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傳道(1 / 2)

加入書籤

早餐,依舊是慣常的白粥,煮得恰到好處,有著米香透出。

用印花的小木碟子,盛放著一些細細切過的鹹菜。

除此之外,就是一些豆腐花,撒上了些許新鮮的蔥花,裡麵放了點鹽塊。

蔥花是院子裡掐的,鹽塊是經過買回來的粗鹽自家二次煮過後的,已經沒有多少異味。

話說此時精鹽價格一直是居高不下,那種後世的如雪花般精細的細鹽不是沒有,但價格何止貴了數倍?

等閒人家根本用不起。

哪怕蘇家一直以來還算得上是寬裕,能買得起筆墨紙硯,甚至供應蘇淺雨念私塾,交得起束脩。

小溪自幼過得很苦,流落民間,身邊又無人照顧,自然早熟許多。

自打進了家門,就很勤懇,女紅、廚藝、洗衣、雜務,基本沒有不能做的。

尋常農家婦女該懂得,她都懂。

然而即便這樣,風吹日曬,種種操勞,依舊不曾消磨那份麗色,隨著時日漸長,漸漸出挑得如出水芙蓉。

此時,小溪正襟危坐,慢條斯理地夾菜、咀嚼。

蘇家到底家中還有幾分底蘊,祖上也曾出過地方官吏,有些清聲,規矩不多,但也是有。

例如,口中含有食物時,不語。

非得要吞咽下去,方可說話;又比如,喝湯水之類,不能發出太大聲音。

關於飲食方麵,更有許多注意,諸如飲食多清淡,每餐八分飽,以及珍惜食糧,不得浪費一粒········

這零零總總的規矩,看似尋常,實則便是「禮」,便是「德」。

蘇家祖上苦心孤詣,創造家規,以此規矩後人言行,用心良苦。

珍惜糧食,是教人惜福,培養勤儉之心,如此家業才能長遠;

飲食清淡,每餐八分飽,利於養生,於健康有利。

士族與尋常人家到底區別在哪裡?

區別就在這種種「禮」之中,而不在任何外在之物。

哪怕如今蘇家已經沒落,但依舊死守著某些東西不肯放手。

從玄學上來說,這也是祖德不衰的象征。

人世無常,繁華終有盡時,再大的功業,如指間沙一般,終有逝去時。

昔日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曾經或許闊綽過的蘇家,如今僅有這些許「禮」,還能追憶往日輝煌。

聖人說「易」,佛陀曰「無常」,便是指明這世間萬物變化之理。

並沒有一物,可以恆長不變,家族傳承亦是如此,總是會衰落的。

自風水上來說,就是風水流動之理。

然而家族可以衰敗,家風不可衰,祖德不可敗。

隻要這一家一姓之禮,能延續下去,其家德行不墜,終有重振之時。

這便是真正的世家之根基。

不在田畝,不在金銀,不在產業,更不在有形之物,而在這份「家禮」。

後輩子孫若能遵守這一家之禮,從細微處守住私德不虧,自然冥冥之中積攢福氣,不愁未來沒有前途。

有德者必有福蔭,常在吉祥,便是此世真理,在在處處,沒有不應驗的。

小溪很沉默,一直沒有出聲。

似乎是上次蘇淺雨的話,傷到了女孩的心。

蘇淺雨本有他心通之能,善能體察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之心,然而尋常時卻藏而不用。

此時亦然。

然而即便不用神通,他依舊能大致揣測出少女心意。

早餐時,輕悄悄的,氣氛略有些沉悶。

在這種氛圍中,蘇淺雨用了一碗清粥。

盡管此時他早已可以辟穀,三年不飲不食也不會有飢渴,但出於隱藏一身出塵之氣的目的,他依然勉強自己用了這些。

除此之外,還吃了一些鹹菜。

隨著溫暖的粥水下肚,伴隨著鹹菜的油香,來自俗世的米穀菜蔬之氣,滋潤這具肉身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混入了一些雜氣。

原本幾乎要遮掩不住的光,逐漸沉寂下去,借助了這層濁氣、雜氣的掩蓋,形成一層「塵垢」。

此時他重拾的境界尚且不算太高,力量也不算太強,隻需要定時進用人間飲食,便能借此掩蓋出世之氣。

然而隨著時日推移,道行法力哪怕是自我遏製的情況下,也會不斷水漲船高,直到恢復到曾經的境地。

這種過程不可阻擋。

此時,每日食用米粥小菜,就可借此掩蓋不凡,潛藏寶光;再過些時日,他可能需要每日食用葷腥,才能遮蓋愈發強盛的真身。

大凡降世真仙上真,都需種種方法,掩蓋自身非此世之氣,以免與人世格格不入。

譬如世人貪財,而方外真人不貪,但為掩飾行跡,不得不假做貪婪,以遮掩德行。

或是穿陋衣爛衫,或是臥於汙穢之處,或是故作癲狂,或是沾染人間財物以及五穀之氣,以此掩飾。

道行越高,德行越彰,那一身寶光瑞氣,便愈加明顯。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仙俠相关阅读: 那年夏天遇到她 神靈的位麵遊戲 邪風長生曲 神啟者說 我的孢子分身 聖職者的鬼氣無限 超神寵獸店 最強木葉教師 我修係統法則 英雄聯盟之開掛中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