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牽掛(2 / 2)

加入書籤

眾所周知,格物致知的概念是儒家提出來的,最早的出處是在《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

可千百年來,儒家的格物致知卻僅停留在簡單的算術上,在其它領域卻無半點進展,直到王陽明那裡,才又重新強調格物致知。

反倒是從儒家出來的墨子,卻創作出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自然科學啟蒙著作《墨經》不說,還帶領墨家將工匠技藝發揚光大,製作出了不少領先於世界的工具和器械。

因此在鄭經看來,自己與其專注於儒家、道家、法家等人文領域的道,還不如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將墨家的道發揚光大,畢竟到了一千多年之後,中國的落後,就始於西方的第一次工業革命。

畢竟科技才是促進社會發展的動力。

隻不過在此之前,他沒找到合適的機會,才沒有在數理化方麵發力,立自己格物致知高人的人設。

現在機會似乎來了。

「我說過,萬物皆有其特性,也就是萬物之道,一旦領悟了其中的道,想做到其實並不難。」

他順著德王爺的問題開口了。

再一次把原因扯到了一個道字上麵。

畢竟道是他自己重新定義的,天之道,天下萬物運轉的規律,人之道,人之法理道德,現在他這麼扯,也是相當合理的。

「你的意思是……」

隻是德王爺卻聽得有些迷迷糊糊,不懂。

「桐油,粘性極強,滲透力強,易乾,這是桐油的道。

「豆油,粘性同樣極強,滲透力較弱,但極不容易乾,這是豆油的道。

「此二者,無論用哪一種來調製油墨,都不合用,可若是將二者組合,取長補短,就能解決易乾和不易乾的問題。

「麵粉,吸附力極強,能大量吸附水漬、油漬,將其加入桐油和豆油的混合物中,便能解決滲透力強的問題。

「蜂蠟,滑膩,有光澤,將其加入後,不僅能解決油汁粘性極強,容易成團的問題,還能讓印出的字極具光澤。

「這便是原理。

「不僅如此,用此油墨印刷出來的字,理應還帶有防水、防腐、防蟲蛀等特性,因為這些原本就是桐油的道。」

鄭經的完整解釋來了。

句句沒有離開一個道字,也就是所有材料各自的特性。

在場這些人能理解的特性,並沒有涉及到太過於深奧的物理化學原理,但卻能把大家聽個目瞪口呆。

「哇,老師好厲害!」

死忠陳蒨武最先反應過來,興奮地拍起了小手。

「唉,沒想到,真是沒想到,沒想到浪之不僅在道的領悟方麵造詣相當了得,竟然在格物致知領域的學問也相當高深。」

德王爺的贊嘆緊跟著也來了。

這是發自內心由衷的贊嘆。

因為在他看來,能把別人做不出來的東西做出來可能是運氣,可若是在做出來的同時,還講明白其中的道理,那就是真本事,他不服不行。

啥?

這位書局的新主子,在道的領悟方麵造詣了得?在格物致知領域也學問高深?

同樣驚訝的小魯卻被德王爺的這一句給吸引住了。

說實在的,作為墨家傳人,他其實是在骨子裡就看不起隻會耍嘴皮子的儒家人的,可現在,他的這位新主子,卻讓他對儒家之人有了不同的觀感。

這麼說來,這位新主子更應該是墨家之人才對?

他忍不住如此想道。

這是對鄭經真正開始有了認同。

而德王爺卻興奮地說:「走,就食去,我必須得好好跟浪之喝上幾杯。」

醉香樓送過來的酒食早已到了,隻不過因為德王爺急於試墨,才涼在了那裡,現在,他想跟鄭經像老朋友一樣暢飲一番。

這也是在見證了新型油墨的誕生之後,對鄭經有了高度的認可。

隻不過他似乎忘了,今天他是過來抓女婿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玄學小祖宗的馬甲捂不住了 時先生一婚到底 真酒如何成為警視廳之光[柯南] 聯盟:我的輔助賊正經 快穿就是不炮灰 名宅故夢 穿成農家福寶小甜妻 農家小神棍 席卷天下 阪本十級學者的柯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