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戰場的好運〔二〕(2 / 2)

加入書籤

所以看到朝鮮的真實局麵,大周朝廷對朝鮮李朝徹底絕望了。

李朝的基石並非百姓,而是『兩班』。所謂兩班,亦稱士大夫,是古代高麗和朝鮮的貴族階級。上朝時,君王坐北向南,以君王為中心,文官排列在東邊,武官排列在西邊,即「文武兩班」。朝鮮的兩班專指上朝會的官員延伸到兩班官員的家族及家門。

士大夫,自然是士紳。大周文武們所看到的就是一個任由士紳當權,完全不改變國家製度,更不搞工業的國家。

尤其是看了東學黨領袖給大周聖上的奏折中所寫,彼之生存,全仗百姓,何故置吾民於死地?故百姓日夜盼國亡,有言必稱亡國,曰:『此朝必亡,非亡不可,何不早亡?』

當即就有以前佃戶出身的官員請求大周聖上立刻宣朝鮮國王入朝覲見,當麵斥責。若是朝鮮國王有悔改的能力,派大周官員前往朝鮮監督執行。若是無力悔改,就另立新王。

然而立刻有人提出了更激進的政策,就是令朝鮮國王內附。

發表這般激進觀點的大臣認為,大周內亂中,朝中不乏良臣。而朝廷隻是遭遇困難,並沒有到政令不出燕京的局麵。

而朝鮮國局麵完全不同。內無法家拂士,外無敵國外患者。而大周又隻能斥責,不能直接管理朝鮮。1870新政在大周推行中尚且遇到無數阻力,單以大周與朝鮮的傳統關係。絕無風行草偃的可能。

與其讓大周聖上的聖旨毫無用處,還不如直接將朝鮮變為郡縣。那樣方可一勞永逸的解救朝鮮百姓。

之後的討論就變了方向。大周武將們本就不乾政,更對於藩屬國沒啥興趣。隻能在旁邊聽著。

文官們卻討論起如果這麼做的話,之後怎麼辦?

大周的藩屬國與大周比,都是窮的要死。如果兼並了朝鮮,其他藩屬國怎麼辦?

朝鮮還算好,兩邊除了語言不一樣,文字都一樣。可有很多藩國,譬如尼泊爾,那就是完全不同。如果尼泊爾等國要是求內附,要不要接納。而且尼泊爾如果沒有想內附,而是被大周兼並了朝鮮的行動給嚇到了,那又該如何?

總之,文官們考慮的事情與朝鮮百姓的死活毫無關係。雖然不少武將因為出身前佃戶家庭,知道被士紳欺壓剝削到底有多苦,對朝鮮百姓的生活很同情。可武將們也不方便表態。

最後這件事就暫時沒了下文。

此時聽聖上感嘆如果當時就該兼並朝鮮,出身富裕家庭的武將們很認同,紛紛表示『日本或許敢進攻朝鮮國,卻不敢進攻朝鮮郡。』

出身窮苦家庭的武將們則表示,『當仁不讓,古人誠不我欺。』

到了傍晚,新消息傳到了海軍參謀部。日本海軍已經對釜山港發動了猛攻,朝鮮守軍一觸即潰。日本海軍陸戰隊已經登陸釜山港。

海軍將令們都緊張起來。卻見大周皇帝李長遠陛下鬆了口氣,竟然起身離開了。離開前丟下一句話,「海軍趕緊根據最新情況製定計劃。」

海軍參謀部的4月5日整晚燈火通明。同樣忙碌的還有陸軍參謀部,以及總參謀部。

海軍司令李琦與陸軍司令林鳳山都到了總參謀部,與大周兵部尚書李岩元帥,總參謀長何繼光元帥一起分析著戰況。

依靠著大周完備的通訊體係,雖然頭半天被打的有些懵,可接下來很快就基本理清楚了日本的大概計劃。

畢竟,日本能夠執行的軍事行動就那麼點選擇。大周這些年也做了不少推演,理出許多方案。

從表麵上看,已經完成了總動員的日本擁有48萬陸軍。海軍不太好有個確切數字,隻能估算出,包括臨時征召的水手船員,總數有6-8萬人。

這麼多兵力若是想進攻大周首都燕京也不是全然沒有可能。但是燕京重地,除了作為禦林軍的83軍十萬人,緊挨著的蘇魯軍鎮,遼陽軍鎮就能調集20萬部隊。稍遠一點點的海參崴軍鎮以及漠北軍鎮更有30萬人馬。

48萬日軍沒可能全部登陸。就算是登陸了,也打到了燕京城下。不過是來送死而已。

日軍合理的目的就是占領整個朝鮮,守住鴨綠江,要求大周接受日本吞並朝鮮的實事。

先不說大周會不會接受日本的異想天開。當前在朝鮮平壤就駐紮著以71為主力的十萬大周陸軍。能否解決登陸朝鮮的日軍,就要看這支部隊了。

大周總參謀部感覺有些幸運。出於威脅日本的動作,好歹派了71軍前往朝鮮。總不至於被打個措手不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求生之開局認詭作父 海賊:開局被路飛打上門 驚悚樂園之我是最善良的惡鬼 小蘿莉其實是超sss寄生體 諸天從陸小鳳開始 與你可期 人在米花當坊主 禦獸從怪獵開始 女總裁的絕世醫神 爺,王妃又開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