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築水壩(2 / 2)

加入書籤

支書經常到蓮花村,也不客氣了:「張大叔,身體還是像往年一樣硬朗呀。身體是革命本錢,身體好樣樣好。家裡有什麼吃頭呀?肚子鬧革命了。」

張學問高興地說:「上級關心我們蓮花村,感謝感謝。我年紀大,不扛鐵鏟了,但是我不忘記革命,不脫離隊伍,我天天為集體編織泥箕籮筐,工分不比他們青壯年少。」

這時,張興媳婦大青端來一竹筐紅薯,大家一邊拿紅薯剝皮吃,一邊哈哈笑著談起家常。吃過紅薯,張興和爺爺又陪著支書進廚房舀稀粥吃。

支書笑著對張興說:「你家黑欖晾曬火候當,橄欖油味很足,送粥特香。」

張學問介紹說:「公婆山有一種白肉橄欖,最好吃。但是果晚熟,現在還沒有人去摘。」

「好,以後我要常來你們家,就嘗嘗白橄欖。」

接著,支書嚴肅下來,對張學問說:「張大叔,大隊領導研究決定,同意蓮花村修水利築水壩,決定在村頭龍溪攔水……」

張學問一聽,急著要張嘴,支書擺手止住他,說:「我知道你想說什麼,村頭地勢最好,利於灌溉。你不要阻攔革命生產,更不要有迷信思想呀。」

張學問氣得拿眼怒看張興,張興假裝收拾碗碟,不看他。

張興一文火一武火,兩招鎮服爺爺張學問。

在張興的指揮下,全村男女行動起來,壯年男子上山砍樹,體弱的男人和婦女們在山下砍樹枝,削竹子,割芒草,捆綁成紮備用。

張興讓老村長選個好日子。那天,果然天氣很理想,說是晴天,但天空白雲縷縷,像罩上一塊輕紗,陽光被過濾了一樣,並不猛烈。全村老小都集中到村頭龍溪岸邊。張興拿出哨子,「吡——」一聲令下,十多個壯漢背著一根根木頭,搶先撲下河裡,將一頭削尖的木紮入河底,掄起大錘打樁定點。等固定好樁柱,張興又吹響急促的哨音,「吡吡吡——吡吡吡——」一群男子動作迅速,飛快地扛起長長的橫木沉入河裡,攔在樁上。婦女們半邊天,毫不示弱,有的舉著長臂,把比橫木長得多的竹子遞到河中央,給男人加快攔壩;有的動作麻利,把成捆成捆的樹枝、芒草投入壩中。更多的村民在岸上忙開了,挖泥取土,裝入麻袋,力大的挑,力小的扛,一個個爭先恐後,汗流浹背,忙亂地把泥土填進壩裡。

水被堵住了,緩緩往上漫。老村長滿臉通紅,嘴裡不停地催促:「快!快!快!」手裡提著一把大錘,在未成形的泥壩上來回查看,躲避著步履匆匆往返趕的人群,發現哪裡的泥土鬆就夯幾錘。張興一邊觀察著水位,一邊指揮人群投填泥土。到中午,壩體初具形狀。張興讓一撥人先吃午粥,另一撥人繼續加緊填土,馬不停蹄,輪流作業,跟河水搶時間。集體力量就是大,傍晚時分,壩體終於高出河堤。看著河水聽話似的流入水利,全村人歡叫起來,歡呼聲笑聲沖破山穀。天黑下來了,村民隊伍漸漸撤回村裡。張興留下一隊人馬,連夜加固泄洪口,又安排人員夜間巡邏檢查。

接下來足足一個星期,張興帶著村民繼續填土,夯實,築石,加固堤壩,用水泥砌好排水泄洪口。龍溪這條奔流千萬年的河流被製服了,水壩建成,清涼的溪水聽話一般源源不斷地流經水利,注入村前村後的莊稼地,從此,蓮花村的人不再擔心天旱。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穿成團寵文裡的小炮灰該怎麼辦 隨身空間之蓮耀末世 武林神話:從迎娶江玉燕開始 我有一卷黃庭經 重生後我成了暴君的心尖寵 他的信息素好甜[穿書] 情深不壽,與君無期 十年一晌,可見君否 願我百歲無憂 我為拉普拉斯妖