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腦袋被驢踢傻了的家夥(1 / 2)

加入書籤

那確實是一個腦袋被驢踢了的家夥!

關於她父親對鄭浪之的評價,鄭書笙基本表示同意。

鄭浪之,姓鄭名經字浪之,是鄭氏去年秋試新中的一名舉子。

按理說,既然能中舉,那應該跟傻沒關係,要知道,不管是在哪年哪月,中舉都是一件極不容易的事情。

就以大夏國為例。

大夏共有44州145郡,光是豫州,去年參加鄉試的秀才就多達800多人,最終中舉的僅15人,其中滎陽郡包括鄭浪之在內僅三人。

一個萬裡挑一的讀書人,跟傻又有啥關係?

此事還得從頭說起。

說起來,鄭浪之此人的身世還蠻波折的。

論出身,他僅是鄭氏家族六房的一名旁係,在整個鄭氏裡已屬於邊緣中的邊緣的那種,因此家庭背景談不上有多好,也就仗著鄭氏的姓氏,還能分得十幾畝薄田,日子過得比普通寒門強不到哪裡去。

按理說,這樣的家庭背景,別說中舉,就算是中秀才都很難很難。

這就不得不再說說鄭氏的祖訓。

按鄭氏祖訓,凡鄭氏族人,凡鄭氏旗下子弟,無論直係旁係,都有資格世世代代享受鄭氏的教育扶持,但凡族人中有資質者,無論家道如何,家族都必須確保他能獲得青雲直上的教育條件。

為此,鄭氏開辦了規模極為完善的族學教育,在滎陽各地,但凡有鄭氏族人聚居子弟,必有家族開辦的啟蒙私塾,然後在各縣,必有鄭氏學堂,負責接收啟蒙私塾中的佼佼者。

再然後,鄭氏學堂中的佼佼者,一旦能縣試中童生,就會被集中到滎陽郡來,接受鄭氏精學的精華教育,向秀才、舉人、進士之位發起沖擊。

這一切都是免費的。

所有的開支,都是由鄭氏族產收益來承擔。

這也正是鄭氏屹立數百年不倒,人才輩出,位列三公九卿之人多達十來個的真正原因。

而鄭經,就是鄭氏族學的受益者。

從小聰慧過人的鄭經自己倒也算是爭氣,五歲進啟蒙私塾,八歲就升到了縣裡的鄭氏學堂,然後十四歲就中了童生,來到了滎陽的鄭氏精學,再然後就是十七歲中秀才,十九歲中舉……

單從求學經歷來看,這上升速度,絕對稱得上是順風順水,在整個鄭氏的年輕一輩裡也極為罕見。

隻不過與其求學順利相對的,則是命運的坎坷。

就在鄭經十歲那年,遇災年大水,黃河兩岸決堤,家在黃河邊的鄭經一家也一並被湮沒,其父母及弟妹都不幸遇難,唯有正在城裡鄭氏學堂讀書的鄭經幸免,但卻淪為了一名孤兒。

也好在這不僅沒有挫其心誌,反而讓他奮發圖強,一路高升中舉,成為了鄭氏年輕一輩中的佼佼者。

隻是誰也沒料到,中舉後的鄭經竟然還會有波折。

俗話說,窮秀才富舉人,在成為舉人之前,鄭經的日子是過得比較艱難的。

在中舉之前,他在讀書方麵雖有家族的扶持,但吃的是私塾裡的大鍋飯,住的是私塾裡的通鋪,讀書之餘,也還得幫私塾去乾一些力所能及的活。

比如說幫先生抄抄詩文之類的。

到中了秀才之後,情況會稍稍好點,比如說雜活之類的用不著他乾了,但卻得開始兼任鄭氏精學裡的啟蒙老師,來給直係子弟進行幼童啟蒙教育,再加上家中傳下來的那十幾畝地的放租收入,才有條件去學習禮、樂、射、禦、書、數等花費頗高的六藝。

真正改變命運是在中舉之後。

按照朝廷的規定,士子在中舉之後,即可享受兩百畝地的免稅資格,以讓舉子有足夠的收入來支撐學業。

而鄭氏對待族中的舉子,則更是大方。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玄學小祖宗的馬甲捂不住了 時先生一婚到底 真酒如何成為警視廳之光[柯南] 聯盟:我的輔助賊正經 快穿就是不炮灰 名宅故夢 穿成農家福寶小甜妻 農家小神棍 席卷天下 阪本十級學者的柯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