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神話中的英招(1 / 2)

加入書籤

神話中的英招

英招,馬身而人麵,虎文而鳥翼,徇於四海,其音如榴。

——《山海經·西次三經》

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英招算得上是一個頗為奇特且有些神秘的形象。有關它的記載,最早且最詳盡的見於《山海經·西次三經》:「槐江之山……實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狀馬身而人麵,虎文而鳥翼,徇於四海,其音如榴。南望昆侖,其光熊熊,其氣魂魂。」盡管後世的許多著述都或略或詳地引述了上述文字,然而關於英招的具體內涵及其在中國神話體係中的位置,卻歷來聚訟紛紜,莫衷一是。

關於英招的形象,古籍中的描述可謂簡單明了,然而就是這幾個字,卻給後世的讀者和研究者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馬身、人麵、虎紋、鳥翼,集合了如此多的動物特征於一身,使得英招的形象顯得既詭異又神秘。或許正是因為這一形象過於奇特,所以在後來的許多誌怪小說中,我們都不難發現它的影子,如《博物誌》中的「神馬」,《拾遺記》中的「飛馬」等等。

在《山海經》的神話體係中,英招是槐江之山的山神,又是天帝的守園之神,其主要職責是「徇於四海」,即負責巡視天下,它的形象也「徇」及四海,天下莫不敬畏。在這裡,英招儼然是一位威嚴而神聖的天神形象。

然而有趣的是,就在《山海經》成書不久之後,英招的形象在另一部方術著作《穆天子傳》中卻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穆天子傳》記載,周穆王西遊昆侖,在黃河之畔的積石山上見到了英招。但此時的英招已非《山海經》中那位威嚴的山神和天帝的使者,而是變成了一位熱情好客、能歌善舞的女子。當周穆王的車隊到達積石山時,英招以「妻妾之群」的身份出現,並與周穆王互贈詩歌、結為兄弟。在這裡,英招的形象完成了由莊嚴神聖的天神向溫婉可人的女性形象的轉變。

《穆天子傳》對英招形象的改造並非毫無根據。據《史記·趙世家》記載,趙國的先祖造父因善禦而得到周穆王的寵幸,被賜以趙城,從此有了趙姓。而造父之所以得到周穆王的賞識,正是因為他在一次隨周穆王西遊昆侖的途中,為周穆王駕車「追之於西王母之邦,得玄狐、白狐,以獻於王」。造父為周穆王駕車西遊昆侖的故事顯然來源於《穆天子傳》,因此我們可以推測,《穆天子傳》的作者很可能是趙國的史官,而書中英招的形象也很可能就是根據趙國始祖造父的妻子或女兒來創作的。換言之,《穆天子傳》實際上是將周穆王西遊昆侖的故事「本地化」了,而英招形象的變化,正是這種「本地化」策略的直接結果。

然而,《穆天子傳》的作者為何要對英招的形象進行如此大的改造呢?這恐怕與當時的社會背景和文化心理有著密切的關係。在先秦時期,西王母的形象已經完成了由凶神向吉神的轉變,並逐漸演變成為一位威嚴的女神。與此同時,昆侖山作為西王母的居所,也被賦予了至高無上的地位,成為神仙所居的「洞天福地」。在這種情況下,周穆王西遊昆侖的故事自然也被蒙上了一層神秘而吉祥的色彩。而英招作為這個故事中的女性形象,其形象的變化也就不足為奇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我在妖魔世界武道長生 詭案從聊齋開始 心痛似虐回憶 賽製新歌:地球音樂在星際殺瘋了 我以屍身渡眾生 為弟報仇被活埋,我化身活閻王 網遊:刺客之神,我能祭獻屍體 九洲歷 穿越後,帶著一家老少逃荒 不出琅琊的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