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八十五章(1 / 2)

加入書籤

姍姍來遲的小米反而可機會搶在特斯拉delQ、蔚來ET3、ES3、理想S02真正放量之前,而且完美避開了冷啟動的尷尬。

當年李斌創辦蔚來,拉了雷布斯在內的很多大佬撐場,小鵬甚至曾向陸正耀的神州優車猛拋橄欖枝,這是初創品牌的悲哀,要麼示好資本,要麼委身渠道。

對造車來說, 虧得起也是一種超能力。

2003年成立的特斯拉,前幾才實現首次全年盈利,恆大燒了一百八十多億還是一地雞毛,蔚來累計虧損四百億,財雄勢大的華為,也隻是給車企做解決方案, 強如蘋果,真到臨門一腳也是逡巡不前,這就反襯了小米的決心。

但新能源車的人民選擇獎,遠比當年的手機難拿。

小米引以為豪的性價比,表麵是用戶端的產品力,其實是供應鏈的控製力。

手機是硬件驅動,小米通過秒售罄+長備貨模式,給自己留出了非常良性的現金流量周期,存貨周轉期45天,達到了沃爾瑪的水平,

2017年小米免費占用供應商資金是36天,2018年達到77天,雷布斯說2016年才學會交付這個詞,未免矯情了。

小米汽車很可能是這個玩法的跨界復製。

因為小米不甘於做Tier 1,不屑於做解決方案,目標肯定是整車製造,而且一上來就會走量,這樣占比40%的三電係統成本控製尤為重要。

原以為2025年之前動力電池會持續短缺,何小鵬據說為了拿到配額, 還在廠方蹲守了一周,其實隨著寧德時代等企業大舉定增擴產,規劃的產能已經超過1712GWh,足以填補1151GWh的產能缺口。

三年後將是電荒到電剩的轉折點,屆時供應鏈話語權將會轉移到整車廠手中,小米汽車選擇今年亮相,高管王翔說小米汽車三年後絕對來得及,應該是早就算準了這個時機。

雷布斯也把整個車圈跑了一遍,從長安、東風到廣汽,通用,從寧德時代到博世,一個不落,四月的閉門調研會上,數得上名號的業內大佬和友商都來捧場。

小米的規劃據說是三年內每年一款新車,累計銷量達到九十萬輛,這樣第一年就算較少,至少有十五萬輛的規模,夠不上特斯拉,但絕對秒殺蔚小理了。

現在法係品牌、韓係現代、廣汽菲克都有現成的產能退出, 接盤價格合理, 為了吸引小米落戶,很多地方也有優惠政策,小米自建工廠也不是問題。

在技術布局上,小米和旗下的順為投資了做自動駕駛的nta,縱目科技、Deetion,做激光雷達的禾賽科技,以及做動力電池的蜂巢能源,材料行業的贛鋒鋰電等等。

在通訊模塊方麵,智能汽車的5G SE ,這是標準必要專利,授權費可能低於智能手機,這是技術的紅利。

小米汽車團隊也快速搭建,翻倍薪資搶人,工程師月薪基本兩萬起步,雖然還沒到上海特斯拉的水平。

至於定價,小米真不是人民要什麼,我們就給什麼。

前幾年周鴻禕拉著哪吒汽車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發布會,喊出了為人民造車,但到現在為止還隻是一句口號。

五菱叫響這句話,除了這幾年期間的表現,主要是造出了那台史上最便宜的宏光niEV,298 萬元的價格,最挑剔的人民都不好意思吐槽了。

但是變身網紅的五菱就算有了秋名山神車的名頭,產品力輸出也隻限於十萬以下的區間,對優質溢價客群幾乎沒有殺傷力。

小米更有品牌溢價權,但遠不是隨心所欲。

電動汽車,做,還是不做,這是個問題。

雷布斯也曾在微博發起投票,你希望小米的第一輛車是什麼價錢?

接近百分之四十的人支持十萬元以下,其次是十到十五萬元,選擇三十萬元以上的,不到百分之八。

小米的尷尬在於,拉低到五菱的水平,未必鬥得過五菱,要搶特斯拉的客群,短時間辦不到,隻是弄死蔚小理有多大意義?

所以雷布斯選擇二十萬元左右是深思熟慮的。

小米汽車走量的前提是主銷車型打入主流市場,這就不能依賴政策催生的偽需求,因為汽車是比手機更成熟的耐用消費品,那些隻圖上牌方便或是不限行才買車的客群,撐不起溢價,也不會貢獻口碑體驗。

所以新能源車兩極分化,十萬元以下和二十萬元以上的市場都在蓬勃發展,反倒是中間段的產品力打不過汽油車,有能力突破這個次元壁的,現階段隻有特斯拉。

小米汽車定位二十萬元,正好支撐四十萬體驗,三十萬硬件這個邏輯,完美避開了特斯拉和BBA的高端新能源車,與其他造車新勢力有產品錯位,至於廣汽埃安、比亞迪宋等競品,小米有品牌優勢,需要當心的可能隻是大眾ID係列。

這樣子站穩腳跟的小米就不怕特斯拉了,因為產品再好,不破信仰,強勢品牌自帶粉絲屬性,當年小米手機隻怕華為,不懼蘋果,小米和特斯拉之戰一如當年的米粉和果粉,會打得很熱鬧。

定價中庸的小米汽車,真正的風險是激進創新。

由於成本透明,新能源車的利潤隻有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左右,有些公司明知自動駕駛並不完善,仍然用誇大宣傳支撐溢價空間,活生生把賣點變成了隱患。

造車新勢力的技術儲備也拚不過傳統車企。

小米2013年有意造車,2015年開始專利布局,申請量每年遞增,按智慧芽的統計目前已有951件,其中96%以上是發明專利,從專利估值來看,特斯拉約為2億美元,蔚來1864萬美元,恆大、小鵬、理想都是800萬美元左右,小米大概1億美元。

比起傳統車企仍然是九牛一毛,BBA的專利估值都在10億美元以上,隻是大部分專利集中在,底盤、發動機等機械工程領域,造車新勢力在數據、檢測、通訊、交互上有錯位優勢。

雙方研發思維不在一個頻道。

小米的突破口是人機交互,關注的還是以應用體驗作為超預期的賣點,這是華國互聯網公司的強項。

超過80%的專利集中在車聯網、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等領域,比如根據周邊行人情況控製鳴笛音量,疲勞駕駛檢測,智能提醒車輛限行信息,Al路線和路況提示,駕駛員生物識別,手勢控製等等。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娛樂:心聲被聽,女總裁求我參賽 你好,左同學 安先生今天依然單身 重生八零:寡婦帶娃巧發家 如果可以我選擇不成神 鬥羅:規則 我真不想得罪丈母娘啊 隋唐金榜,我天選之子被曝光了 盛寵醫妃:王爺,王妃又丟了 穿成妖妃後我禍國殃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