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被彈劾(1 / 2)

加入書籤

按照原本的歷史軌跡,洪武二十六年上元節後不久,偉大的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將會做出一個震驚朝野的決定——提前準許代王朱桂、肅王朱楧以及遼王朱植這三位王爺到各自的封地上任藩王。

這個突如其來的決定讓滿朝文武驚愕不已,原因在於此次三位王爺的就藩之路迥異於往昔其他藩王。根據朱元璋所定下的藩王就藩規矩,一名藩王若想前去自已的封地,必須滿足一係列條件。而首當其沖的便是年齡達標,無論是代王朱桂,亦或是肅王朱楧、遼王朱植皆已到達可以就藩的年紀。

其次,朝廷需要事先在各個藩地為這些藩王建造適合辦公和居住的府邸。然而,他們三兄弟目前都未能滿足這項條件。具體來說,代王朱桂所在的大同府的代王府始建於洪武二十五年,因此在當下這個時間節點,代王府的營建尚未納入議程。至於肅王朱楧的肅王府以及遼王朱植的遼王府,則更是不知何時才能開始營建。

最後,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條件:每個即將就藩的藩王,都將配備由左、中、右三隻護衛隊組成的藩王衛隊,並隨其一同前往藩地。但當輪到他們兄弟三人就藩時,僅有代王朱桂勉強符合所有這些就藩要求。按照常理,肅王朱楧本人及其弟弟遼王朱桂應當繼續留在應天府,等到各項條件得到滿足之後再行前往各自的藩地。

然而,老朱同誌之所以會做出如此決策,極有可能是因為他想讓這三兄弟避開那場即將於一個月之後爆發的驚天大案——「藍玉案」!

這場風暴將會席卷整個朝野,無數人將被卷入這一場紛爭其中……

成為肅王爺的朱楧,思緒逐漸收攏,回憶也在此刻畫上句點。

他心中暗自思忖:

盡管自已成功改寫了朱標的命運,但為何歷史的軌跡並未偏離分毫?

歷史依舊沿著它既定的劇本演繹著。

這其中緣由令朱楧百思不得其解。

然而,既已洞悉未來歷史的走向,朱楧便決心全力以赴,積極應對即將到來的種種挑戰。

在著手籌備之前,他決定先處理好心頭的那件要事。

一直苦候良機無果後,朱楧毅然決然地要為自已製造一個契機,來實現剔除日本這個宏偉目標。

在接下來數月有餘的時光之中,朱楧一改往日埋首書齋與實驗室間的行徑,每日清晨便攜同劉內侍著一身尋常服飾出門而去,直至夜幕深沉方才歸來。如此早出晚歸、行色匆匆,仿若有意避開眾人耳目一般,漸漸地竟也從眾人眼前銷聲匿跡了起來。

時光荏苒,轉眼已至洪武二十五年之盛夏時節。彼時驕陽似火,酷熱難耐,但見那富春院內卻是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就在這人聲鼎沸之際,卻有一人領著身旁小廝施施然踏入院門而來。眾人定睛觀瞧,但見此人劍眉星目,氣宇軒昂,不是旁人,正是那久未在人前出現的肅王朱楧!

朱楧的出現,不僅引起了富春院眾人的注意,也同時被敏銳的監察禦史所察覺,所以監察禦史毫不客氣的將此事記錄了下來。

翌日清晨,晨曦微露,朝堂之上莊嚴肅穆。

老朱同誌剛剛處理完一係列關係到國家發展的事務,身心略有一些疲倦。

準備下令散朝回養心殿休憩,就在這個時候,一名名叫韓玉春的七品監察禦史從眾多監察禦史的隊列中走了出來。他步伐堅定,眼神堅毅,仿佛背負著千斤重擔。

一出列,韓玉春便毫不猶豫地跪倒在乾清殿前的廣場上,仰頭對著高高在上、端坐於廊下的老朱同誌高呼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從獲得六個本我開始無敵 與他,予他 青春是綠色的 生死鏈接遊戲 寶釵的另一種人生 強製愛,竟成了萬人迷,處處造孽 與卿共度二十七 寵與罰 祭血為飲 我和前夫哥在手術室相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