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章 三年之約(1 / 2)

加入書籤

從蜀中盆地到漢中平原其實也不好走,歷來也隻有一條路可平安越過群山直抵漢中。

那就是劍州的劍閣到利州的綿穀一帶,其中還有很多地段都是險要的關隘,艱難險阻不亞於天塹。

當前的交通條件,想要帶著火炮過去幾乎是不可能。

於紫萱帶著身邊的八大護法一路北上,輕裝簡行。

可惜在劍閣就被武烈提前布局的兵馬給攔住了。

雙方在劍閣一帶交戰月餘,武國擊退了南越國的人馬。

徹底在漢中平原站穩了腳跟。

就連武烈都沒想到,這個戰略會如此成功,簡直超出他的想象,也是各國大意他才走這種機會。

擊退南越國,於紫萱也沒辦法,她沒有夏國那樣的飛機,就算有也不一定好使。

武烈開始在興元府紮根發展,北方在太白山、岐山擋住晉國大軍,南方在劍閣擋住南越國。

東部謹守漢陰,讓夏國也是無計可施,不得不望秦嶺生嘆。

陸續將五十多萬的軍隊帶過來,還將中原的二十萬工匠、七十萬青壯平民都帶到了漢中平原。

可以從容的開展西進計劃,到羌塘地區和那些羌人一決勝負。

遠遠躲開了夏國的威脅。

也成為獨居一方的勢力。

幾年之內,應該不虞受到夏國的威脅,至於晉國、南越,武烈根本就瞧不上。

再能打還能比武國能打?

當初他大武就能將吳越打的哭爹叫娘、險些滅國。

還能把江北地區全都給占領。

到他這裡自然是不怕於紫萱。

大不了就在劍閣打幾場唄。

武國撤出後中原空虛至極。

崔梁沒了、武國沒了。

大量的地盤被空置下來。

周國和晉國兵力都不在本部。

自然這些空出來的位置大夏要接手了,算是平白得了大量的土地,也有一些人口……

可惜武烈釜底抽薪!本來大梁國滅之後中原就連年戰爭!很多的平民死於戰爭之中。

武烈又強製帶走一批,如今整個中原地區人口不足原來的三成,都是些老弱病殘,武烈不稀罕帶走的,都給他們剩了下來。

東西兩京和數十座州縣,被打的成為一片廢墟,就連一磚一瓦都不想給夏國剩下。

原本繁華的城池,如今大都隻剩下殘垣斷壁、一片荒蕪。

武烈在撤出汴京的時候,就將人口和財物全都帶走。

等到撤出之後,汴京地區流民四起搶掠城池。

幾番之下汴京能保留現在的樣子已經很難得。

大夏軍隊進駐汴京之後,就開始打擊犯罪。

弄來大量的糧食接濟難民、恢復正常秩序。

但是從汴京到雒陽一帶,全都是這種情況,想要恢復昔日的繁華,起碼需要幾年時間才行。

還得是依仗大夏如今的超強實力,工商業和農業的強力輔助,不然換任何一個國家,估計都得忍痛丟掉這裡,背不動這個負擔。

麵對白地一般的中原。

李成心中也問候幾十遍武烈祖宗十八代,這沒鳥的貨做起事來真是狠得不像話。

老百姓又沒得罪你個爛人。

何必這麼折騰他們?

偌大的中原幾乎打爛。

如果有機會一定將武烈再割一次才能解恨。

這次大夏後知後覺的收獲,就是東到鄆州,沿河的數十座州府。

其他什麼都沒有,還背上了沉重的壓力,需要養活剩下的上百萬老弱人口。

在政務院的刺激之下,大夏拿出大量的金錢采購,大批的糧草開始向中原地區調運。

還有就是大量的日用商品和工業品,隨著一起進入中原。

又抽調官員在中原地區設置行署,以期迅速幫助中原恢復。

不然還能怎麼樣呢?

位於中原腹心之地。

歷來都是經濟中心。

畢竟這塊地方土地肥沃。

農業冠絕天下,養活數千萬人也不是什麼太大的困難。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玄幻相关阅读: 轉生天蓬開局高老莊偷聽猴子心聲 鬥羅之唐家棄子 我的金手指可以隨時換 奧特迪迦傳 不當神豪的那些日常 終極一班之最強班導 重塑隋唐 龍族世界的幕後黑手 返回1977 神豪:趨吉避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