。此外,一般店鋪都忌諱有人在店鋪前的長條椅上臥睡。

挑擔出門經商的人,忌單日出門,最吉利的日子是逢八,認為此日獲利多。走江湖者忌逢七出門逢八進門,民間有「七折八扣」之語。行商的扁擔禁忌別人從上麵跨過,尤其忌女人跨過。

商行種類不一,禁忌也就各異。如賣布匹的忌敲量具;賣酒的忌搖晃酒瓶,否則,說酒喝下要頭暈。藥店年初進貨,須進胖大海和大連子,取大發大利之義。在江蘇南京的茶社飯鋪,三人一桌,如空一位不坐,謂之「關門座」,為鋪主最忌。店員不準在店內看書,雖工餘亦不例外。老板但圖一本萬利,豈肯「輸」掉老本?所以忌諱。此外,過去漢族一些地方,還有賣豬不賣繩的禁忌。賣豬須用繩縛牽出,但出賣時,必須要回繩索,如果連繩索一起出賣,如同連運氣一同帶走,被認為對以後養豬不利。賣

藥的人忌對顧客說再來;賣餃子的,忌說破了,要說掙了。無論商家百姓,正月初一到初三都忌諱向門外潑水倒垃圾,人們認為水土出門如同財氣出門,而年為歲首,這樣會使一年財氣不佳。

商業禁忌語

舊時商業界流行一套禁忌語稱作「八大塊」或「十八塊」。這些詞語說出口,一定要按規矩改成其他說詞,否則會帶來厄運,並受到同行人的懲罰。如:凡店鋪門市總成朝陽,典當為興朝陽,鹽店為信朝陽,衣店為皮子朝陽,布店為稀朝陽,雜貨店為推懇朝陽,蠟燭店為紅耀朝陽,鞋店為踢土朝陽,染坊店為浸潤朝陽,襪店為簽筒朝陽,靴鋪為魚皮朝陽,肉店為流官朝陽,麵店為千條朝陽,帽店未頂麼朝陽,磚瓦店為火上朝陽,秤店為把朝陽,綢緞店為光亮朝陽,筆店為毛錐朝陽,墨店為玄壤朝陽,行商為乍山,水客為萍兒,山客為鹿兒,等等,可見分行又巨細並且應有盡有。

在古代,商業中除有禁忌語之外,在清末明初又形成若乾商人通用的切口。例如:店東成為老板,店東的兒子稱為小開,經理為阿大,協理為阿二,好買主為糯米戶頭,壞買主為餿飯戶頭,主人為點王,賬房為龍頭,交易的中間介紹人為掮客,夥計為猢猻,店員倚櫃台而立為石獅子,學徒為三壺,學徒遭辭退又經調停留用為還場,店中雜役為出店,店主為夥計加薪為串頭,店主不滿夥計想辭掉他為待幫,賬房作弊為桂龍,賬外作弊為飛過海,店員優惠熟人親友為賣小蛇,不收錢支貨為丟飛包,托人簷下交易為廊簷五聖,代人交易並且無牙帖為白拉,硬索回扣為除帽子,盤賬為點元寶,以惡劣的物品賣高價為賣野人頭,等等。

205

◆清代招財進寶翡翠佩件

語言擇吉是指在特定場景中以語言文字的形式來表達祝頌恭賀等祥瑞的意思,多為含有吉祥意義的短語。比如在喜慶時節,人們往往忌諱不吉利的話語,生怕不吉利的話語會成為現實,為此人們喜歡祝頌性的語言,以增加祥和的氣氛。

中國是禮儀之邦,人們形成的求吉納祥的心理和意識,多是通過語言來表達的。

大中國人在生活中都喜歡聽一些讓人高興的祝

中頌恭賀的話語,以討個吉利的口彩。

國吉祥的語言上吉祥語言是表達人們求吉心理的重下要形式。如過年人們見麵時都要說「新年

五好」「恭喜發財」等互相恭祝的吉語;親

千友結婚時,會恭祝新人「白頭偕老」「早年

生貴子」等;祝壽時,對長輩要說「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等吉語……總之,節日

和其他喜慶活動中,都要說吉利話,絕對不可以說不吉利

的話語,不然

會遭到唾罵。

有一則民

間笑話,反映

出人們這種語

言擇吉的心

態。從前,有208個買賣人最迷

信吉利話,而◆有吉祥語言的中國結

他的夫人說話又偏偏直來直去。年五更說話最靈驗,常能關係到來年的運氣,買賣人怕夫人說出不吉利的話,便提前囑咐:「等煮出餃子發現有破的時,千萬不能說破,要說掙了。」夫人把話牢牢記在心裡。誰想這年的餃子包得結實,煮熟後一個沒破。夫人揭鍋一看,高興地說:「今年好,一個兒也沒掙。」買賣人聽後氣得大罵。

吉語在人們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大量運用,對個人和社會有一定的益處,是家庭社會安定團結的一種催化劑,至少可以使人獲得一時的心理平衡,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和愉悅。

語言禁忌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海賊之死神帝國 三國之白馬關郎 國際倒爺,從海上貿易開始崛起(大國貿易,從海上行商開始崛起) 超凡世界的資本惡魔(李氏) 從魷魚遊戲開始莽關(莽穿諸天的玩家) 開局打造神兵的我卻跑路了 三國之從十常侍之亂崛起 明日之後之最強肝帝 薪火玩家 我在獸世直播種田養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