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江家垸的前世今生(1 / 2)

加入書籤

長江穿過山峽奔湧而出後,便擺脫了高峽深穀的束縛,突然變得開闊起來,兩岸不再是「猿聲啼不住」了,而是進入「楚地闊天邊,蒼茫萬頃連」的一望無際大平原。正式結束了它4500餘裡奔騰激越的上遊行程,開始進入遼闊的長江中、下遊平原地區。這時候的長江恰如一匹脫韁的野馬,在廣闊無垠的江漢大平原上,撒開腳丫子一路歡歌狂奔。由於長江進入平原後流經古荊州地區,所以,這段河道通稱荊江。

千裡荊江以藕池河為界,分為上荊江和下荊江,上荊江的起始點為枝城——藕池口,河道比較穩定,下荊江為藕池口——城陵磯,河道蜿蜒曲折,素有「九曲回腸」之稱。荊江北岸是江漢大平原,南岸是洞庭湖平原,地勢低窪,由於下荊江河道彎曲,洪水宣泄不暢,故極易潰堤成災,素有「萬裡長江,險在荊江」之說。

過去,生活在這一片土地上的人們,其實很難實現安居樂業的,世代生活在頻繁改道的下荊江兩岸的鄉民日子過得很苦。九灣十八洲,十年九不收,三十年江東,三十年江西,說的就是下荊江這個地方。

江家垸村在下荊江南岸,背靠著荊南山脈,這裡的人們習慣於叫荊南,把江北稱為荊北。荊南荊北雖說僅一江之隔,往來交流並不是很多,荊南的女伢子很少願意嫁到荊北去的,荊北的後身子也大多瞧不上荊南的靚女。原因就是一江之水阻斷了荊江南北兩岸青年的正常交流。這樣也間接地造成了荊南荊北在風俗上有不小的差異性。表現在語言上荊南人講話蠻土的,荊北相對要文雅,是不是荊南的一聽話音就曉得了大概。居住在荊北的人講話往往帶著槍(腔),比方說稱呼前輩,荊南人喊「老人嘎」,荊北人叫「老人家」,荊北把未婚女孩稱呼姑娘,荊南跟荊北剛好相反,把已婚女子叫姑娘,比方說剛結婚的叫新姑娘。荊北管父親叫爹爹,管祖父叫爺爺,荊南人把父親喊爺爺,把祖父叫爹爹。好像隔了一條江故意叫著勁,總之,荊南荊北差別很大。話題扯得有點遠了,還是言歸正傳擺一擺江家垸的前世今生吧。

江家垸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叫丟家垸,顧名思義就是家隨時都有可能不保,洪水一來就被淹了,一根扁擔挑起全家的家當牽兒抱女往旁邊荊南山上跑,所以叫丟家垸。

丟家垸在人民公社後改名為東荊河鄉紅光大隊,大隊年富力強的後身子江朝東,把大隊長和黨支部書記一肩挑了。改革開放後的1982年紅光大隊撤銷,正式更名為江家垸村。江朝東擔任江家垸村第一任村書記。丟家垸被江家垸取代,這在很大程度上當然要歸功於江朝東,一方麵江家垸村江姓人占了村總人口的半數以上,其二是江朝東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以來,對村裡的發展是做出了巨大貢獻的,這一點不僅得到了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全村鄉民的認可與好評。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過去的丟家垸在村長江朝東,利用冬季農閒帶領村民興修水利,加固加高防洪大堤。江朝東光著膀子日夜奮戰在江堤上,乾部帶頭,社員乾勁足,連續奮戰了幾年,硬是把那個丟家垸的帽子給摘下來了。讓居住在這裡的人們不再擔心洪水的威脅,睡夢中都想著搬家了,總算是可以安居樂業,踏踏實實地睡個好覺。當然,這個大功德鄉民們自然會記在帶頭人江朝東的頭上。於是,紅光大隊撤銷後順理成章地改名為江家垸村。

江家垸村過去之所以叫丟家垸,是一個自然形成的村落,落腳的大多是從別處逃荒的人,還有一部分是來這裡打魚的魚民。漁民的成分很復雜,有從上荊江下來的,也有從洞庭湖沿東荊河上來的,還有就是從荊江下遊的鄱陽湖逆江而來的漁民。更多的是下荊江本地漁民,這些來自四麵八方的漁民大軍匯聚到東荊河河口,曾經給這裡帶來過少有的而且是短暫的繁榮。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一胎三寶:團寵嬌妻野翻了 喜歡你,很驕傲 東瀛怪誕創造時 重生,我成了上帝繼承人 我的時空通道 在他心尖上 小奶兔在清冷神尊懷裡撒個嬌 論惹事我是專業的 蘄爺家的神棍小師傅又A又颯 偏寵小青梅:病嬌竹馬狠凶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