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合眾革軍旅 五衛有鐵騎(2 / 2)

加入書籤

但又不能不答,隻得硬著頭皮套說道:「勝敗之理似也,今袁公初入壽春,當遣軍以圖其餘五郡,五郡既平,料士卒久戰老卒,必成精銳也,此其一也。」

「壽春近於淮水,是故淮北豫州諸地必不可棄守,當遣大將鎮之,以擋曹操,此其二也。」

「我軍兵屬混亂,不能合其力,當革軍旅以聚之,此其三也。」

這三點聽著好像確實是大治之言,但仔細品味,不過是將三敗反著說罷了。

但袁術聽此更喜,拍案而起,說道:「先生大才,事後我必用之。」

惠衢說完則低著頭,不敢看向袁術,畢竟反話正說,正話反說,是朝堂上常用的鬼把戲,隻言大略,卻時常無計實施,派兵平定揚州其餘五郡還靠譜點,至於派大將鎮豫州,眾將剛經此大敗,逃命到淮南,誰敢渡河,就如後時劉表北道之主,先為張繡、後有劉備,沒有聽說其大將文聘及蒯、蔡等人敢去鎮守的。

等到聽了袁術的誇贊,惠衢懸著的心才放下來,其心道:「哎呦,真是駭人,這袁公路少時為非作歹,其叔伯父兄在朝堂上的本事,他是一點都不懂,一點也沒學會呀。」

「等他若再問當以何人往鎮豫州,軍旅又如何改之,我隻言此非惠衢之能,料他也不會說些什麼。小子,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呢。」

不過袁術早已思考到先進千百年的策略,又哪會不會多言詢問。

袁術擺手換來近侍,說道:「將惠公的席座移到我近旁來。」

一陣艷羨之聲從人群中響起,那惠衢聞言趕忙拜謝袁術,然後老神自在的做到袁術近旁,不再言語。

袁術環顧了一下眾人,說道:「誠如惠公所言,當務之急是先革變軍旅以聚群力,然吾思兵眾則難禦,難成精銳。」

「不如使諸將各領軍衛,使兵能識將,將能知兵,時月校閱,以較其能,不知諸卿以為如何?」

諸將原本除了本部精銳的千百人馬,其餘皆是臨時調派或捉來的壯丁,連盔甲都不全,所以如袁術前日攻城時,並非獨重荊豫老卒,而輕擲淮南青壯,使之蟻附,而是袁軍向來多是如此。

畢竟隻有本部兵馬是自己的本錢,其它雜軍就算沒了,然中原大亂,劫掠些糧草便能再招來流民從軍。

因此諸將聞言大多同意,眾文士覺得沒有觸及自己的利益,自然也不會反對什麼,隻有閻象慮及如此形同私兵,主弱臣強,恐非袁氏之福,但思踱自己初入門下,沒有什麼功勞,憑借名望添居首席,因此想要說些什麼,但最終也沒有開口。

袁術見眾人都不反對,自覺欣喜,說道:「既如此,我欲先設五軍衛,以將軍號統之。」

緊接著拿起麵前案上將令,正聲唱道:「紀靈何在?」

此時眾人皆屏住呼吸,豎耳肅聽,紀靈聞言大喜,抱拳而出,洪聲答:「在。」

袁術肅聲說道:「汝為右武衛大將軍,領兵萬員,今我軍兵少,暫定三千步卒。」

紀靈應和後,袁術又言道:「陳紀、橋蕤何在?」

二人挺身而出,齊聲答道:「末將在。」

「你二人取壽春有功,各領左千牛衛、右千牛衛,兵皆萬人,今暫定各兩千步卒。」

「張勛為左威衛大將軍,劉勛為領軍衛大將軍,各領兵三千。」

等到幾人各領了將令,退回坐上,袁術才緩緩說道:「袁胤何在?」

袁胤當時心慌急了,莫不是我點撥惠衢之事,東窗事發了,怎麼沒有阿兄沒有提及我的名字,把我給排擠出去了,幾乎汗都快沾濕衣襟。

聽此這裡,才定下心來,趕忙站起來答應,匆忙之際,差點被地中間的毯子絆倒在地,幸好其從小練習武事,很快穩住身形,沒有在眾人麵前出醜,落了袁氏的麵子。

袁術見此有些皺了皺眉頭,才說道:「我欲以去歲公孫瓚所資,及各方購得良馬所置精騎,組一騎兵部隊,就名曰…」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大明:我皇孫的身份被挖出來了 抱歉,方便讓我喜歡你嗎 重逢後傲嬌時爺追妻了 我磕CP被正主抓包了 回聲[娛樂圈] 柯學測謊人 人在鬥羅,開局煉出升魂丹 退婚後我成了娛樂圈頂流 他比火光撩人 偏執養成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