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原因(2 / 2)

加入書籤

這弄得他差點懷疑人生,結果反而影響了後來的會試發揮,讓他最終名落孫山。

擁有江南第一才子之美名,卻兩次都沒能過問心關,成為儒者,這種事說出去實在是有些丟人,因此,若不是鄭經問起來,他絕不會主動跟人去說。

否則的話,很容易被人說:你那麼有才,都沒能過,是不是德行有虧?

事實上,幾乎所有的讀書人,不管有沒有去過文廟問心,都不會輕易跟人提起此事,原因就是如此,因為很容易被人認為,你要麼無才,要麼無德。

「你竟然已經去了兩次?而且還都沒過?」

鄭經即刻就表示出了他的驚訝。

當然,他並不是認為顧傾城無才或無德,而是在他看來,像顧傾城這樣的謙謙君子,絕對已算得上是德才兼備了,已滿足了成為儒者的基本要求,若是連這樣的人都過不了,那還有幾個人符合要求?

「嗬,其實也正常,據我所知,當年的留之先生還有盧勛大人也都未能過。」

顧傾城苦笑道。

為了說明問心關確實不容易過,他還舉出了另外兩個更有說服力的例子,昔年大夏國極為有名的兩大才子。

這倒是事實,當年的阮留之,若是能過問心關,就不會轉投道家。

「哦,怎麼會這麼難過?」

鄭經又虛心請教道。

顧傾城卻是搖了搖頭:「沒有人能說得清楚,因為每一個前去嘗試之人,整個過程都感覺像是在做夢似的,但夢醒之後卻記不起夢中具體發生了些什麼。」

在意識到鄭經打算去文廟問心之後,他開始詳細地說起了他所知曉的問心過程。

整個問心過程其實並不復雜。

在文廟的最中心,就是問心殿所在,問心殿是一座高達三層的環形建築,由一間間小小的問心房所構成,問心鼎就位於問心殿的最中央。

任何人去到之後,選擇一間無人的房間進入,向著問心鼎的方向跪拜,就可以進入問心過程。

當然,前提是問心鼎要對其跪拜有所反應,否則的話,就成了簡單的祭拜。

而問心過程也確實像是做夢似的,夢醒之後就會對夢中所發生的徹底遺忘,祭拜之人,最終隻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過。

過了的話,自然是暗自歡喜。

沒過的話,悄悄離開便是,也不會丟人。

過程就是這麼簡單。

過程是簡單,但想通過卻極為不易,因為沒有人可以告知你,怎樣才能過關,甚至連自己,在試過之後也不知問題出在那裡,要想再試的話,就隻能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要麼去提升自己的才華,要麼去改正某些可能有損德行的言行。

而顧傾城所能告知鄭經的也就是這些。

詭異!

這是鄭經聽過之後的感覺。

一生隻有三次機會,失敗之後還不告訴你錯在哪裡,也難怪儒家的儒者會那麼少,也難怪儒家會越來越式微,很多儒家之人都轉投道家。

你死都不讓人家死個明白,這豈能不讓人喪氣?

不過他也不得不承認,這樣也有一大好處,那就是讓人無捷徑可走,無空子可鑽,能讓儒家的真實信眾能從嚴要求自己,不斷地去提升自己的才學和德行操守,讓最終能過的,都變成儒家真正的精華。

隻是這樣一來,弄得他對自己也開始沒信心了,不知自己是否有過關的可能。

才學方麵肯定是沒問題的。

這一方麵,鄭經對自己還稍稍有那麼一丟丟信心。

可德行操守呢?

這一點上,他就沒多大把握了,要知道,衡量一個人是否品行高潔,具體得看是以什麼標準去衡量,標準不同,結果自然也就不同。

就好比說在道家眼裡,無為,就是品行高潔,可是在儒家眼裡,有為才是君子之道。

在這一點上,鄭經還真是拿不準。

而最為關鍵的是,他並不是儒家的真實信眾,對於儒家的很多思想,他極為認同,但對於某些觀點,卻視之如糟粕,甚至於說,他的理想,是集眾家之所長,而不是獨尊儒術。

在這種情況下,這問心關他還能過嗎?

他確實沒把握。

這也讓他忍不住想,要不乾脆學阮留之,改投道家,抱緊道家那條粗大腿得了?

但他很快又放棄了這一念頭。

畢竟道家的入世主張,實在是跟他的理念有所不符。

不管怎樣,先試試再說吧!

他很快就做出了決定。

隻不過他沒想到,他還沒采取行動,新的誘惑就來了。

慧存真人找上門來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玄學小祖宗的馬甲捂不住了 時先生一婚到底 真酒如何成為警視廳之光[柯南] 聯盟:我的輔助賊正經 快穿就是不炮灰 名宅故夢 穿成農家福寶小甜妻 農家小神棍 席卷天下 阪本十級學者的柯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