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孝廉(1 / 2)

加入書籤

「咳咳。」吐完藥水之後,孫定仍舊收不住內心的驚訝,被頂底乾咳了兩聲,一怒之下直接將陶碗摔倒了地上,道:「阿母,此等妖言惑眾之人,阿母豈能相信?從今往後,還請阿母毋要與太平道的人來往。」開什麼玩笑,黃巾軍的張角啊,將來可是要造反的,更為重要的是,黃巾軍成不了氣候,造反造了幾個月便被鎮壓了,跟他們扯上關係,簡直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到漢靈帝熹平六年的時候,太平道已經發展了幾年的光景了,太平道的教主張角憑借著其出色的醫術,以及一顆扶危救困的心發展了很多部眾,在民間享有很高的威望,甚至有不少達官顯貴都是其信徒。

這個時候,孫定還真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黃巾軍,用自己先知先覺地能力告訴皇帝張角想要造反,請皇帝把他們哢嚓了?

要是這麼做的話,那被哢嚓的肯定就是自己了,根據歷史記載,就在黃巾起義的前一年,太尉楊賜就曾經上書提醒過皇帝張角妖言惑眾,沒有被采納。

堂堂太尉的話漢靈帝都不信,又怎麼會相信自己一個無名小卒的話?

況且,現在太平道已經成了氣候了,民間有不少他們的信徒,官府裡都有不少他們的人,自己這麼貿然上高,說不定就會被他們在民間的信徒給刺殺。

在東漢,殺個人是十分簡單的事情,後果十分不嚴重,隻要你別被人當場逮住,跑到一個沒有人認識你的地方隱姓埋名待上兩年就可以等到大赦(有時候還不到兩年),然後就可以跟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一樣大搖大擺地榮歸故裡。

東漢皇帝這麼做看似體現了皇恩浩盪,實則是助紂為虐,給那些欺壓百姓的不法豪強提供了優渥的生長土壤,給社會造成了極大的不穩定因素。人民因此無法安居樂業,生產銳減,再加上苛捐雜稅和不法豪強的欺壓,日子越來越過不下去。

這個時候,有一個人告訴你,隻要你信我的教,保證能天下太平,再加上這個人醫術精湛,給你一碗號稱下過咒語的藥水保管藥到病除,你說你信不信教?

所以,東漢皇帝的這種聖母心理也是造成漢末天下大亂的原因之一。

後來諸葛亮有鑒於此,製定《蜀科》,執法頗為嚴厲,以不赦而治,豪強斂跡,民眾安居樂業,國力迅速恢復,故而蜀漢僅有一州之地卻能夠鼎足三分,實賴於此。

在這一方麵來看,曹操跟諸葛亮其實是一類人,他們都主張治亂世用重典,以猛濟疲,故而實力迅速膨脹。

有鑒於此,孫定認為以自己目前的實力不能招惹太平道,否則一定會有殺身之禍。

但是,也絕不能跟他們走的太近。因為他們畢竟是反賊,而且是失敗的反賊。根據歷史的記載,在張角起義的前一年,其弟子唐周向朝廷高密,漢靈帝這才相信張角要造反,立即下令捕殺太平道教眾,誅殺千餘人。

自己現在要是跟他們走的太近,萬一到時候被漢靈帝一時激動給砍了豈不是虧大發了。

故,現在的策略是不招惹太平道,但是也必須跟他們保持一定的距離。

想到這裡,孫定更加下定了決心,砸了碗還不過癮,又義正言辭地對母親吳氏說道:「阿母,不管張角此人有何神通。他妖言惑眾,蠱惑世人跟隨他,此為聚眾。但凡聚眾多半有大舉,即便沒有大舉,朝廷也不會允許。孩兒之疾已愈,不必再服用藥石,阿母斷不可再與此太平道往來,否則吾家必有災禍。」

孫定本來以為吳氏聽完這些話會笑他杞人憂天,或者是乾脆罵他忘恩負義,畢竟在她的心裡,是太平道的神藥治好了他的病,然而,不想吳氏聽完之後卻是格外激動,眼睛裡都閃出了絲絲淚花,道:「我兒犯癡疾已十數年矣,不想今日竟能有如此議論。縱兒所言有誤,阿母豈能違之?從今往後,阿母再也不理會什麼勞什子太平道了。」

孫定一時語塞,我這是該高興呢,還是該感到悲哀呢,這是不是就是傳說中的傻人有傻福?

「多謝阿母體諒。」不管怎麼樣,吳氏答應不再理會太平道,這讓孫定心裡的石頭總算是落了地,便向吳氏拜了拜,一臉誠懇地說道。

見到兒子如此睿智,又如此知禮,與之前判若兩人,吳氏心裡不由地升起一陣陣暖流,便借勢說道:「兒啊,汝父親的亭長職位本來應該是汝的,隻因為汝之前犯疾,力不能任,故而汝父親欲將之傳給仲德。阿母不能多言。現如今,我兒已經痊愈,又是家中的嫡長子,此職位理應由汝接替,明日我便去找汝父,使其令汝到亭中任職。」

聽到這話,孫定心裡五味雜陳,這個世界上最掛念他的到底還是原主的這位母親,無時無刻不再想著為他爭取利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青仙問道 精靈手機 百億富豪的退休生活 特種兵之惡魔法則 隨身帶個神霄玉府 混在三國爭天下 戰國萬人敵 當奧特曼不會光線 漫威十二符咒 這島國的畫風太中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