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騷主意(1 / 2)

加入書籤

這天下沒救了!

盧勛和德王爺都沒想到,鄭經一出聲,竟然是如此大膽的一句。

這樣一句,會不會有點大逆不道?

兩人麵麵相覷,良久都沒出聲。

原本是該盧勛出聲跟鄭經來互動的,隻是鄭經的這一句實在是猛得讓他都不敢接,於是他隻能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德王爺。

畢竟大夏朝是陳家的,因此這種極為敏感的話題,隻能由德王爺去接。

難怪這家夥不惜以絕交來要挾!

沒想到他一開口,竟然是如此的尖銳!

德王爺忍不住暗暗吸了一口涼氣。

隻不過對他來說,這說法尖銳歸尖銳,但卻還在他的接受範圍之內,畢竟在過去數百年裡,天下動盪是事實,而大夏朝雖然屬於老陳家,但他隻不過是一個閒散王爺,從沒對大夏朝的天下存在過妄想。

因此,抱著求真的目的,他在稍稍調整了一下心情之後,以盡可能平靜的語氣問道:「能說說具體的理由嗎?」

他的平靜,倒是讓大膽開局的鄭經稍稍鬆了一口氣。

談敏感話題的策略就是這樣的,要麼不談,要談就得大膽開局,先猛的來上一炮,看看對方的反應再來決定還要不要繼續談。

而德王爺的反應讓鄭經覺得這話題還是可以深入談一談的,畢竟最猛的一炮已經打出去了。

「都說知古鑒今,以史資政,這是有道理的,但兩位都是熟知歷史之人,因此那具體的歷史我就不講了,重點來跟兩位探討一番,這王朝興衰的原因。」

鄭經就這麼開始了。

既然已經被盧勛看破他熟知歷史,那他也就不客氣了,畢竟這確實是他的專業特長。

隻不過講課也是分對象的,比如說麵對陳蒨武,他可以從夏商周講起,講到秦漢,把各個朝代的每一位帝王都講個明明白白,可是麵對盧勛和德王爺這種熟知歷史的人,再細細講歷史就沒意義了,因此不如來跟他們探討一些更有價值的內容。

「哦,你這講法倒是新鮮,願聞其詳。」

這也確實正合盧勛和德王爺的意,在鄭經開口之後,原本還有所顧忌的盧勛也又出聲了。

「在我看來,這天下時勢變化,無非可以總結為以下兩點:

「一是天下大勢的走向,無非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二是朝代的更迭,都會經歷一個由始至盛,由盛至衰,有衰必亡的過程。

「兩位若是認可我的觀點,那就可以深入來談談,不認可的話,就沒有談的必要了。」

鄭經又出聲了。

「認同。」

盧勛和德王爺幾乎又是異口同聲。

想不認同都不行,誰讓鄭經說得那麼拽呢?

事實上,他們確實也是認同的。

「那好,我就先來說說,為什麼天下大勢,勢必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鄭經又出聲了。

「之所以分久必合,也有幾點原因。

「一是血脈相承,整個中原大地,都視自己為炎黃子孫,既然是一家人,就沒有長久分開的道理。

「二是文化和語言上的相通,尤其自秦統一語言文字以來,大家說的是同樣的話,受的是同樣的文化熏陶,同樣也沒有長久分開的道理。

「三是華夏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巨大的影響力,自漢末以來,中原大地經歷了一個漫長的外族入侵的過程,但無一例外的是,入侵的外族都會被漢文化所同化。

「四是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一個國家一旦強盛,就不允許旁邊有他國對自己形成威脅,會趁強盛滅之並一統天下。」

鄭經一口氣又說了一長串。

這確實是他的專業,他說起這個來,幾乎用不著多加思索。

而盧勛和德王爺都幾乎同時點了點頭。

他們雖然熟知歷史,但從未有人用這樣一種角度來跟他們將原因,因此暫時隻有點頭的份。

「至於合久必分,原因則很簡單,那就是王權核心的力量,已不足以支撐起整個中原大地的良好運轉。」

鄭經又來了一句。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玄學小祖宗的馬甲捂不住了 時先生一婚到底 真酒如何成為警視廳之光[柯南] 聯盟:我的輔助賊正經 快穿就是不炮灰 名宅故夢 穿成農家福寶小甜妻 農家小神棍 席卷天下 阪本十級學者的柯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