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那年,是2001年(2 / 2)

加入書籤

低頭,看了看機讀卡、試卷和考桌左上角的準考證,很好,名字沒變,父親姓吳,母親姓楚,他叫吳楚之。

字跡沒變,手腕上的燒疤依然存在,是本體重生,不是穿越。

「本場考試還有15分鍾結束,請各位考生注意時間。」講台上飄來的一句話讓正準備拜讀自己試卷的吳楚之鬆了一口氣,機讀卡已經填完,試卷也寫的滿滿的,看來蒼天待我不薄。

檢查完機讀卡、試卷上的考生姓名編號,吳楚之把筆放好,果斷的埋頭往考桌上就是一趴,引來不少的注意。

吳楚之是在本校錦城七中考試的,雖然監考老師是外校的,但考場內自然小半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同校同學。

在錦城七中他很有名氣,成績很好,有威望。

威望這個詞,用在一個高中生上看似並不合適,但用在吳楚之身上確實再合適不過。

吳楚之從初中開始就在錦城七中擔任校乾部,著實為學生們辦了一些大快人心的事。

特別是初三通過群策群力的發動校園集體作戰,迫使歷來保守的錦城七中在90年代末便一改土氣運動服式校服為英倫風校服,男生還可以選擇穿上中山裝,女生也可以穿上水手服。

於是,吳楚之高一進校便當選為學生會主席,大量的學校社團工作沒有拖累他的學習,學習成績一直保持在全校前五之列。

對於這個歷來便是爸媽嘴裡「別人家的孩子」的考試囂張行徑,老同學們已是熟視無睹,表示基操勿6,最多在心裡腹誹著這種高考裝X行為。

對於其他學校的人,吳楚之隻能嗬嗬兩聲,看什麼看,沒見過ET囂張啊。

「學霸」、「學神」這種網絡用語在那個年代還沒出現,那時人們稱呼這類人叫做ET(外星人)。

沒什麼好擔心的,前世高考數學149分,考後對答案是全對,鬼知道哪兒被扣了一分。

不檢查了,真以為重生就憑借多出來十來年的閱歷作為金手指吊打一切嗎?至少數學不行,這一科對很多人來說,高考之日就是巔峰之時,畢竟平時生活中也用不到。

吳楚之也不無法例外,就算是研究生畢業時重生過來他也隻能拿起卷子開啟拜讀模式,畢竟你用高等數學的方法解高考題一旦結果錯誤,過程分全無。

「嘶!」

低埋趴著的吳楚之收回了掐自己大腿的手,大腿傳來的痛感傳遞到大腦,再一次讓他確定這不是在天堂或者地獄,那麼隻有一個答案了:這個場景是真實的。

既來之,則安之吧。還有什麼比前世失明失去自理能力更糟踐的呢?

我的2001年啊!

關於那一年,對吳楚之這一屆的高考考生來說,卻真的完全算不上太友好。

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留下了一些意難平。

2001年,華國教育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先行在五省試水的語數外+綜合的3+X模式在全國大麵積推廣,取代了語數外+物化/政歷的3+2模式。

地理、生物登上了高考的歷史舞台,聽力考試第一次出現在高考的考場上。

25歲以上的社會人士和已婚人士已在這一年獲批準許參加高考。

綜合科目總分從試驗田的260分變更為300分(地理、生物60分提升到100分)。

而這一係列改革的具體實施方案正式通知卻是在2001年的1月才正式公布,那時第一輪復習已經完畢了。

總分的變化意味著題型的變化,怎麼考?怎麼復習?就連錦城七中的名師們也抓了瞎。

特別是地理,對於這屆考生來說,天生就比後麵幾年的高考考生要少一年的學習時間。

畢竟到了高中,對於這種高考曾經不考的科目,別說是學生,就是老師誰又會花時間去鑽研?

歷史政治的分卷考試,吳楚之可以穩定拿到兩科總分290,而麵對歷史政治地理合卷的文科綜合,吳楚之的巔峰便是這次高考的251。

文科考試的高端局,2分便是天塹,何況40分的差距,這足以讓他從文科狀元的有力競爭者降到清北序列以外。

這一年,也是歷史上最後一年高考連考三天,第一天語文文綜,第二天上午數學,第三天上午英語。

想到這裡,從重生懵逼中緩緩平靜下來的吳楚之又開始激動起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皇上,本宮暴力 我能重置屬性點 一人之下之我是徐五 大唐:開局自廢太子之位 鬥羅之絕世冥王 在古武修真的我被曝光了 影帝他不想當太監 白夢焰火 重生法國當文豪 回國後她的馬甲個個轟動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