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擴編(1 / 2)

加入書籤

這次出去,葉凡算了一下,前前後後總的還是賺的,排除掉路費之後,葉凡算了一筆賬,自己手裡現在有了一批現大洋和小黃魚,這是重要的硬通貨,能保證根據地以後的物資保障,還有自己這次得到了模板很多。

第二重要的就是足足三十噸的武器彈藥了,盡管在北美這些武器並不好采購,但王忠還是做到了,沒有老掉牙的春田,全部都是加蘭德半自動步槍,這種武器火力強大,可謂是此時列裝範圍最大的半自動步槍,經受得住實踐。

其次就是從加拿大采購的布輪式輕機槍,改進了口徑,作為捷克式的姐妹花,布輪式輕機槍發射的是英國的77x56r標準步槍彈,30發彈匣供彈。作為曾經的世界霸主,英國人總是在堅持自己的榮譽感,此時上到坦克飛機,下到步槍彈藥,英國人都和其他主流武器區別開來。

英國人武器在此時最出名的就是「英七七」。根據《租借法案》,光頭曾獲得4萬支美國產李-恩菲爾德,與當時國內大量的792毫米子彈有所差別,鑒於當時的後勤水平,77毫米的特殊子彈很難找到,再加上該槍加上刺刀很不牢靠,對於習慣刺刀見紅的軍隊來說很不友好。

該款步槍是一、二次世界大戰中英聯邦軍隊的製式武器,在一戰後大量流入軍閥混戰的中國,尤其以中國南方地區軍閥裝備最多,後來在其基礎上中國仿製出劉將軍步槍,在抗戰前期以桂軍、川軍、粵軍、閩軍等使用較多。

李恩菲爾德步槍因使用英製彈藥口徑,與當時中國軍隊主流的德式彈藥口徑不符,後勤管理較困難,因此在抗戰後期逐步退出一線,多由地方守備部隊或民兵部隊使用。

作為二戰中英聯邦最重要的一塊後勤基地,加拿大的軍事工業一直發展的很快,為英國提供源源不斷的武器和兵員,根據統計加拿大在整個二戰期間共計提供了。

飛機,兩萬餘架;

各式火炮,四萬多門;

飛行員,五萬多人;

各類卡車,八十多萬輛;

各類輕武器槍械,170多萬;

萬噸巨輪:348艘,並且還生產了大量的輔助艦艇,巡邏艇,救生艇,驅逐艦等等;

光是奶酪和培根就有15億斤。

戰前,加拿大的軍火貿易也很發達,民國時期各式各樣的防身武器和沖鋒槍都是由加拿大進口,光頭黨也曾經通過加拿大生產過一批g35,也就是911的改進型,勃朗寧1935手槍,使用的是9毫米帕拉貝魯姆手槍彈,在歐洲也被成為giant—ower。

不過美國人顯然更喜歡45這種大口徑的子彈,至今仍然流行的911手槍大多數口徑仍然是45,果然是祖宗之法不能變啊,勃朗寧老爺子恐怕也不會想到自己當年設計的手槍,過了110年了還在生產使用,設計基本沒有大改。勃朗寧的設計的確是經典中的經典,後世的絕大部分手槍都離不開勃朗寧手槍的影子。

另一邊,帶英可謂是狠狠的吸了一大口血才緩了過來,在後來加拿大生產的布倫輕機槍被大量運往中國,由於火力上可以輕鬆將小鬼子的「歪把子「吊著打,使其一度成為鬼子兵的噩夢,英製的布倫輕機槍口徑為77毫米,因此盟軍特意讓加拿大生產了一批792的布倫以適應中國槍械口徑。

但二戰後,加拿大就不行了,被自己的鄰居狠狠的搞了一把,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這批布輪式輕機槍才是真的重要,作為主要采取運動戰的我軍來說,即便是馬克沁重機槍也算是重武器了,很多時候還搞不到。作為在步兵作戰中極其重要的火力支柱,輕機槍就是最至關重要的,捷克式畢竟是一款生產較早,火力持續性較差的機槍。

感覺英國人應該拯救一下劉易斯輕機槍,采用彈盤供彈的劉易斯機槍,火力持續性很強,但其因為冶金和設計的緣故,屬於過時的輕機槍。但因為敦刻爾克的撤退,很多倉庫內被放棄的劉易斯被翻了出來,加上這款機槍本身的優秀,能適應多領域的作戰任務。

這麼多機槍肯定不是裝備自己的,葉凡有自己的打算。

半個月之後,榆樹嶺的154團駐地前來了一批車隊,正是葉凡和虎子回來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諸天位麵之門 大劍長青 聯盟:我,峽穀新任牧場主! 柯南之致光輝歲月 從天後演唱會開始的文娛之王 參加完葬禮後我成了大明星 寰宇星穹 洪荒之腿毛成聖 英雄無敵之我能三連合成 從蒼穹墜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