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 第98章 98(1 / 2)

加入書籤

前有步兵盾矛陣,後有重甲騎兵,咬牙之後,蠻人將領努力收攏隊伍,示意向前沖鋒。

結果他們離盾矛陣還有數百步的距離時,密密麻麻的箭雨鋪天蓋地壓射而下,蠻人隊伍頓時人仰馬翻,緊接著地麵彈起一道又一道的鐵質絆馬繩,好不容易接近西北軍的陣地時,又是一陣密密麻麻沖擊力極大的弩nu箭激ji射而出。

蠻人的士兵被重甲騎兵沖擊了三成,被弓箭射擊了兩成,又被弩nu箭射擊了兩成,到最後能沖到西北軍步兵陣前的連三成都不剩,然後就撞上盾牌組成的銅牆鐵壁,又被盾牌後捅出來的長矛戳到在地。

撞不開西北軍盾陣的蠻人隻能再次收攏隊伍,看看周圍所剩不多的族人,除了撤退,蠻人將領根本別無選擇。族人戰損率太高,再強行下令攻擊,隻會讓剩餘的隊伍徹底崩潰,更重要的是,蠻族的血脈必須保留下去。

可惜,這樣的奢望在逃亡之路的前方看到另一批嚴陣以待的西北軍時徹底破碎。

這一戰,正麵戰場持續了數天,圍剿零散逃亡的蠻人又用了數天,終於解決了侵略者的西北軍放下武器回歸農田,此時正是春耕的時機,該死的蠻人耽誤的時間影響的可都是最後的收成。

後來,二十萬西北軍大敗五萬蠻人的捷報傳回了京城,聽聞定王和洛軍師親自上戰場擊殺數百蠻人的消息後,京城朝堂上的人都傻眼了,不是說那定王也油盡燈枯了嗎?不是說那洛軍師小人上位把持著定王府的權柄嗎?怎麼真相和傳言一點都不一樣?

也不知道西北大捷的消息是不是真的有沖喜的效果,昏昏沉沉許久的皇帝難得清醒了一段時間,已經和唐王以及周王結仇的外戚勢力連忙在皇帝耳旁說壞話,於是,皇帝得知他昏迷時唐王和周王最跳,而定王老實守在西北還取得了一場足以載入史冊的勝利,皇帝借著最後的精力召集了大臣,下旨將皇位傳給定王。

互相鬥得眼睛都紅了的唐王和周王哪裡能接受這樣的結果,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暫時合作,帶著屬於他們的力量反了,整個京城落入唐王和周王的控製中,就在兩人嚴密警惕著定王和西北軍的動向時,西北再次傳來消息,定王正忙著西北的春耕,是真的無意摻和京城的爭鬥。

這下子,是真的沒人能看懂定王的意思了,都到這種地步了定王仍堅持無意大位,難道他真就偏安一隅?

無論說的話是真是假,定王的實際行動確實是繼續安分深耕西北,苦等許久等不到定王接招,原本就是短暫合作的唐王和周王合作不下去了,雙方又鬥了起來。

漸漸的,除了唐王和周王兩方勢力以外的其他勢力實在受不了繼續這麼亂鬥下去,以各種手段派人離開京城前往西北,請定王前來主持大局。

這一等,就等到了夏收結束。

唐王和周王已經鬥到兩敗俱傷,中間唐王曾短暫的占據上風,甚至舉辦了登基儀式,然後惱羞成怒的周王打出了同歸於盡的大招,兩位王爺一倒,朝堂的局勢再次回到各方大臣和世家大族手中,派去西北迎接定王即祚的使臣三天一小波,五天一大波。

夏收之後短暫獲得一點空閒時間的程譽和洛年年終於答應下來,帶著二十萬西北軍以及三萬精挑細選出來的指導團隊,被請動南下來京。

程譽登基新帝的儀式結束不久,就舉行了迎娶洛年年為皇後的大典。

原本女扮男裝拋頭露麵攪動風雲還來歷不明的洛年年想成為皇後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可是大臣們不讓她當皇後,程譽就不肯回京城稱帝,沒辦法,朝堂上的大臣隻能捏著鼻子認下了這位言行異常出格的皇後。

很快,新任帝後讓他們明白,他們先前最大的擔憂成真了。

明明在對抗蠻人乃至登基稱帝時都顯得生龍活虎的前定王,卻在當上帝王之後又倒了下去,直說身體不適,精力不佳,將批改奏章的權力移交給了皇後洛年年,甚至上朝時,都帶著皇後一起坐在寶座之上。

皇後更是沒有辜負她的赫赫威名,拿到權力的第一件事就要求從京城到地方都按照她提供的格式寫奏章,沒事不要隨便遞交無用的奏章,有事直接說事,不要寫一堆看著花團錦簇實則毫無意義的贊語。

這還隻是第一個下馬威,緊接著,皇後將她在西北實驗成功的改革方案搬到了京城,從京城開始,再次強勢推行她的改革方案,第一步,就是要各世家大族將吞並占據的土地吐出來。

曾備受唐王和周王迫害而主張將定王迎回的朝臣和世家大族悔不當初,可惜,他們已經無力阻攔,隻因跟隨帝後一起前來京城的二十萬西北軍不僅沒有離開,還直接在京城駐紮下來,充當改革的帶領者。

為表反對,朝臣們一齊罷工,結果第三日就被告知各自的職能已經被皇後帶來的指導團隊的頂替了。

在西北推行了兩年的大學堂為洛年年培養了大量實用人才,不僅撐起了朝堂的運轉,還按照洛年年的意誌強行將改革進程推進下去。

這股自上而下的改革浪潮在西北發芽壯大,從京城席卷而出,在接下來的五年給整個璃國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

遍布璃國各處的大學堂讓所有孩童都能以最低的成本接觸到知識,小學堂則將各式各樣的生活技能傳授給百姓。

擅長讀書學習的人可以通過考試走上管理崗位,而擅長手工勞作的人可以通過辛勤勞動換回豐厚的回報。

全國的糧食產量每年都翻倍提升,充足的糧食讓普通百姓都能吃飽吃好,然後將精力轉向學習或者做工提高生活質量等方麵去。

在這個年號被定為「天啟」的朝代,百姓的日子蒸蒸日上,宛如真的獲得了上天的啟示。當然,百姓清楚的知道,這一切歸根結底是因為他們擁有一對彪炳史冊的帝王。

之所以說是一對帝王,是因為天啟三年,天元帝退位,將皇位徹底傳給了曾經的皇後洛年年,年號不變,帝號為天啟。

彼時,朝堂上下皆是天啟帝培養提拔的人才,舉國上下聽不到一絲反對的聲音。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在修羅場沉迷修仙 本座真的沒有棄養靈寵 和豪門影帝閃婚後[穿書] 歸期 我家先生有點冷 異世界中的替身使者 希臘:新神紀 我當仙子那些年 你好,沉浸式療法了解一下? 被頂流弟弟寵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