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八佰(上)(2 / 2)

加入書籤

二十八日,堅守羅店的華夏軍隊與敵連日激戰後,因傷亡過大,陣地被敵突破。二十九日,黃悟我率第六十七師重新奪回,受到敵人強大火力轟擊,尚未站穩又被迫撤出,羅店終告陷落敵手。此後,雙方爭奪重點轉向羅店外圍,你攻我守,你守我攻,激烈程度有增無減,膠著對戰一刻也未停止。

美利堅記者鐵爾特曼冒著戰火到羅店、吳淞兩地華軍陣地考察,寫出了感人的記述,其文講:「衛守鄰近申城長四十裡羅店、吳淞區戰線之華軍,遭遇機械化武力極重大之集合,而利用之者,復為以悍戰聞名之東瀛軍,然仍不屈不撓,應付裕如,其英武與紀律,誠值得受最高之贊譽者也。」

「今日抵抗東瀛軍前進之師團,縱其炮火力量,遠遜於敵,亦決不退卻。」

「羅店境之戰事,異常激烈,致餘不能進抵華軍在前線,餘曾在某地點被迫委棄所乘之汽車。匿於溝內半小時之久,維時東瀛軍以開火炮轟擊,外加尾彈,並偶雜重炮彈數枚,劉行區外附近一帶,頗遭摧殘。旋餘往視吳淞陣線,見巨數華軍安伏戰壕,狀甚愉快,蓋頃方擊退猛攻之敵軍也。」

羅店戰鬥中中**隊所表現的自信、英勇和視死如歸的精神,是震撼中外的。胡愈之在《保衛大申城》的專論中是這樣描述的:「吳淞、羅店、蘊藻浜、大場這幾次戰役戰鬥的猛烈,比之於歐戰中馬爾納、鬆納河諸役毫無遜色。可是就我軍將士作戰之勇敢與犧牲之壯烈來說,在歐戰歷史中都找不到先例。在歐戰中無論哪一次著名的戰役,雙方的武器是對等的。在申城戰爭中,我們卻以陸軍,主要的是步兵隊,來和敵人最精銳的陸空海三軍搏擊,鏖戰兩個半月的結果,敵軍是進展了,但是進展所獲得的陣地有多少呢?離開黃浦江北岸才不過十餘公裡而已。

雖然我們為了保衛一尺一寸的土地,往往犧牲數千數百的健兒,可是敵人也必須出同樣的或者更大的代價,才能得到這一尺一寸的土地。」

中央社隨軍記者親身目睹羅店西南東林寺敵我雙方的肉搏戰,具體地記錄了實戰的狀況:「拂曉敵人出動了大量的兵力,向東林寺猛烈進犯,一方麵是敵人的火力非常猛烈,一方麵是敵我的數量眾寡懸殊,我們的陣地,先後被敵人突破了,我們的守兵個個掛了彩,甚至一個個倒斃了。可是僅存的幾十個戰士,還留著最後的一滴血,最後的一顆子彈,死守著和敵人拚。」

如果說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凡爾登是一架「絞肉機「,淞滬會戰中的羅店則是一座不折不扣的「血肉磨房「:屍積如山,血流成河,整個城鎮片瓦無存,惟餘焦土,慘酷之狀,不忍卒睹。

淞滬會戰的前半段與歷史上基本差不多,除了少了稅警總團的參戰,老蔣幾乎把大半家底都投進去了,不過到後期卻與原時空大相徑庭,究其原因,隻是因為多了一個伍伺仁。

十一月五日拂曉,東瀛新組建的第十軍在柳川平助指揮下,由艦隊護送在杭州灣金山衛附近之漕涇鎮、全公亭、金絲娘橋等處突然登陸,意圖包抄淞滬華夏軍隊防線南方的背後。

原本歷史上因老蔣一直認為東瀛軍全力進攻申城正麵,不會有從杭州灣登陸的可能,故在戰事趨於激烈、兵源枯竭之時,將防守杭州灣的部隊一一投入前方戰場,到東瀛軍登陸時,在杭州灣北岸從全公亭至乍浦幾十公裡長的海岸線上,僅有陶廣第六十二師的兩個步兵連、炮兵第二旅二團六連及少數地方武裝防守,遂迅速即被東瀛軍擊潰。

不過本時空因為吳迪莫的介入,杭州灣金山衛一線確實由最善防守的方子珊帶領稅警總團第三團兩萬餘精銳駐防,為此伍伺仁還特別將此前從豐台搶奪的幾乎所有大口徑重炮全部批給了第三團。

伍伺仁的準備終於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在方子珊的指揮下東瀛軍登陸部隊死傷慘重,登陸艇幾乎全被擊毀沉沒。

「伯父,不能再猶豫了,快點撤吧!由我們稅警總團斷後。」

得知杭州灣阻擊戰打響後,伍伺仁急匆匆找上了老蔣,開始苦口婆心的勸說。

「可是我希望戰鬥能夠堅持到九國公約出結果的時候,那樣我們就可以爭取到西方友邦的支持。」

老蔣此時依然在猶豫,寄希望於國際調停來結束戰爭。

「伯父,後路都要被斷了,幾十萬大軍吶,我們必須保住這些抗戰的力量。這樣吧伯父,我們先把大部隊撤下來,隻在一個地方打一場阻擊戰,給西方國家看看我們抵抗的決心,爭取他們的支持。」

伍伺仁帶著自信又無比認真的神情說道,他知道此刻必須說服老蔣撤軍,不然一切都晚了。

老蔣大喜問道:「在哪?」

伍伺仁在地圖上往蘇州河北岸一處一點,堅定的說道:「四行倉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諸天幕後大佬 我不是真想秀恩愛 大佬又被主神套路了 眾門支配者 某劍魂的無限之旅 不滅武尊 影視世界之我不會武功 快穿之我隻想種田 陸地鍵仙 我第二人格是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