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 注定要在戰爭電影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1 / 2)

加入書籤

整個影廳內都響起了竊竊私語聲。

電影人在騷動,影評人的區域也在互相交頭接耳的輕聲說話。

「中間沒有剪輯嗎?」

「我沒有印象誒……」

「所以這是個從電影剛開始已經持續了十分鍾的長鏡頭?而且還在持續下去?」

張沫也有些不可思議的喃喃自問又像是在問著身旁的父親:「之前沒有剪輯?」

老謀子緩緩搖頭:「沒有。」

作為攝影出身的導演,他對鏡頭再敏感不過了,所以他能肯定從電影開始到現在都沒有任何鏡頭的剪輯和切換。

這個還沒有結束的,不知道還要延續到何時的長鏡頭讓他極為驚艷。

不隻是因為這個鏡頭的長度——上一次在影院內看到這麼長的長鏡頭還是《地心引力》,也是從影片剛開始,持續了足足13分鍾,成為了教科書式的分鏡,而《一九五一》的這個長鏡頭大有超過其時長的傾向。

但《地心引力》的那個長鏡頭本質上是特效鏡頭,所以隻能說導演的分鏡腳本設計的太厲害了。

可這個長鏡頭切換的場景,入境的人物、環境,不僅數量多,信息密度大,跨度也很大,鏡頭隨場景變換一直沒有切換過。

這種長鏡頭可不是設計出分鏡頭腳本就能完事的,拍攝過程難度更大問題更多。

最重要的是,這個長達十分鍾的長鏡頭不僅交代了主角的身份,交代了整個軍隊駐紮的環境和日常生活,讓觀眾看到了掩體工事、日常訓練、地下坑道、戰壕,而且代入感是如此的真實。

營造出了一種絕對的沉浸感,讓你深入體會身臨其境般彷佛成了兩個主人公身後的第三個士兵。

長鏡頭並不隻是炫技,而且對敘事對觀眾的沉浸感,打造背景和環境的真實感有著巨大的加成!

這絕對堪稱藝術品了!

甚至連鏡頭的呼吸效應都沒有。

通常來說,鏡頭在改變焦點時,焦距也會隨之有輕微改變,哪怕隻是部分鏡組的移動,但這種位移會影響其他鏡片、鏡組的位置,雖說隻是微乎其微的改變,也會造成輕微的變焦效果。

反應到畫麵中就是在切換焦點時,畫麵中的影像會有大小的變化,焦內焦外都會有這種現象出現。

可這段長鏡頭竟然沒有「呼吸效應」,起碼沒有被他察覺到。

雖然不知道是怎麼做到的,但張一謀此時已經被興奮和疑問填滿了大腦,因為「呼吸效應」一直以來都是他這樣的鏡頭大師所深惡痛絕的東西。

太誇張了!

就在老謀子為電影還在持續的長鏡頭而驚嘆的同時,媒體記者的區域也發生了騷動。

新浪娛樂的主編楚天納悶的問著周圍的同行們:「真是長鏡頭?沒有剪輯?」

楚天雖然參加過不少電影的點映或首映,但畢竟不是電影從業者,所以還是有些不敢肯定。

但他也知道如果這是真的長鏡頭,那絕對是了不起的事情。

一旁的新京報記者神色也有些難以置信,低頭看了一眼手機,緩緩搖頭道:「十六分鍾了……」

持續十六分鍾的長鏡頭……這可不是那種小成本藝術電影。

從電影開始到現在,場景的調度和跨度是絕不亞於工業戰爭大片的,從駐紮營地到防禦工事,到地下坑道,到坑坑窪窪,死屍遍布的戰場。

這種長鏡頭的意義即便他們是記者也懂得其中的分量。

而這種不可思議的感覺隨著觀影過程的繼續逐漸被難以抗拒的沉浸感所吞沒,並且變得逐漸麻木。

因為這部《一九五一》顯然已經不是他們以為的那種復刻《地心引力》的驚艷長鏡頭。

而是整部電影都是一個長鏡頭!

整部電影!

一部由一個鏡頭構成的戰爭電影!

此刻,楚天和其他記者們一直在腦海中醞釀的在電影放映完後媒體見麵會上的問題都被拋到了九霄雲外。

因為他們已經意識到了,這部《一九五一》的上部絕對要在戰爭電影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明天,不,今天晚上對《一九五一》的報道就要被這個前所未見的拍攝手法刷屏了。

……

《一九五一》的點映本身就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畢竟這是陳景行的點映,還是他第一部非科幻電影,第一部戰爭片。

還有最近跟京影的嘴仗,跟《金剛川》的對比等因素。

所以各個論壇和社交平台上,類似「有沒有看了點映的人說一下電影到底如何」,「《一九五一》拍的怎麼樣?腦洞大不大?」,「與《李延年》類似嗎」這樣的問題。

自然也有看完了電影的影評人和影迷激動的第一時間在網上發布了他們的反饋。

微博、豆瓣、知乎上第一波反饋紛紛出爐,各大受邀看了電影點映場次的媒體也都緊急趕出了《一九五一》的簡短稿子。

【剛下飛……額,剛從影院回到家,說一下我的感受吧。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惡毒女配是個嬌氣包 在高危世界當影後 快穿後我爆紅娛樂圈 孽徒你以下犯上 (綜)岸芷汀蘭 在替身文學裡成了萬人迷 永和宮曲[清穿] 全球進化:身兼四職,我無敵了 仙途逆行 我和道君進化了全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