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秋收(2 / 2)

加入書籤

連續幾天,天空都是一片深邃蔚藍,太陽金燦燦的。

好天氣呀!全村人開始收晚稻。二嫂帶著兩個姐姐早早就下田割稻穀,中午,父親犁完田地,馬不停蹄地將稻把挑回村邊的曬場。

陶曉偉知道挑稻比挑水的路途坎坷遙遠,擔心父親一個人忙不過來,他撈起工具想跟在父親後麵。父親臉色嚴峻的看向他,微微搖了搖頭。陶曉偉心一沉,不敢再堅持。他隻好到曬場整理場地,將父親挑回來的稻把散開,穀穗朝上,次第擺好,鋪成一個圓形。

下午,曬場熱鬧起來,很多人家把當天收割的稻把挑回曬場,各家在自家位置忙碌著把稻把攤開,然後一個人牽著三五頭牛,站在中間,驅趕著牛圍一個圓圈踏步行走,用牛蹄踩踏稻穗脫粒。

這個工作看著有趣,其實不容易。牽牛的人要時時變換位置,引導牛把所有稻穗踩踏徹底,完全脫粒,同時,時刻留意耕牛表現,堤防耕牛拉屎拉尿,發現耕牛行走腳步變緩,脊背拱起,尾巴上翹,就要趕緊勒住耕牛,吆喝它們停下步伐,飛快地鑽出圈外,拿畚箕水桶伸到牛屁股接住糞尿,不能讓牛的屎尿弄汙了稻穀。

村口的張旺家最早開始牽牛來踩踏脫粒,他家勞力多,人丁旺。張學問仗著學問高,做什麼活總習慣沖前打頭陣。他對自己長房身份很在意,經常誇耀說,從高祖時候起,一路下來身居長房。自己給孫子取名字取得好,長孫張興,幺孫張旺,人興財旺。

今秋第一天收稻,張學問第一個牽著耕牛幫長房兒孫踩稻脫粒。

張學問年齡大,但身骨硬朗,性格和善,他在哪裡,快樂就到哪裡。他熟練地將牽牛繩在左右手間轉換,開心講起了他引以為豪的古典故事,從諸葛亮草船借箭到司馬懿裝瘋賣傻,滔滔不絕。

陶曉偉三叔也在曬場另一端攤開了稻把,正在驅牛轉圈準備進入稻陣,聽到張學問講司馬懿一世精明,最終被死去的諸葛亮以毒液泡書用計毒死的故事,哈哈笑著說:「讀書也會讀死人啊。你們這幫小娃仔聽到了嗎?做人太壞沒有好下場,壞人讀書會讀死人。」

曬場上笑聲此起彼落。

歡笑暫時讓人們忘記了疲勞,忘記了飢餓。全村老少在歡笑聲中送走了忙碌的一天。

到太陽落山的時候,陶家終於將收割的稻把全部挑回了曬場,幸好陶曉偉已經攤好了稻把,陶軍紅趕忙牽來耕牛,快鞭驅趕它們踩踏稻穗。耕牛喘著氣,躲著鞭子,加快了腳步……

陶曉偉將穀耙架在曬場一旁的兩塊巨石上,坐在耙柄休息,等著翻稻穗。巨石原先是用來壓籃球架的,後來,集體解散了,籃球架破損了,木架被人拿去當柴火,巨石扔在場邊,日曬雨淋,黴斑點點。

一直忙碌到深夜十一點鍾,陶曉偉一家才把脫粒的稻稈清理乾淨,將稻穀攏成穀堆,用稻稈覆蓋好。然後一家人疲憊地回到家,一個個都懶得說話,吃飯,洗漱,熄燈休息。

甲亢真是一種慢性病,侵蝕著陶曉偉的健康,也一點一點吞噬了陶曉偉自小滋長的一副壯誌。

足足熬了兩年時間,陶曉偉的病才好下來。

此時,陶家已經無力支撐他復學繼續讀書。長時間的困苦,也銷蝕了陶曉偉的雄心,他不忍心再讓一家人為他受苦。他拾起鋤頭扁擔,收起上學讀書的心,跟上大部分蓮花村年輕人的步伐,下田頭地腳,心甘情願乾起了農活。

還好,現在村裡乾活都是獨家獨戶自己乾,乾快乾慢不要緊,身體強弱沒關係,不像以前集體分組勞動的時候,年老體弱的人總被嫌棄。就像劉江母親,身體不好,生產隊分組沒人要,隊長發怒了,最後都進入婦女隊長這一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穿成團寵文裡的小炮灰該怎麼辦 隨身空間之蓮耀末世 武林神話:從迎娶江玉燕開始 我有一卷黃庭經 重生後我成了暴君的心尖寵 他的信息素好甜[穿書] 情深不壽,與君無期 十年一晌,可見君否 願我百歲無憂 我為拉普拉斯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