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和工作(1 / 2)

加入書籤

聰明和智慧有何區別?智慧超乎知識之上。它不隻是一堆事實的集合;它是出色的人生感悟,生活的藝術和做好決策的專家。箴言挑戰我們,希望我們獲得知識,應用到自已的生活中,並將我們明白的智慧分享給他人。

我們可以去哪裡找尋智慧呢?智慧超乎知識之上,但是如果沒有箴言的知識,你就不能擁有它。這卷書指出了這種聯係:「以色列王大衛兒子所羅門的箴言。要使人曉得智慧和訓誨,分辨通達的言語。」 (箴言1:1-2)但是想要獲得智慧,這種知識必須要和對神的敬畏聯合起來。「敬畏」(希伯來文yare)耶和華,在舊約中常被用作「以一種積極回應神的方式來生活」的同義詞。箴言宣稱:「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言9:10)如果隻有知識,而沒有對神的委身,就像水泥沒有水一樣,是無法做成砂漿的,因此是沒用的。看似矛盾地是,憑著信從心裡接受箴言就會使人生出對神的敬畏。「我兒,你若領受我的言語,存記我的命令……你就明白敬畏耶和華,得以認識神。」(箴言2:1、5)

對基督徒來說,真正的智慧包含了神的全部啟示,特別是透過他的愛子主耶穌基督表現出來的。首先,它揭示了主是誰,他做了什麼,以及他對我們和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有什麼要求。當我們逐漸加深對主的了解,我們就會學到該怎麼與他合作,參與他對世界的供養和救贖工作。這通常使我們的工作更加富有成效,無論是使我們自身受益方麵,還是在幫助他人方麵。它使我們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敬畏神。「敬畏耶和華的、得著生命他必恆久知足、不遭禍患。」(箴言19:23)

在箴言中,獲得智慧可以讓我們變好,反之不然。「智慧人懼怕,就遠離惡事。」(箴言14:16)「義人的口,滋生智慧。」(箴言10:31)箴言預料到耶穌的警告,「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馬太福音10:16)智慧來自於神。「我已指教你走智慧的道、引導你行正直的路,」 主宣告說。(箴言4:11) 在箴言中,思想和道德密不可分,而且智慧反映出這樣的事實:良善的神仍舊在掌權。

箴言也警告了那些不重視增加智慧的人。智慧在整卷書中被擬人化成一位女性。她說, 「因為尋得我的,就尋得生命,也必蒙耶和華的恩惠。得罪我的,卻害了自已的性命。恨惡我的,都喜愛死亡。」(箴言8:35-36)智慧使生命更偉大,更豐盛。缺乏智慧使生命減少,最終導致死亡。

箴言進一步告訴我們,我們或從中得到一點智慧,絕不單單是為了我們自已,而應當分享給別的人,「使愚人靈明,使少年人有知識和謀略」(箴言1:4)。箴言9:9命令我們「教導智慧人」,並「指示義人」。箴言26:4-5建議讀者把智慧分享給愚昧人。我們不僅通過教導來分享智慧,而且可以借著智慧的生活,將智慧傳遞給那些看見我們、效仿我們榜樣的人。當然,反麵的榜樣也同樣成立。如果我們過著愚昧的生活,其他人也會受到試探想要過同樣愚昧的生活,我們就不僅傷害了自已,也傷害的他人。通常,我們在工作中取得的進展會增加我們的知名度,因此我們的智慧或愚昧將會影響更多的人。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工作可能帶來更加深刻的後果,因為「智慧人的法則(或譯:指教)是生命的泉源,可以使人離開死亡的網羅」(箴言13:14)。

關於箴言

在古代近東文化中,統治者經常委任智者來收集在本國內被廣泛認可的智慧,傳給那些即將進入皇室中擔任專業職務或政府服務工作的年輕人。這些智慧的言語,是從日常的生活和經驗中提煉出來的。它們變成了即將成人的未來一代的教科書。 但是,箴言宣稱所羅門王自已是主要作者(箴言1:1),而且宣稱它是受了主的啟示。「因為耶和華賜人智慧,知識和聰明都由他口而出。」(箴言2:6)這卷書要求人相信主而不是人類的經驗。

「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已的聰明。」(箴言3:5) 「不要自以為有智慧要敬畏耶和華,遠離惡事。」(箴言3:7)其他古代近東文化的手稿暗示或假定他們所教導的智慧有一個神聖的源頭,但是箴言重點強調智慧單單地直接來自於主。這卷書的中心主旨是:真正的智慧是以我們與神的關係為基礎的——如果我們與主沒有活生生的關係,那麼我們就不能擁有真實的智慧。

因此,這卷書裡的箴言不僅僅是常識或者好建議;它們不僅教導了我們行為與命運的聯係,而且還指導了我們如何在主的帶領下建立一個和平的,繁榮的團體。而主就是真智慧的源頭。

同時,這些被我們稱為箴言的短諺語是生活的概括,而不是原子化的應許。神通過這些來引導我們的思想,但是我們必須要小心,不要把他們當成是一個個裝滿幸運餅乾的運氣袋。沒有一條單獨的箴言能夠表達整個真理;它必須被放在整卷書的大環境下被理解。隻有傻子才會從「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言22:6)概括出小孩是機器人這樣的結論。這條箴言說明了家庭教育有它的作用,但是它必須要和其他箴言放在一起理解,必須要認識到每個人都要為他或她自已的行為負責,就如「戲笑父親,藐視而不聽從母親的,他的眼睛必為穀中的烏鴉啄出來,為鷹雛所吃。」(箴言30:17)所說的那樣。掌握箴言需要用整卷書編織出智慧的衣服。從箴言中獲得智慧是一項終身學習的事。

這並不是可以輕鬆實現的事。有些箴言和另一些有沖突,盡管並不是完全地不相容。另一些表述模糊,迫使讀者考慮多種不同的解釋。一定要注意箴言所適用的對象。這個警告,「不要貪睡」(箴言20:13)適用於所有神的兒女(箴言1:4-5),但是這個保證,「睡得香甜」(箴言3:24)隻適用於那些不使智慧離開眼目的人們(箴言3:21)。箴言是永不過時的,但是它的應用肯定是適時的,正如約伯記所說明的。箴言是美德緩慢養成過程中的試金石,它們需要花很長時間才能被理解。「使智慧人聽見,增長學問,使聰明人得著智謀。使人明白箴言和譬喻,懂得智慧人的言詞和謎語。」(箴言1:5-6)

箴言包含了七部分。第一部分(箴言1:1-9:18)包含了詳細的教訓,預備信徒的心來接納之後的諺語。第二部分(箴言10:1-22:16)是「所羅門的箴言」。第三部分(箴言22:17-24:22)包含了「智慧人的言語」,這些很有可能是被所羅門采用或改編的話。第四部分(箴言24:23-34)補充了一些「智慧人的言語」。第五部分(箴言25:1-29:27)包含了「猶大王希西家的人所謄錄的一些箴言」,匯集了從所羅門時代到當時的一些記錄。(希西王在所羅門之後統治了約三百年。)第六部分(箴言30:1-33)和第七部分(箴言31:1-31)的作者被認為是亞古珥和利慕伊勒,對於這倆個人我們也知之甚少。總之它是一個包含了諺語,建議,指導,和警告的作品,成為了剛開始工作的年輕人的指導手冊和所有年齡段的人的人生指南,鼓勵他們去尋求神的智慧。(箴言1:2-7)

這些箴言大多數時候包含著成對的對比:勤奮與懶惰,誠實與不誠實,計劃和匆忙做決定,公平地對人和利用軟弱的人,尋求好建議和自高自大,等等。這卷書中對於智慧的言語的教導超過了其他話題,第二大的話題是工作和與之息息相關的金錢問題。盡管這卷書被分成了七個部分,但其中的箴言重復著圍繞著一些同樣的話題。正因如此,這篇文章會根據主題來討論和工作有關的教導,而不是根據章節順序來逐卷討論。經文索引目錄及其在文章位置的鏈接已在文末列出。這是為了幫助讀者鎖定某句經文或者某段經文的討論在文章中位置,而不是鼓勵讀者去單個地閱讀經文。

許多職場基督徒認為,一天讀一章箴言,一個月正好讀完一遍,是一種很有幫助的做法。(箴言一共31章。)箴言裡許多經節涉及到相同的主題,但是散布在全書各處,因此在一個月中間你會在不同的日子裡反復遇到這些主題。反復遭遇對我們學習會有所幫助。另外,我們對經文的理解接受程度,會因為生活中的際遇而改變。若在一個月中我們的環境變了,從前沒有引起注意的經文或者突然就變得更有意義了。與每個主題隻遭遇一次相比,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可以獲得更多的智慧。例如,在有個月的第14天,你讀到箴言14章,但是沒有注意到第31節關於欺壓窮人的問題。(「欺壓貧寒的,是辱沒造他的主」。)但是也許這個月後麵的某一天,你在街頭遇見一位窮人,或者讀到一篇關於貧窮的故事,或者發現自已缺錢了。你可能在第17天再次遇到這個主題(「戲笑窮人的,是辱沒造他的主」,箴言17:5),或者在第21天讀到(「塞耳不聽窮人哀求的,他將來呼籲也不蒙應允」,箴言21:13),或者在第22天看到(「貧窮人,你不可因他貧窮就搶奪他的物」,箴言22:22),或者在第28天注意到(「人以厚利加增財物,是給那憐憫窮人者積蓄的」,箴言28:8)。另外,每一次箴言對同一主題的表述都會略有不同,因此每一次重復都可能讓你從更深刻的視角來審視這一主題。

箴言和工作的關係

這卷書的主要目的是呼召人們去活出一種敬畏神的生活。這個呼召出現在卷首(箴言1:7),貫穿在其中(箴言9:10),終止於結尾(箴言31:30)。箴言告訴我們好的工作習慣通常會讓人成功,而好的工作習慣是由品格養成的,品格的塑造來自於對神的敬畏。確實,敬畏神和智慧是直接等價的。「你就明白敬畏耶和華,得以認識神。因為耶和華賜人智慧;知識和聰明都由他口而出。」 (箴言2:5-6)

箴言,話句話說,是為了塑造讀者屬神的(虔誠的)品格。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箴言清楚地表明是以神的品格為基礎的:

耶和華所恨惡的有六樣,連他心所憎惡的共有七樣……(箴言6:16)

詭詐的天平,為耶和華所憎惡。(箴言11:1)

耶和華的眼目,無處不在。(箴言15:3)

虔誠的品格——即智慧——是生活各個方麵的必需品,包括工作。跳讀下箴言,你就會發現這卷書對工作有很大貢獻。很多箴言直接討論了古代近東地區的工作場所,工作活動,包括農業,畜牧,紡織和服裝製造,貿易,交通,軍事,政府,法院,家務,養育子女,教育,建築和其他。金錢——與工作息息相關——也是一個特別明顯的話題。很多其他的箴言涉及的話題,都可以明顯地應用在工作上,例如謹慎,誠實,公義,洞察力和良好的關係。

才德的婦人(箴31:10-31)

箴言與世界上的工作的明顯關係之一,出現在這卷書的末尾。我們在書的開頭遇到過的「智慧的婦人」(箴言1:20-33,8:1-9:12)再一次出現在書的最後22句經文(箴言31:10-31)中,並且以真實的活生生的婦女形象站在街道上,被人稱為「才德的婦人」。一些翻譯用「妻子」來代替「婦人」,可能是因為女人的丈夫和孩子在經文中被提及。(「妻子」和「女子」的翻譯都可能是來自於希伯來語ishshah 的翻譯。)確實,她在家庭中獲得了滿足,並且確保「他丈夫在城門口與本地的長老同坐,為眾人所認識」(箴言31:23)。但是這段經文也重點強調了婦人的紡織事業和對仆人和工人的管理(箴言31:15)。箴言31:10-31不隻適用於工作場合;它就發生在工作場合。

箴言以一首詩做總結,贊美了這樣一位婦人,她智慧地管理多樣事業,無論是用於貿易, 紡織還是造酒。譯者們在箴言31:10用不同的詞來描繪這個婦人的品格:「才德的」,「有能力的」,「卓越的」,「高尚的」。當時這些詞都不能精準地表達希伯來語(chayil)所暗含的力量或者能力的含義。當這個詞應用於男人時,它被翻譯成「精力」,就像在箴言31:3出現的那樣。它在舊約出現了246次,被用來形容鬥士(例如大衛的「大能的勇士,」歷代誌上7:2)。當這個詞用來描繪女人時,譯者們淡化力量的含義,例如在形容路得時,英語翻譯通常是「高尚的」,「有才德的」,或者「卓越的」。但是無論是用來形容男人還是女人, 這都是同一個詞,在描繪箴言31:10-31中的婦人時,它最好被理解成強壯的或英勇的,就像箴言31:17所表明的那樣,「他以能力束月要,使膀臂有力。」沃特斯(Al Wolters)認為這是描述男性的語言,所以最合適的翻譯應該是「英勇的婦人」。因此,我們應該稱箴言31:10-31的婦人為「英勇的婦人」,因為它很好地表達出了希伯來語chayil這個詞所包含的力量和美德的含義。

箴言的結尾,將這個有力的婦人描繪成一個智慧的工人,並描繪了她在工作場所的五項活動。這段經文的重要性可以從兩方麵看出。第一,它是一首字首詩,意思是它的每一句都是按著希伯來文22個字母的順序開始,這樣它就會很容易被識記。第二,它被放在整卷書的高潮和總結的部分。因此,我們觀察到的這個英勇的婦人的五項活動可以作為我們探索整卷書的框架。

對於一些在古代近東地區的人,甚至對於一些現在的人來說,將一個女人描繪成一個智慧的企業家模範是一件讓人吃驚的事。盡管神平等地給予男女工作的恩賜(創世記1和2),女人的工作經常被貶低,不能獲得和男人的工作同等的尊重。按著這卷書的例子,我們會將這位智慧的工人稱為「她」,因為神的智慧對於男女都是平等的。她在這本書中充當著對每個人工作價值的一種認可。

就像箴言一直強調的那樣,智慧的道路來自於對神的敬畏。畢竟,這個英勇的婦人的能力和美德被描述出來,且受人尊敬,她的智慧的源頭也被揭示出來。「惟敬畏耶和華的婦女,必得稱贊。」(箴言31:30)

智慧的工人是值得信賴的(箴言)

智慧被人格化成英勇的婦人,它的第一個特征就是信賴。「他丈夫心裡倚靠他,必不缺少利益。」(箴言31:11)信賴是智慧和美德的基石。神創造人,使人與人協同工作(創世記2:15),如果沒有信任的話這一切都不可能。信任要求人遵守道德準則,對關係保持忠誠。箴言書中所描繪的信賴在工作領域有何應用呢?

一個可信賴的工人會忠誠於他或她的信托責任(箴言)

信賴的第一個要求,就是我們的工作要給信任我們的人帶來益處。英勇的婦人不僅為她自已工作,也使身邊的人受益。她的工作不僅使她的顧客受益(箴言31:14),還有她的社區(箴言31:20),她的家屬(箴言31:12,28)和她的同工(箴言31:15)。在古代近東地區的經濟中,這些領域的責任都可以歸結到一種經濟主體——即「家務」中。就像現在社會的大多數人一樣,當時大多數人都在他們居住的地方工作。一些家庭成員在家裡做飯,清潔,照顧他人,或者做紡織,冶金,木工和石頭活。另一些人在房子外麵做農活,牧羊或苦工等。「家務」指的是一整套復雜的生產活動,大家庭、雇工、或者住在那裡的奴隸都參與進來。作為家務事的管理者,英勇的婦人就像現在的企業家或高級主管。當她「觀察家務」(箴言31:27),她在為所有那些依靠她的事業的人盡她的信托責任。

這當然不是說我們不能為自已的益處工作。英勇的婦人對她的家庭的盡責是相互的,他們也會對她盡責。她理應獲得一部分的家庭利潤來供她自已使用。這段經文,讓她的孩子和丈夫以及整個社區的人去尊敬和贊美她。「她的兒女起來稱他有福。她的丈夫也稱贊他……願她享受操作所得的。願她的工作,在城門口榮耀她。」(箴言31:28、31)

我們的信托責任,禁止我們為了自已的欲望而傷害我們的雇工。我們可以與他們爭辯,反對他們對待我們的方式,但是我們不能傷害他們。例如,我們不能通過指控他們偷竊(箴言29:24),或者摧殘他們(箴言18:9),或誹謗他們(箴言10:18)來發泄我們的不滿。有些應用是很明顯的。我們不能為我們沒有工作的時間向雇主要價。我們不能毀壞我們雇主的財產,或對他們做不實指控。對這一原則的思考可以讓我們得到更深的含義和問題。因為不幫助公司內的對手而給組織的積極性或和諧氛圍帶來破壞,這樣的行為是合理的嗎?為了獲得自已的利益——旅行,禮品或者免費商品等,而不惜犧牲雇主的最大利益,操縱大家去選擇特定的供應商,這樣的行為是合理的嗎?雇員和雇主之間的相互責任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同樣的責任也適用於有信托責任的組織之間。公司與顧客討價還價來獲得更高的價格是合理的。但是通過秘密地剝削顧客而獲利的行為是不合理的。就像很多投資銀行以前所做的那樣,他們指示他們的銷售代理去給顧客推銷他們的房產抵押貸款債券(CMOs)作為可靠的投資,但是同時他們將債券賣空,等待它們降價。

對神的敬畏是信托責任的試金石。「不要自以為有智慧。要敬畏耶和華,遠離惡事。」(箴言3:7)所有人都傾向於損人利已。這是人墮落後的結果。但是,箴言告訴我們敬畏神——牢記他對我們的好,他對所有事情的護理,和他在我們傷害別人時的公義——能夠幫助我們對他人盡責。

一個可信賴的工人是誠實的(箴言)

誠實是信賴的另一個本質屬性。它是如此的重要,以至於有句箴言直接將真理等同於智慧本身。「你當買真理。就是智慧,訓誨,和聰明,也都不可賣。」(箴言23:23)誠實包括講述真理和實踐真理。

實話

第六章包含了人所熟知的、神所憎惡的七件事。其中的兩件就是不誠實的表現,「撒謊的舌」和「吐謊言的假見證」(箴言 6:16-19)。箴言通篇都在提醒我們說真話的重要性。

你們當聽,因我要說極美的話。我張嘴要論正直的事。我的口要發出真理。我的嘴憎惡邪惡。(箴 8:6-7)

作真見證的,救人性命。吐出謊言的,施行詭詐。(箴 14:25)

用詭詐之舌求財的,就是自已取死。所得之財,乃是吹來吹去的浮雲。(箴 21:6)

作假見證的,必不免受罰。吐出謊言的,終不能逃脫。(箴 19:5)

不可無故作見證,陷害鄰舍。也不可用嘴欺騙人。(箴 24:28)

隱藏怨恨的,有說謊的嘴。口出讒謗的,是愚妄的人。多言多語難免有過。禁止嘴唇是有智慧。(箴 10:18-19)

說出真話的,顯明公義。作假見證的,顯出詭詐。說話浮躁的,如刀刺人。智慧人的舌頭,卻為醫人的良藥。口吐真言,永遠堅立。舌說謊話,隻存片時。圖謀惡事的,心存詭詐。勸人和睦的,便得喜樂。(箴 12:17-20)

說謊言的嘴,為耶和華所憎惡。行事誠實的,為他所喜悅。(箴12:22)

作假見證陷害鄰舍的,就是大槌,是利刀,是快箭。(箴 25:18)

怨恨人的用嘴粉飾,心裡卻藏著詭詐。他用甜言蜜語,你不可信他,因為他心中有七樣可憎惡的。(箴 26:24-25)

雖然聖經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寬恕了謊言和欺騙(例如,約書亞記2:1中的妓女喇合,出埃及記1:15-20中向法老撒謊的希伯來接生婆,撒母耳記上21:1-3中大衛向祭司說謊),但是箴言並不允許我們在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給謊言和欺騙留下位置。不隻是因為撒謊是錯的,而是說實話是必要的。我們避免撒謊,不是因為遵守規則,而是因為我們敬畏神,喜愛真理。

撒謊具有破壞性,最終它會導致懲罰和死亡。我們被警告不要欺騙人,更要注意我們身邊的欺騙者。我們不要讓自已落入別人謊言的圈套,雖然我們意識到自已很容易聽信別人的謊言。就像傳言(經常是真實包裹下的謊言),我們發現謊言可以吸引我們進入消息靈通人士的圈子裡,而且我們喜歡打聽。或者我們發現在自已的墮落的本性中,我們想要去相信謊言。但是箴言強烈地警告我們遠離說謊的人。一個隻講真話(或用愛心說誠實話,見以弗所書4:15)的工作場所是一個烏托邦,但是神召我們和不說謊的人共事。

大約有一半的箴言特別禁止作假見證,呼應十誡中的第九條(出埃及記20:16)。一般來說,如果誤導他人是不虔誠的,那麼錯誤地指證他人的行為就是犯罪,「必不免受罰」(箴言19:5)。假見證是對無辜的人的直接攻擊。但是這可能是工作場合裡最普遍形式的謊言了,可能僅次於虛假宣傳。虛假宣傳至少是直接針對那些聽夠了推銷言辭而且通常有其他信息源的外人(顧客),假見證卻通常是對合夥人的攻擊,而且很容易被公司內部的人不假思索地接受。它通常發生在我們試圖透過謊報他人的角色和行為來轉移責備和贊賞的時候。它不僅會傷害到我們謊報行為的對象,而且會傷害整個組織,因為如果組織不能精確地理解自已目前成功或失敗的原因的話,它就不能相應地做出所需要的調整和適應。它就好像射擊在潛水艇上的人一樣。不僅會使受害者傷殘,還會擊沉整艘船,使所有船員沉入海中。

誠實的行為

不隻是語言,行為也可以有真有假。「義人恨惡謊言。惡人有臭名,且致慚愧。」(箴言 13:5)箴言中最明顯的不誠實的行為是用詭詐的秤和天平。「公道的天平和秤,都屬耶和華。囊中一切法碼,都為他所定。」 (箴言16:11)相反地,「詭詐的天平、為耶和華所憎惡公平的法碼、為他所喜悅。」(箴言11:1)「兩樣的法碼,為耶和華所憎惡。詭詐的天平,也為不善。」(箴言20:23)詭詐的秤和天平,指的是用產品來欺騙消費者的行為。貼錯標簽,縮減所承諾的質量,捏造產品的出處,公然篡改產品銷量數據,都屬於不誠實的行為。這些行為都是神所憎惡的。

行為誠實有些實踐方麵的理由。從短期來看,不誠實的行為可能會帶來更大的利益,但是從長期來看,客戶或顧客會明白,然後選擇其他商家。但是最終,還是對神的敬畏製約著我們,哪怕當我們認為我們能夠依靠自已擺脫不誠實。「兩樣的法碼,兩樣的升鬥,都為耶和華所憎惡。」(箴言20:10)

除了詭詐的秤和天平,在工作場所中還有其他不誠實的行為。一個舊約的例子是有關土地所有權的,它依靠界限來劃分。一個不誠實的人會偷偷地轉移界限,損害鄰舍的利益,使自已擁有更多財產。箴言譴責這樣的行為。「不可挪移古時的地界。也不可侵入孤兒的田地。因他們的救贖主,大有能力。他必向你為他們辨屈。」(箴言 23:10-11)箴言並沒有列舉在古代以色列存在的每一種不誠實的行為,更不用說在我們當今的時代。但是它確實設定了原則——不誠實的行為和不誠實的言語一樣,都是為神所憎惡的。

誠實的言語和行為,在我們今天的工作場所是怎樣的表現呢?如果我們記得誠實是信賴的一個重要因素,那麼誠實的衡量標準就變成「人們能夠信任我的言行嗎?」而不是「它是否是真的?」哪怕沒有完全的欺騙,信任也可能被其他方式所打破。經驗豐富的律師可以通過改變或混淆合同,來使一方獲得不公平的優勢。產品也可以用含有誤導性的詞來描述,例如食品上的「增加能量」其實是指「包含卡路裡」。最後,箴言告訴我們,神會為那些被欺騙的人辯屈,並且不會容忍這樣的行為發生。(箴言 23:11)同時,智慧的——即敬虔的——的工人會避免這些行為。

箴言一次次地回到誠實的主題上來。「正直人的純正,必引導自已。奸詐人的乖僻,必毀滅自已。」(箴言 11:3)「以虛謊而得的食物,人覺甘甜。但後來他的口,必充滿塵沙。」(箴言20:17)「買物的說,不好,不好。及至買去,他便自誇。」(箴言20:14)故意貶低產品以獲得更低的價格,然後為之沾沾自喜,也是一種不誠實的行為。有見識的買家和賣家之間的討價還價,可能隻是一種消遣而不是剝削。但是現代偽裝下的輿論導向也是說謊,故意歪曲現實,充滿欺騙——例如政治候選人一方麵試圖說服說英語的選民相信自已在移民問題上很強硬,另一方麵卻向拉丁裔的選民說相反的話。

智慧的工人是勤奮的(箴言)

英勇的婦人是勤奮的。箴言用三方麵來描繪她的勤勞:1,工作努力;2,計劃長遠;3,有盈利能力。由於她在這幾方麵的勤奮,她對於未來充滿信心。

一個勤奮的工人是努力的(箴言)

英勇的婦人「甘心用手作工」(箴言31:13),意思是自願選擇不停地工作,來達到全家人的目標。「未到黎明她就起來。」(箴言31:15)「她作細麻布衣裳出賣又將月要帶賣與商家。」(箴言31:24)「用手所得之利,栽種葡萄園。」(箴言31:16)這些加在一起是很繁重的工作。

在農業經濟時代,辛苦工作帶來的幸福生活很容易被看到。隻要他們有地可耕,辛苦工作的農民比懶惰的人過得好得多。箴言很清楚地表明懶惰的工人最終會失敗。

手懶的,要受貧窮。手勤的,卻要富足。夏天聚斂的,是智慧之子。收割時沉睡的,是貽羞之子。(箴10:4-5)

我經過懶惰人的田地,無知人的葡萄園。荊棘長滿了地皮,刺草遮蓋了田麵,石牆也坍塌了。我看見就留心思想,我看著就領了訓誨。再睡片時,打盹片時,抱著手躺臥片時。你的貧窮,就必如強盜速來,你的缺乏,彷彿拿兵器的人來到。(箴24:30-34)

在古代近東地區,辛苦工作會帶來成功,但是在收割時期哪怕是一個星期的怠惰都會導致你一冬天挨餓。

現代經濟(至少在發達國家)會在短期內掩蓋這種影響。在經濟狀況良好的時候,幾乎人人都能找到工作,懶惰的工人也會有個工作, 並且似乎和勤奮的工人做得一樣多。同樣的,在經濟狀況衰退的時候(在很多新興經濟體中隨時會發生),一個辛苦工作的人在找工作方麵可能不會比一個懶惰的人更成功。任何時候,辛苦工作的報酬可能會被歧視、資歷規定、勞工合同、上司的偏愛、經濟安全合同、績效考核漏洞、管理者的無知以及其他因素給削減。

但是這能廢掉箴言中辛苦勤奮工作的教導嗎?不,因為兩個原因,這樣的事不會發生。第一,哪怕在現代經濟中,勤奮工作經常得到獎勵。當工作工作機會稀少時,勤奮的人更容易保住他們的工作或者更快地找到新工作。第二,勤奮的主要推動力不應該是個人的成功,而是敬畏神,就像我們在箴言裡看到的其他美德一樣。我們勤奮是因為神召我們做工,同時我們對他的敬畏推動著我們勤奮工作。

在工作場合中懶惰或者缺乏勤奮是有破壞性的。所以和懶惰的同工打過交道的人都能理解這句尖銳的箴言:「懶惰人叫差他的人,如醋倒牙,如煙薰目。」(箴言10:26)我們討厭和懶惰的做不好自已分內之事的人困在同一團隊中。

一個勤奮的工人會做長遠計劃(箴言)

英勇的婦人提前做計劃。「她好像商船從遠方運糧來」(箴言 31:14),意思是她不寄望於最後一刻的便利,購買那些質量和價格都可疑的東西。她在購買之前仔細考察「想得的田地」(箴言31:16),考慮它長期的潛在收益。她計劃用這塊地栽種葡萄園(箴言31:16),而葡萄園在栽種後要等到倆到三年才有收成。這裡的重點是她做決定時考慮長遠。箴言21:5告訴我們「殷勤籌劃的,足致豐裕。行事急躁的,都必缺乏。」

智慧的計劃需要為長遠決定,就像農業產業管理周期的例子一樣。

你要詳細知道你羊群的景況,留心料理你的牛群。因為資財不能永有,冠冕豈能存到萬代。乾草割去,嫩草發芽,山上的菜蔬也被收斂。羊羔之毛,是為你做衣服。山羊是為作田地的價值。並有母山羊奶夠你吃,也夠你的家眷吃,且夠養你的婢女。(箴27:23-27)

就像英勇的婦人栽種葡萄園一樣,智慧的牧羊人也會為未來幾年做打算。同樣,智慧的國王或是官長也會考慮長遠。「因有聰明知識的人,國必長存。」(箴言28:2) 箴言也將螞蟻當作長久勤奮的例子。

懶惰人吶,你去察看螞蟻的動作,就可得智慧。 螞蟻沒有元帥,沒有官長,沒有君王,尚且在夏天預備食物,在收割時聚斂。懶惰人吶,你要睡到幾時呢?你何時睡醒呢?再睡片時,打盹片時,抱著手躺臥片時。你的貧窮,就必如強盜速來,你的缺乏,彷彿拿兵器的人來到。(箴 6:6-11)

在工作場所提前計劃有很多形式。箴言24:27提到經濟上的計劃:「你要在外頭預備工料,在田間辦理整齊,然後建造房屋。」話句話說,不要著急建房子,要等到你地裡的出產能夠提供給你完成建造工程的必要資金時再去建。耶穌在路加福音14:28-30 中提到這點:「你們那一個要蓋一座樓,不先坐下算計花費,能蓋成不能呢?」恐怕安了地基,不能成功,看見的人都笑話他,說:『這個人開了工,卻不能完工。』」

關於計劃,還有很多其他的形式,但是我們不能期待箴言變成一本現代公司的計劃手冊。但是我們可以在箴言中發現蘊含在計劃中的智慧與神的特征之間的聯係。

心中的謀算在乎人。舌頭的應對,由於耶和華。(箴16:1)

人心多有計謀。惟有耶和華的籌算,才能立定。(箴19:21)

神為長遠打算,所以我們也要智慧地提前做計劃。但是對於我們的計劃我們必須要保持謙卑。與神不同,我們沒有能力可以實現我們所有的計劃。「不要為明日自誇,因為一日要生何事,你尚且不能知道。」(箴言27:1)我們智慧地計劃,謙卑地說話,最終期待神的計劃能夠成就。

注意長期結果,可能是我們為了成功可以培養的最重要的技能了。例如,心理學研究表明延遲滿足的能力——就是根據長遠結果做決定的能力——在學校裡是一個比智商還有用的預測成功的指數。可惜地是,基督徒有時候把「不要為明天憂慮」(馬太福音6:34)理解成「不要為明天計劃」。箴言和耶穌的話,都表明這不僅是錯誤的,還是一種自我放縱。事實上,整個基督徒生活都在為長久做打算,期待著基督的再來,來完全成就神的天國。

一個勤奮的工人會為公司的盈利能力做貢獻(箴言)

英勇的婦人讓她手裡的工作都能有市場。她知道商人要買的東西(箴言31:24),用心地挑選自已的材料(箴言 31:13),不知疲倦地工作來保證產品的質量(箴言31:18)。她的賞賜就是「所經營的有利」(箴言31:18),可以給家庭和社區提供所需要的資源。箴言清楚地表明,單個工人的勤奮有助於整個事業的盈利性。「殷勤籌劃的,足致豐裕。行事急躁的,都必缺乏。」(箴言21:5)箴言也提供了反例,「作工懈怠的,與浪費人為弟兄。」(箴言18:9)一個懶惰的工人無異於一個故意破壞公司的人。所有這些都對應著耶穌按才受托的比喻(馬太福音25:14-30)。

當我們記得這些有關盈利的箴言都是以神的特征為基礎時,我們就會明白神希望我們的工作可以獲利。僅僅完成分配給我們的任務是不夠的。我們必須留意我們的工作是否真的給這些物品、資本和消耗的勞力增加了價值。在開放的經濟中,競爭使盈利變成了一件很困難的事。不勤奮的人——懶惰的、自滿的或放縱的——會很快經歷虧損、破產和沒落。勤奮的人——努力工作的、有創造性的、專注的——會在他們的生意運轉盈利時,提供敬虔的服侍。

基督徒經常忘記從聖經角度認識到盈利的重要性。事實上,盈利經常被懷疑地看待,被放在一個「人與利潤」的修辭對比下討論。有這樣一種懷疑,就是利潤不是從投入和創造更有價值的產品中獲得,而是從欺騙買家、工人或者供應商中獲得。這種理解是由於對生意和經濟理解不充分造成的。一個真正符合聖經的、對生意的批評會問這樣的問題:「什麼種類的利潤?」「利潤的源頭在哪?」「利潤是從壟斷、恐嚇或者欺騙中得來的嗎?」或者「利潤是如何在工人,管理者,所有人,債權人,供應商,顧客和稅務之間進行分配的?」這會鼓勵和贊美那些給工作帶來健康收益的工人和商人們。

並不是所有的工人都能知道他們的工作是否盈利。大公司裡的雇員,對於他們特定的工作是否能給公司的盈利帶來積極的貢獻知之甚少。可盈利性,在會計學意義上,並不適用於教育,政府,非盈利機構和家庭領域。但是所有的工人都能注意到,他們的工作如何有助於公司使命的完成,以及他們增加的價值是否大於他們的工資和獲取的資源。這樣做就是在服侍神。

英勇的婦人對於家庭事務的盈利性的管理,讓她獲得了尊貴的贊美。「她的價值遠勝過珍珠」(箴言 31:10)這不是一個感情用事的贊美。這實實在在是真的。一個運轉良好的企業肯定可以盈利多年,價值遠超珍珠和其他保值物品。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重回七零之無痛當媽 用戶33860223的新書 愛過一片深藍 背麵秩序 向日葵遠程 有理想的鹹魚會夢見童年嗎 買不出去的短篇們 七國之紛爭 有棲 大明之欽天監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