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因功受賞,初見陳群(1 / 2)

加入書籤

「主公,州牧大人也知道這次征討烏桓,首功當屬將軍,奈何將軍以前聲名不顯,隻能列為次席。

不過州牧大人在具表中對主公大加誇贊,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首功在誰,還特舉薦主公擔任護烏桓校尉、漁陽太守、平北將軍,若是朝廷允許,也算是一步登天了。」

聽完狄仁傑的話後,公孫越不由暗暗點頭,劉虞的安排確實是頗費一番苦心,讓自己也挑不出任何毛病。

幽州下轄10郡78縣,漁陽郡下領9縣,治所漁陽縣(北京市密雲區十裡堡鎮,因其位於漁水(今白河)之陽而得名),包括河北、天津、北京部分地區,人口最多時達到43萬,隻在涿郡和上穀郡之下。

再加上漁陽郡位置特殊,扼守幽州北麵咽喉,乃是抵禦烏桓、鮮卑入侵的橋頭堡,地理位置極其重要。

公孫越原本隻是一個雜號將軍,還不是朝廷冊封的那一種,如今一躍成為重號將軍,還擔任一郡太守,儼然已經成了一方諸侯,畢竟十八路諸侯討董時,大多諸侯也就是太守而已。

太守作為一郡的軍政一把手,對郡內的人事有絕對話語權,郡內屬官和各縣縣令、縣長可以自行任免,然後報州牧府報備即可。

至於平北將軍,那就更加難得了,雖然四平將軍隻是重號將軍裡最低的一檔,但也是很多將領一生都難達到的高度,如此一來就有了更多職位用於安排麾下將領。

「文傑、仁傑,州牧大人乃是漢室宗親,再加上這次實打實的功勞,朝廷應該不會反對奏表,也就是走過場而已。

所以現在需要提前進行準備,將烏桓突騎的家眷遷到漁陽,一來充實人口,二來也能更好控製烏桓突騎,讓他們不敢生反叛之心。

如今已有兩萬騎兵,一時半會倒也夠用,但招募步卒之事需要提上日程,趁這段難得的和平時間,為不久之後將到來的戰亂做好準備。」

陳平和狄仁傑討論過,一致認為接下來的大戰不可避免,對於增兵一事非常贊成,不過也多有憂慮。

「主公,漁陽雖然還算富庶,但這些年經歷戰亂,田地荒蕪百姓失散,若是一下子增兵過多,恐會對百姓造成太大負擔,因此增兵不宜過多也不宜過少。」

對於狄仁傑擔心的事情,公孫越也曾有過考慮,把心中的想法說了出來,與兩位謀主一起討論。

「文傑、仁傑,漁陽地勢平坦、土地肥沃,雖然田地荒蕪,隻要抓緊時間開墾,明年定會有好收成,當下有幾件要緊事需要做:

一是統計人口並登記在冊,同時安置烏桓騎兵的家眷,對於這些人需要一視同仁,密切注意他們的需求和動向,這件事就交給文傑先生了。

二是丈量無主土地,重新進行分配,這一點你們拿出一個合適的章程,商議後立即實行,這件事由仁傑負責。

三是增兵之事,如今隻有一郡之地,養兵需以精銳為主,暫且先招募一萬步卒即可,這樣即可保證兵員素質,又不至於對百姓造成太大負擔,此事我會交給漢臣去做。

四是招募人才,中原之地經歷黃巾之亂和諸侯相互征伐,很多人才逃亡遼東避禍,需建立招賢館,待遇從優,家世出身可以放寬,品性也不用太苛求,隻要有一技之長者皆可以量才錄用,這一點也得由仁傑負責。

如此一來仁傑身上的擔子很重,我會盡快為你找到幫手,但在這之前你得多辛苦一些,對了,這次在上穀沮陽遇到的那個閻柔還不錯,我會將他調來漁陽,輔助你完成這兩件事。」

經過一番梳理,公孫越這才發現,自己這妥妥的就是暴發戶一個,人才儲備實在太少,治理一郡都有些捉襟見肘,要是以後地盤擴大,那需要的人才就更多了,還得在這方麵多花一些心思。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美漫之第七無限寶石 鬥羅之墮天 單獨降臨:七十億副本求生 從亮劍開始簽到劇綜 重生後影帝想當兒砸他爸 重生後又被病嬌弟弟盯上了 他在微風裡 絕命神算師 無盡殺戮 在平行年代裡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