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柳暗花明(1 / 2)

加入書籤

但是罵是沒用的,唯一的辦法是找到棺材,搜索點剩下的東西,看能挽救多少,也不算白來一趟吧。

大家互相安慰一會,各自調整調整情緒。劉教授是受影響最大的人,他一直在那邊跺腳,想來他真的是非常氣憤。

「這個人也真是聰明啊,竟然從下麵打洞鑽到金井裡麵,這得省去多少力氣和危險啊,和他相比咱們真是太笨了!」張明瑞抱怨道。

「是啊,咱們要是也能打個洞直通金井,就不用死這麼多人了」許久沒有說話的鍾佳亮,憤憤道。

「好了好了,都別嘟嚷了,這裡絕對不是放棺材的地方,想想看,如果真把那大棺材放這裡,那棺材呢,最起碼也得留點爛木頭片子在上邊吧。我還沒聽說過哪個盜墓賊盜完墓還把這裡打掃一遍的呢。」葉凡忽然發現這個問題,直接點中了不合理的地方。

眾人一聽,也覺得很有道理,一時間也沒有人出聲進行反駁。

「我想起來了,以前我看過一種葬墓的形式,這裡可能是外棺室,裡邊應該還有。」韓雪突然說道。

各代古墓的形製雖然各異,但都有基本的倫理,就是天、地、人一體的理念,所謂的風水寶地,就是比較容易得到天上日月精華地上風土靈氣的地方。一個人如果能溝通天地,並充分吸取其中精華,自然產生超能,當然我們不說是超能,是說可以享受人家福祿,可以使自己的子孫有貴人之命,甚至封侯拜相更甚可以稱王得帝。

所以,人死,是需要敬畏的,要像對待生人一樣對待死人,這也是歷代厚葬的理論基礎,嚴重的時候甚至實行殘酷的殉葬。在明朝時候還有幾個皇帝實行殉葬製度,直到明英宗死的時候立下遺囑,禁止殉葬,這才去除了這個陋習。

金井是放在棺床中間的,這是整個墓穴中極少直接接觸土地的地方,直通向下,人們對土地是敬畏的,從古到今都在為土地奔命。重大節慶,帝王們要祭祀皇天後土,土地就代表疆域。

春秋戰國時候晉文公重耳在當初逃難的時候路過一片田地,重耳與隨行的貴族門飢餓難耐,就想路邊田地裡的老農乞求一點吃的。老農看著這群落魄而不知稼穡之苦的貴族,什麼也沒說,彎月要從地上捧了一捧土上來,交給重耳。重耳大怒,正欲發作,一個大臣忽然起來,重耳跪下,說這是上天賜予你的土地啊,說明我們可以東山再起的。重耳一聽,趕緊捧了土叩謝上蒼。

這段故事就說明了從遙遠的古代文明中,就有深刻地對土的敬畏,對土地的掌握決定了對權利的掌握,因此風起雲湧的歷次農民起義均以土地為號召,可見土地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而金井為土通向大地,這個製度歷來這樣,因為棺床必須放在風水寶地的最佳位置上,所謂的外棺估計是當時勘察此地的風水師認為這個風水寶地有兩個最佳穴位,所以建造兩隻棺床來承接土地靈氣。

歷朝帝王都對此格外重視,每在動工興建陵墓的時候,第一掀土,都要鄭重地保存起來,在地宮興建好,放到棺床裡的金井中。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文娛從土味之王開始 大膽!手下要造反:我被迫直播 崩壞傳記 重生之我是頂流 參加離婚綜藝的我居然談起了戀愛 成為魔王後回地球了 親愛的,你聽我解釋 吞噬星空之極限升級 女配打臉係統[快穿] 師兄都是非正常[合歡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