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中法戰爭(2 / 2)

加入書籤

醇親王叩頭回道:「六哥不肖,終為宣宗所愛,陛下曾侍文宗之側,亦當知曉,先帝在時,恭王獲罪,先帝雖欲懲戒,仍以骨肉之親,加以厚恩寬貸,請神皇看先帝麵情,饒過六哥這回吧!」

鈕祜祿氏並不買賬:「以宣宗愛深、文宗寵渥,不能使如此薄性之人有所感念,何況及於孤身。」

奕詒領頭作保:「臣弟願與六哥盟誓,此生此世,永遠忠於神皇陛下。」

「奴才附議!」惇醇二王恍然大悟:神皇算是挑明了己的意思,先帝沒籠絡住恭王,她也不相信己能籠絡住奕訢,既然不能保證他的忠心,那就隻好讓其先走一步了。

孚親王回道:」六哥懼洋,百官深知,倘其果敢見識及於神皇萬分之一,此番舉動,便有故意之嫌;倘其愚拙短視,貿然進言,必非蓄謀妄動,請神皇明鑒。」

「不教你管外務部,真是可惜了舌辯的才乾。」孚親王的話也是一語雙關:如果奕訢是有意為之,證明他蠢笨無能,沒必要和他一般見識;若是無意為之,那就是目光短淺,何必因此忌諱,對他處以極刑?

天道五年寒食正日,惠親王率宗室諸王盟誓太廟,約定「世忠神皇、永勿有貳」,鈕祜祿氏見好就收,隻除奕訢議政親王銜,免革黃帶子,這才保住了他的一條性命。

與此同時,越南的戰事也有了變數。

馮子材軍威既盛,遂以步步為營之法,蠶食法國在越南中部的利益,法國議和無果,遂將所有亞洲艦隊合編為遠東艦隊,分兩路開進福建福州及台灣基隆,一方麵脅迫清廷接受議和,一方麵準備隨時發動攻擊,占領這些口岸。

鈕祜祿氏正式頒詔: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統管海防備邊司,整合東南五省軍政事宜,授臨機決斷之權;中樞事務,仍由鍾親王署理。

天道五年七月初五,法艦炮擊基隆,強行登陸,清軍在台灣巡撫劉銘傳統率下奮起抵抗,擊退了法國的進攻。

隨後,法國政府照會清廷,同意以「法占南圻、清占北圻,中部緩沖、賠償軍費兩百萬兩白銀、恢復法國在華所有特權」為條件,給予清政府最終和談機會。

清廷言辭拒絕,除調南洋水師馳援台灣外,命閩粵各省水師嚴守岸防,以免應戰倉促,措手不及。

七月二十三日,法國兵艦駛入福州馬江,對大清船艦發起猛烈攻擊。

主持福建軍務的海軍部侍郎、南洋船政大臣沈葆楨親督戰,率福建水師將法國艦隊堵截在了馬尾船廠之外,此一戰,福建水師以陣亡一百二十一人、損失戰艦十三艘的代價,擊沉法艦兩艘,重創法艦兩艘,勉強守護住了這座大清當前最重要的艦船工業基地。

馬尾海戰後,朝廷再無議和之聲,左宗棠急調長江水師南下,協助福建、江蘇加固海防。

壓住彈劾沈葆楨的折子,鈕祜祿氏電致馮子材,命其火速南下,盡全力驅逐法國在越勢力,力圖轉移法國視線,取得陸上戰爭的主動權。

這也是陸軍部的建議:相較海軍,大清的陸軍優勢更加明顯,如果能在陸上取得勝利,至不濟還能得個勝負參半的結果。

鑒於大清沿海防守嚴密,法軍開始全力進攻台灣,力圖以台灣作為越南談判的籌碼。

八月底,法艦分兩路進攻台灣基隆和淡水,劉銘傳采取陸路守基隆,海路守淡水的方略,遏製法艦僅占基隆一隅,一直沒有獲得縱兵深入的契機。

九月中,南洋水師抵達台灣,因經驗不足,被法艦擊沉軍艦兩艘,幸得劉銘傳率台灣水師腹背殺出,這才轉為戰略主動,憑借數量優勢,解除了淡水之圍。

海戰膠著之際,扭轉整個戰局的還是被鈕祜祿氏寄予厚望的入越統帥馮子材。

馮子材在劉永福的建議下,率領兩萬清軍精銳並黑旗營火速南下,強占越南重鎮占城,以此為基地,直接將越南王都順化城籠罩在了清軍勢力範圍之內。

為免順化失陷,南圻法軍傾巢而出,在順化城的北大門豐田縣與清軍狹路相逢,兩軍展開了激烈決戰。

作者有話要說:  奕訢不是怕戰敗,而是明白大獲全勝後產生的後果。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這該死的第二異能 尼羅河的倒影 德妃的躺贏人生 全民領主:開局召喚德邦總管 全球數據化:我能強化萬物 海賊之麥田守望者 離婚後少奶奶她光芒萬丈 你是我的朝思暮想 扮醜後被千億大佬纏上 諸天之天外降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